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歐羅巴人

印度歐羅巴人

印度歐羅巴人 (簡稱,印歐人) 是印歐語系諸民族的總稱, 現分布於歐、亞、非、澳之廣闊地域.印度語、伊朗語、斯拉夫語、波羅的語、日耳曼語、希臘語、義大利語、凱爾特語、亞美尼亞語、阿爾巴尼亞語、喜特語、吐火羅語等語族皆由此而分化出來的。

尋找印歐人的最初足跡

1789 年在印度加爾各答市召開的一次皇家亞細亞協會上, 英國東方學者威廉·瓊斯在發言中提出一個問題: 古代印度梵文同希臘語、拉丁語、凱爾特語有著驚人相似之處.他認為這來自於一種共同的語系, 而這一語系被稱之為印度歐羅巴語系.爾後, 西歐語言學者拉斯馬斯·拉斯克和佛朗茲·博普對此繼續進行研究, 創立了印歐比較語言學.

比較語言學者對印歐語系中各個語族作分析、比較和復原之後, 發現他們在其歷史發展的早期階段, 曾使用過一種共同語言, 即共通基語, 這種共通基語是印歐人在特定地區活動時使用的語言, 爾後隨著他們語言範圍不斷擴大, 內部分化為若干不同語族, 而這種共通基語仍以不同形式保留在各語族之中.學者就是通過對這共通基語的研究去尋找印歐人的最初足跡的.例如, 雪和狼這兩個單詞在印歐人各語族中分布甚廣.

然而在印歐諸語的基語中, 從未發現`海'這個詞.希臘語、拉丁語、希特語、德意志語……相應的詞, 其原義不是`海'而是`湖'.此外, 這一共通基語亦未發現`獅子'一詞, 從亞述人狩獵浮雕判斷, 公元前2000年代獅子棲息於伊朗高原.

印度歐羅巴人 印度歐羅巴人

這是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教授還原的第15具古人形象。 據趙教授介紹,他首先將樓蘭美女的顱骨X光片掃描進電腦,然後根據繪畫中的“三庭五眼”理論,用4橫5縱的9條直線確定五官位置和大小。

之後,參考出土時為樓蘭美女屍體拍攝的照片,以及相關資料,將相關信息輸入趙成文教授自己研製的“警星cck-3型人像模擬組合系統”內,再按照人體解剖學和人類學原理,從這個系統的部件庫中尋找與樓蘭美女顱骨相匹配的五官部件。然後再運用美術、醫學等知識進行製作。

此次還原中,趙教授非常注重形象寫性:年齡35歲左右,是一個成熟的女人,眼睛深凹且有神,大眼睛,高鼻樑,鼻尖而翹,薄薄的紅唇,下頦較尖,顴骨略高。並把氈帽改成白色羊絨帽,帽上插有3根雁翎,頭髮棕紅色,並增加了長度,身著粗線混紡上衣,側身姿勢,略左側,與右側頭髮呼應。

構圖形成後大家發現,這是一個十分俊美,卻帶有著濃重憂鬱氣質的中年美女。

據了解,趙成文教授下一步準備再次赴新疆考察,將藉助一名守疆有功將軍的木乃伊來複製其形象。

之後他將已復原過的古人相關信息整理出版一本古屍復原的專著。

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歷史。科學測定該女子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現重10.1千克,血型為O型,出土時她仰臥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台中,墓穴頂部覆蓋樹枝、蘆葦、側置羊角、草簍等。古屍身著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製的毛皮靴。

髮長一尺有餘,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