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潭村

印潭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斜灘鎮鎮西部,全村總面積15.48平方公里,該村土地肥沃,村民歷來以務農為主,山上盛產竹、松、杉、茶,目前茶葉年產18000噸,制茶年產可達成3000噸,暢銷各個省市。

基本信息

印潭村

印潭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斜灘鎮鎮西部,全村總面積15.48平方公里,現轄印潭、山嶺、山頭、下坂、景山、下佬(包括里灣、外灣、青樓下)六個自然村。全村476戶,2458人,世居民族全系漢族,原全是李姓,元朝時從古田杉洋遷至,傳到現在30餘代,李祖原遷李家樓,那時壽寧未設有縣,屬政和縣,因而稱為政和後灣,又名石門李家樓。現另有主姓劉、葉,雜姓有賴、周、楊、胡、陳、王、邱、符等諸姓。溪流縈迴,溪外峰巒疊嶂,翠微處煙雨濛濛,一幅瀉墨山水名畫呼之欲出。這個村曾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望潭”村,相傳很久以前,村裡有一對年輕戀人海誓山盟,結成連理,為了謀生,男子外出經商,在家的妻子終日思念著外出的丈夫,為了排遣心中的思念,每日來到潭邊駐足遠望,渴盼丈夫的歸來,年復一年,這女子化成潭邊的一塊青石。人們感動於女子的痴情,稱這潭為“望夫”潭,此潭見證了女子堅貞的愛情,流傳千古,“望潭村”由此而來,後諧為印潭村。民間還有另一說法,印潭村,四面環山,穴似葫蘆形狀,上下板如8字形,屬僻風地方,翻閱李氏家譜,李氏傳十二代時出個李亮公,官居荊州統管,生下五子,長子李球公、皇封三省統兵。一日李球返回故里,登高觀故鄉貌形,東有月牙山,中有一潭,潭水清如鏡,潭底有魚若隱若現,時有鸕鶿下潭。早晚日月映在水中,如印浮動之勢,此潭得名“印潭”,該潭尾下游分岔中夾一河灘,到下坂水尾合流,此灘形似河船,溪草盛花艷,如入仙境,“印潭村”因而得名。淵遠流長的歷史孕育了印潭村眾多名人,資性聰明,獨具匠心的李幫四就是其中之一。同時,印潭的古蹟更是年代久遠,明景泰年間,朝廷嘉獎印潭鄉紳李球公圍剿山寇有功,欽授李球為“義勇大夫”,李球榮歸故里,大興土木在其兒子分居的上下坂各蓋官廳一座,官廳內外地面全部以卵石鋪設,呈現出形態逼真的九隻龜,七十二枚菊花的圖案。這就是印潭名聲遠揚的印潭官廳。印潭土地肥沃,村民歷來以務農為主,山上盛產竹、松、杉、茶,目前茶葉年產18000噸,制茶年產可達成3000噸,暢銷各個省市。[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