受激態壽命

受激態壽命

原子(分子或離子)在受激態(也稱激發態)停留的平均時間。原子通常處於能量最低的基態。它通過同其他原子或自由電子碰撞,或吸收光子,從外界獲得能量而躍遷到較高的受激態。到達受激態的原子,停留一段時間後,將通過自發發射陸續離開該能態。每個原子在受激態停留的時間長短不一,但大量原子的平均停留時間卻有一定的值,稱為該受激態的平均壽命,簡稱受激態壽命。

正文

 
受激態E2下面只有基態E1,激發停止時在E2的原子數為n0。如果原子不受任何外界影響,即離開E2的唯一途徑是自發發射,則在E2的原子數n2隨時間t按指數規律減少:

n2=n0exp(-A21t),

A21稱為自發發射躍遷幾率。由此可得到原子在受激態的平均壽命

受激態壽命,

它也是受激原子數減少到原來的受激態壽命所經歷的時間。
如果受激態 En下面有 m個能級,則躍遷幾率 受激態壽命受激態壽命,受激態壽命為

受激態壽命

可見,躍遷幾率越大,原子離開受激態越快,壽命越短。對於每種原子中的兩個能級,A有確定的值,因 τ只與A有關,所以τ 也有確定的值,它是能級的特徵參量,與外界條件無關。τ 的數據,原則上可由量子力學計算得到,也可由多種實驗方法測定,如束-箔光譜學原子束和分子束等方法。
受激態壽命通常為10-7~10-9 秒量級。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