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美學隨筆

《叔本華美學隨筆》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叔本華美學隨筆》是從《叔本華全集》的卷

叔本華美學隨筆 叔本華美學隨筆
二、卷五中選取了12篇文章,這些文章獨立成篇,討論的話題有閱讀、思考、寫作、等。

作者簡介

叔本華(ArthurSchopenhauer,1788一l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家產萬貫,但不得志,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表了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了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里。53歲出版《倫理學的_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奉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克福病逝。
《叔本華美學隨筆》是從《叔本華全集》的卷二、卷五中選取了貼近日常生活的12篇文章,這些文章獨立成篇,討論的話題有閱讀、思考、寫作、批評、語言學習、文體、音樂、大自然的美和死亡等。叔本華以準確的判斷力、深邃的思考、質樸無華的文筆、言之有物誠實自然的風格,闡述了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編輯推薦

“壞東西無論如何少讀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無論怎樣多讀也嫌太少。”“閱讀好書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不要讀壞書,因為生命是短暫的,時間和精力都極其有限。”“沒有什麼比新聞記者古老的經典作品更能使我們神清氣爽。”《叔本華美學隨筆》作者他的論述距今約200年了,但仍像一股清新自然之風迎百吹來,歷久彌新,似在“針砭時弊”。

目錄

論思考
論閱讀和書籍
論歷史
論文學
論寫作和文體
論語言和語言學習
論判斷、批評和名聲
比喻和寓言
論學者和博學
論音樂
論大自然的美
論死亡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