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滇枝瑚菌

印滇枝瑚菌隸屬於枝瑚菌科、枝瑚菌屬。子實體中等大,高4-8cm,寬2-6cm。生於松屬和殼頭科植物的混交林下地上。可食用,肉質較細,煮熟後有清香味,乳黃色,味色均較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丁學名:Ramaria indo-yunnaniana Petersen et Zang
中文別名:掃把菌(滇南)、印滇叢枝瑚菌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非褶菌目、枝瑚菌科、枝瑚菌屬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中等大,高4-8cm,寬2-6cm。從基部向上分枝,枝表光滑。主枝短,向上分枝,微傾而不甚直。菌體象牙白色,淡橙褐色,黃色,末端呈淡玫瑰紅色,下端主莖處呈淡赭褐色,近土表處往往呈葡萄紫色。手壓後微呈褐紅色斑。孢子印淺黃褐色。孢子卵圓形,微彎曲,近蠶豆形,7.2-8.3μm×4.3-5μm,臍上區彎曲,芽孔管側生呈乳頭狀突起。孢壁具疣突,呈不規則斑點狀,片塊狀,脊高0.1-0.2μm。擔子長棒狀,具4小梗,35-45μm×6-7.5μm。菌肉淡粉黃色,乳白色,生嘗有豆汁味。遇KOH液呈橘黃色。肉髓菌絲有鎖狀聯合。

生活習性

生於松屬和殼頭科植物的混交林下地上。

分布

現發現於雲南。

經濟價值

食用菌,肉質較細,煮熟後有清香味,乳黃色,味色均較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