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會族

厭會族

“厭會族”是指每天被大會、小會包圍從而產生厭煩情緒的群體。

產生背景

會議多多,多而無益,產生“厭會族”。會議多多,多而無益,從而產生“厭會族”。

無論你是政府職員還是公司“白領”,無論你是高層領導還是一般下屬,“開會”已經成為職場人士最為熟悉的一種工作方式。身在職場,會議是免不了的,作為溝通工作的橋樑,會議本質是良好的,只是單調的官場會議多如牛毛,“一把手”開會都開不過來了。

為此,部分單位企業費心費神,大動干戈,紛紛出台政策、下發通知,要求從會議數量、會議規模、會議形式、會議時間、講話數量等各個方面進行限制。並嚴控大會數量,凡能不開的會堅決不開。

此外,還有些領導幹部談“會”色變,“逃會”、“睡會”、“替會”現象時有發生。

群體特徵

一是“長氣”(時間長),一開起碼得2—3小時,耗費耐心精力

二是無效,有的時候開會開了很長時間,結果竟然是回到原點,或者根本討論不出什麼結果來。

三是會議太多,不管跟你有關無關,大會要報到,小會要討論,然後還要寫總結報告,日常的工作還是要做。會議無疑會占用不少時間,但如果和自己其他工作計畫有所衝突時,大部分職場人士還是會把開會優先。最後只能啞巴吃黃連,自己加班加點。

四是在接近下班的時間開會,開會沒個時間底線,變相成了集體加班。如果下班時間突然被通知開會,90%的職場人士都表示不情願參加,不過其中也有少部分人士無奈地表示,意願歸意願,還是不得不參加。這種“下班會議”很可能是臨時加班的先兆,大家自然是避之則吉。

影響

厭會族“厭會族”

1、開會沒什麼收穫,講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還囉嗦半天,大家反感至極。

2、開會時間太長,甚至長過平時上班時間很多,身心疲憊。

3、工作了一周,總算到了周末,巴望著放鬆,還總是留住大家不放,所以大家心煩氣躁。

觀點

有人辨證地認為,,“若不找人替會,可能會在奔會中累死”。這很大程度是對無聊的“文山會海”的一種無奈的抵抗。因此,有許多領導因找“替身”開會而受到相應處理。

中華英才網人力資源專家張廷文表示:企業的“會議管理”首先就要明確什麼樣的情況下才需要開會,並且嚴格控制會議時間,解決“緊要的工作問題”,而不要過多涉及項目中無關的事情,不然很容易出現部分人力資源在會議中被浪費的情況出現。另一方面,會議內容枯燥和形式單一導致會議的效果和參與度低,建議會議可以以多種輕鬆的形式,比如茶樓會議、晚餐會等,很多企業的各部門例會,都利用午餐大家在飯桌前的機會,這樣既融洽了氣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時,專家也建議職場人士,對於會議也要有選擇性的說“Sorry”,工作是安排好的,但會議往往會“沒頭沒腦”的“插隊”進來,這時候就要依據自己的工作情況來有所選擇,不要各種會議不落空,這樣反而不利於自己工作的推進。

另外,也有網友建議,“厭會族”們不妨把開會之機留給農民——對於好政策、新政策,不能只依賴於大眾媒體的傳播宣傳,還需要一些基層幹部組織農民開開會、宣傳宣傳。組織農民開會,這不僅僅是工作作風、工作方法的問題,更是責任心和使命感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