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葉無柱蘭

卵葉無柱蘭

卵葉無柱蘭是蘭科、無柱蘭屬植物。中國產於貴州中部和雲南西北部至昆明。生於海拔2400--2500米的山坡陰濕處岩石縫中和林下。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貴陽)。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卵葉無柱蘭
種拉丁名:Amitostigma hemipilioides (Finet) T. Tang et F. T. Wang
海 拔:2400-2500
命名來源:[Bull.Fan.Mem.Inst.Bi0l.Bot 7: 5. 1936]
中國植物志:17:364
屬中文名:無柱蘭屬
屬拉丁名:Amitostigma
亞族中文名: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Orchidinae
族中文名:蘭族
族拉丁名:Trib.Orchideae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態特徵

植株高8—12厘米。塊莖長圓形,長8—12毫米,直徑5—10毫米,肉質。莖纖細, 勁直或稍彎曲,光滑。基部具2枚筒狀鞘,其上具1枚葉,在葉之上有時具。1--2枚苞 片狀小葉。葉片卵圓形或近圓形,近基生,長1.5--2.2厘米,寬1,5--2,5厘米,上面 有時具紫斑,先端急尖,基部收狹成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具(2--)3—12朵花,常長 達5.5厘米;花苞片卵形,先端急尖,較子房短很多,長約為子房長的1/4--1/3;子房 圓柱狀,扭轉,無毛,連花梗長7毫米;花小,白色或少為玫瑰色,具褐色斑點;萼片 卵形,先端鈍,具1脈;中萼片直立,凹陷呈舟狀,長3毫米,寬1.8毫米;側萼片偏 斜,上舉,長3.5毫米,寬1,7毫米;花瓣斜長圓形,直立。較中萼片稍短,寬1.2毫 米,與中萼片靠合,先端鈍,邊緣具不規則的細鋸齒,具1脈;唇瓣長、大,向前伸 展,稍凹陷,輪廓為倒卵形,基部楔形,具距,近中部3裂,長5--6毫米,展平時兩 側裂片先端之間寬4--5毫米,上面具細的乳突,邊緣具不規則的細鋸齒,裂片四方形, 側裂片偏斜,較中裂片小,長較中裂片短2倍多,先端鈍,具3--4脈;中裂片長、寬 各約2毫米,先端鈍;距圓筒狀,長3毫米,下垂,彎曲,末端鈍,短於子房,長為子房長的一半;蕊柱近直立,高約2毫米;花葯直立,梨形,先端稍突出,藥室卵形,並行;花粉團近球形,具花粉團柄和粘盤,粘盤近卵形;蕊喙小,直立,三角形,稍弓曲;柱頭2個,隆起,長圓形;退化雄蕊大,卵圓形。 花期6--7月。

產地分布

產於貴州中部和雲南西北部至昆明。生於海拔2400--2500米的山坡陰濕處岩石縫中和林下。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貴陽)

參考文獻

Amitostigma hemipilioides (Finet)T.Tang et F.T.Wang in Bull.Fan Mem.Inst.Bi-ol.Bot.7:5.1936;T.Tang,F.T.Wang et K.Y.Lang in Acta Phytotax.Sin.20 (1):82 1982;橫斷山區維管植物2:2533.1994.——Gymnadenia hemipilioides Finet in Rev.Gen.Bot.13:515,t 13.(B.12--26).1901.---Amitostigma microhemipilia Schltr.In Fedde Repert sp.Nov.17:23.1921.——Hemipilia silvatica Kraenzl.In Fedde

本屬概述

Amitostigma Schltr. Schhr.In Fedde Repert,Sp.Nov.Beih.4:91.1919;T.Tang F. T.Wang et K.Y.Lang in Acta Phytotax.Sin.20 (1):78. 1982:——Mitostigma Bl.,Mus.Bot.Lugd.-Bat 2:189.1856.地生草本。塊莖圓球形或卵圓形,肉質,不裂,頸部生幾條細長根。葉通常1枚, 罕為2--3枚,基生或莖生,長圓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花序頂生,總狀,常具 多數花,少為1--2朵花,花多偏向一側,少數由於花序軸的縮短而呈近頭狀;花苞片 通常為披針形,直立伸展;子房圓柱形至紡錘形,扭轉,有時被細乳頭狀突起廠基部多 少具花梗;花較小,部分種類稍大,淡紫色、粉紅色或白色,罕黃色,倒置(唇瓣位於 下方);萼片離生,長圓形、橢圓形或卵形,具1脈;花瓣直立,較寬;唇瓣通常較萼 片和花瓣長而寬,向前伸展,基部具距,前部3裂或4裂;蕊柱極短;退化雄蕊2;花 藥生於蕊柱頂,2室,藥室並行;花粉團2個,為具小團塊的粒粉質,具花粉團柄和粘 盤,裸盤裸露,附於蕊喙基部兩側的凹口處;蕊喙較小,位於藥室下部之間,基部兩側 多少斜上延伸,邊緣貼生於蕊柱壁上;柱頭2個,離生,隆起,多為棒狀,從蕊喙穴下 向外伸出;退化雄蕊2個,生於花葯的基部兩側。蒴果近直立。本屬模式種:Amitostigma gracile (Bl.)Schltr.(Mitostigma gracile Bl.) 有約23種,主要分布於東亞及其周圍地區。我國有X種,2變種,尤以西南山區 為多,四川、雲南和西藏是本屬現代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

亞族概述

Subtrib.Orchidinae地生或罕有腐生草本,地下有種種形狀或塊莖或根狀莖。莖直立,稍粗壯或纖細。葉基生或莖生,草質或稍肉質,有時有紫色斑點,無關節。花序頂生,具數花至多花,罕有減退為單花;花扭轉;唇瓣基部常有距;蕊柱粗短;花葯直立或近直立,基部牢固地與蕊柱完全合生;花粉團2個或4個,粒粉質,由許多可分的小團塊組成,具花粉團柄,後者從花葯基部伸出粘附於粘盤上;蕊喙位於叉開的兩藥室之間;柱頭1個、凹陷或2個、凸出。本亞族模式屬:OrchisL.約57屬,全球均有分布,以熱帶至北溫帶為多。我國有19屬

本族概述

地生或罕有腐生草本,地下有種種形狀的塊莖或根狀莖。莖直立,稍粗壯或纖細。葉1至多枚,基生或散生於莖上,席捲式,草質,基部無關節。花序頂生,不分枝;少有減退為單花;花扭轉;唇瓣基部常有距;花葯以寬闊的基部或背部與蕊柱完全合生或融合;兩藥室基部稍叉開或分開;花粉團2個或4個,粒粉質,由許多可分的小團塊組成,具花粉團柄,後者從花葯基部伸出粘附於粘盤;粘盤1或2,種種形狀;蕊喙位於兩藥室之間;柱頭1或2個,凹陷或凸出。本族模式屬:OrehisL.約70屬,全球均有分布,以熱帶至北溫帶為多。我國有3個亞族共21屬。

亞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狀莖、塊莖或假鱗莖。葉莖生或基生,摺扇狀、對摺或具網狀脈,草質至革質。花序(或花葶)頂生或側生;花通常兩側對稱,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轉,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2--8個,粒粉質或蠟質,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團柄並連線於粘盤,也有直接連線於粘盤或通過粘盤柄連線於粘盤的,較少既無花粉團柄又無粘盤柄與粘盤的;柱頭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種子通常兩端有延長的翅,較少無翅並有厚的外種皮。本亞科模式屬:OrchisL.共約690餘屬,全球均有分布。我國有4個族,42個亞族共167屬。

本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較少為腐生草本,極罕為攀援藤本;地生與腐生種類常有塊莖或肥厚的根狀莖,附生種類常有由莖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質假鱗莖。葉基生或莖生,後者通常互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扁平或有時圓柱形或兩側壓扁,基部具或不具關節。花葶或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為縮短的頭狀花序或減退為單花,兩性,通常兩側對稱;花被片6,2輪;萼片離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態常有較大的特化,明顯不同於2枚側生花瓣,稱唇瓣,唇瓣由於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轉或90°彎曲,常處於下方(遠軸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側膜胎座,較少3室而具中軸胎座;除子房外整個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頂端一般具藥床和1個花葯,腹面有1個柱頭穴,柱頭與花葯之間有1個舌狀器官,稱蕊喙(源自柱頭上裂片),極罕具2—3枚花葯(雄蕊)、2個隆起的柱頭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時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狀,稱蕊柱足,此時2枚側萼片基部常著生於蕊柱足上,形成囊狀結構,稱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的一端常變成柄狀物,稱花粉團柄;花粉團柄連線於由蕊喙的一部分變成固態粘塊即粘盤上,有時粘盤還有柄狀附屬物,稱粘盤柄;花粉團、花粉團柄、粘盤柄和粘盤連線在一起,稱花粉塊,但有的花粉塊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柄,有的不具粘盤而只有粘質團。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具極多種子。種子細小,無胚乳,種皮常在兩端延長成翅狀。

科的模式屬:OrchisL.全科約有700屬20000種,產全球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71屬1247種以及許多亞種、變種和變型。蘭科是一個進化而複雜的科,至今對科內各類群間親緣關係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發表的許多蘭科系統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統較為全面,但該系統對鳥巢蘭族(ridb.Neottieae)的處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較合理的處理。本書基本上採用了後者的框架,但將等級作了調整,而對亞族的組成則更多地參考Dressler系統(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書將蘭科分為3個亞科,蘭亞科之下分4個族。其中蘭族(Orchideae)與萬代蘭族(Vandeae)是比較自然的類群,而鳥巢蘭族(Neottieae)與樹蘭族(Epidendreae)則尚存在不少問題。在許多近代蘭科系統中,上述的4個族均被作為亞科,在亞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則是亞族。應當說,大多數亞族的建立是比較客觀的。但族的組合則含有相當多的主觀性,甚至是勉強的拼湊。因此,本書避繁就簡,在蘭亞科之下只承認4個族,族之下則包含較多的亞族。這樣不僅簡化了層次,而且更為客觀和實用。當然,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有些問題仍然未能解決,如鳥巢蘭族與樹蘭族的特徵交叉過多,有些亞族較為龐雜等。這裡就不作詳細討論了。這裡要說明的是,本書所提供的“亞科與族的檢索表”和“蘭亞科分亞族檢索表”均系根據國產種類編寫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與亞族的全面特徵,在使用時務請加以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