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批評

原型批評,一句話概說原型(archetype)一詞由希臘文arche(原初)和typo(形式)組成.原型在古希臘起初指模子或人工製品的最初形式,印刷術發明後指排版用的字模(後來的鉛字),屬實用範疇的詞語。柏拉圖用此詞於哲學,他說,宇宙間的萬物都是理念世界中的原型創造出來的。原型批評以原型理論為基礎,以結構主義方法為手段,對整個文學經驗和批評做原創性的分類對比,尋求文學的本質屬性。

原型批評

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於西方的一個十分重要批評流派
其主要創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萊
不少批評家認為,原型批評曾一度與馬克思主義批評和精神分析批評在西方文論界起過“三足鼎立”的作用。

原型批評的理論基礎

主要是榮格精神分析學說和弗雷澤人類學理論。
在批評時間中,原型批評試圖發現文學作品中反覆出現的各種意象、敘事結構和人物類型,找出她們背後的基本形式。批評家強調作品中的神話類型,認為這些深化同具體的作品比較起來是更基本的原型,並把一系列原型廣泛套用於對作品的分析、闡釋和評價。
原型批評在20世紀60年代達到高潮,對文學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然而自70年代以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隨著結構主義批評的興起而逐漸失去其影響。
近年來國內外文學批評界有人試圖從其他角度對原型批評進行重新解讀、闡釋和重構,研究它與文化研究及其他當代批評理論的關係,尤其是其整體性文化批評傾向及其對當前頗為盛行的文化批評的啟蒙影響等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