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山竹

印度山竹

"印度山竹的由來印度山竹,原名"莽吉柿"

印度山竹的由來

印度山竹,原名"莽吉柿",又稱“鳳果”,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水果,與榴齊名,號稱“果中皇后”。印度山竹產自印度,一般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水果。印度具有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占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便利,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和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

印度山竹的特點

印度山竹又名“水竹果”,它的果肉非常白嫩,味道微酸,酸中帶著絲絲甜味,吃起來爽口多汁,讓人慾罷不能,是頗受歡迎的“果後”。五月是印度山竹上市的季節,果市、小攤、店面上的印度山竹一上貨便銷售一空,供不應求。
食療作用;
1.印度山竹富含蛋白質、糖質和脂類,食用可治口腔炎、脾虛腹瀉和濕疹,還可以消炎、止痛。
2.印度山竹果果肉性寒,吃榴易上火,而吃山竹可去火,所以可以搭配食用,但不宜多吃,特別是腎病和心臟病、糖尿病者,不宜食用山竹。
適用人群:
因其營養價值豐富,體弱和病後的人更宜食用,每日3個足矣

印度山竹用途:

1、果皮外敷還有助於治療燒傷、燙傷;
2、外果皮粉末內服可治腹瀉和赤痢;
3、乾燥的山竹葉可用來泡茶;4、外果皮中的紅色素可用來制染料;
5、山竹種子、種仁含油量高,可作工業用油;
6、山竹樹木砍下可制家俱和工藝品;
7、山竹樹皮可制栲膠。

山竹栽培技術:

選擇土層較為深厚,周圍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的山地或田地,挖開約30厘米的土層進行種植,做好栽植翻耕的工作。要做好看竹子長勢,看產筍量和看土質條件這三看的工作。合理施肥,如遇持續乾旱,要適時適量澆、灌水以抗旱;若遇長期陰雨積水,要及時疏溝排水,以防漬害,確保其正常生長。山竹的竹鞭一般在4-5年後便喪失發筍能力,故每隔3年須“清鞭”1次,以利新鞭的生長和筍芽的萌發。在出筍高峰期後要做好留養母竹的工作,一般每年每畝留養新母竹600-700株,使每畝活竹種的數量保持在1300株左右,當筍葉開始裂開,筍尖露出地表約20~30厘米時即可採收。
小貼士:
吃印度山竹的時候不要舔到它的果皮,因其果皮含有紫色素,味道非常苦澀,應先摘掉果蒂並用手捏住果皮撕下來,這樣就可輕鬆食用。要注意不要讓果皮的紫色汁液沾到衣服上,這種液體染色能力很強,一旦沾上就很難可以洗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