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宗教文化與回鶻民間文學

印度宗教文化與回鶻民間文學

作者:楊富學著ISBN:10位710508504513位9787105085040齣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8-1定價:¥30.00元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維吾爾族是個善於接納外來文明的民族。他們的祖先——回鶻在歷史上曾信奉過多種宗教,與宗教相伴的是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特色的各種外來文化。在9~15世紀間,佛教在回鶻中流行,與之相伴,印度文化在回鶻中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除了大量的佛教經典被譯入回鶻文外,不少來自印度的文學作品也被譯成回鶻文,對回鶻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後來,隨著宗教信仰的變遷,自15世紀始,回鶻人逐步放棄了佛教而皈依伊斯蘭教,回鶻文也隨之被阿拉伯文所取代,成為不為人知的“死文字”。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敦煌、吐魯番等地大批回鶻文寫本的發現,回鶻文字與文獻才重新引起世人的關注,成為認識與研究古代回鶻歷史文化的絕無僅有的第一手資料。

經國內外學者百餘年來的研究,數以千計的回鶻文寫、刻本得到刊布,其中大多為佛教典籍。

來自印度的佛教是一種想像奇幻、充滿詩意的宗教,它善於把抽象、枯燥的說教寓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使不少佛經成了一篇篇優美的文學作品,其中最富有民間文學特色的就是其中的佛傳故事、本生故事、譬喻故事和因緣故事(靈應故事)。這類故事在回鶻文寫本中多有發現,計達二百餘件,其中大多數作品已由回鶻人根據自己的文化習慣進行了改編,頗有特色。此外,來自印度的許多著名文學作品,如佛教戲劇《彌勒會見記》、史詩《羅摩衍那》、童話故事集《五卷書》也都曾被譯入回鶻文,得到廣泛傳播,而且對後世的維吾爾族民間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在古代中原地區一直未受到重視,均無漢譯本,故而這些回鶻文譯本堪稱遺珍。

由於受各種條件(研究者必須精通回鶻文、梵文,而且兼備佛教、文學,乃至中亞其他古代民族語言等多方面的知識)的限制,這些作品一直沒有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重視。西方學界雖有研究,但都局限於文獻解讀與語言學探討,至於這些作品在回鶻中的流傳與影響,尤其是回鶻對印度佛教故事的受容與改造,始終無人涉及。這些構成了本文的主要內容。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印度宗教文化在回鶻中的傳播與影響

第一節 回鶻歷史簡說

第二節 回鶻與印度間的交通

第三節 印度文化對回鶻的影響

第四節 佛教在回鶻中的興衰

第五節 回鶻之佛教典籍

第六節 佛教對回鶻文學之影響

第二章 佛傳故事在回鶻中的傳譯

第一節 印度佛教故事之文學性徵

第二節 回鶻文佛傳故事寫本概說

第三節 回鶻文佛傳故事舉例——《佛陀傳》

第四節 回鶻文佛傳故事的特點

第三章 回鶻譯佛本生故事及其影響

第一節 回鶻文佛本生故事殘卷概說

第二節 回鶻文佛本生故事舉例——《兔王本生》

第三節 從回鶻文《兔王本生》看中印文化交流

第四節 佛本生故事對維吾爾民間文學的影響

第四章 回鶻文佛教譬喻故事及其特色

第一節 回鶻文佛教譬喻故事概說

第二節 回鶻文佛教譬喻故事舉例——《折叱王的故事》

第三節 以《折叱王的故事》為例看回鶻對佛教譬喻故事的受容與改造

第五章 靈應故事在回鶻中的傳譯

第一節 回鶻文《荀居士抄金剛經靈驗記》研究

第二節 回鶻文《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研究

第六章 《羅摩衍那》在回鶻中的傳譯

第一節 回鶻文《羅摩衍那》譯釋

第二節 回鶻文《羅摩衍那》內容考證

第七章 《五卷書》在回鶻中的流傳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第一節 回鶻文《五卷書》譯釋

第二節 回鶻文《五卷書》內容考證

第三節 《五卷書》對回鶻民間文學的影響

第八章 回鶻講唱文學與印度佛教

第一節 佛教與回鶻變文講唱

第二節 回鶻戲劇及其與印度梵劇之關聯

第三節 講唱對後世維吾爾民間文學的影響

附錄一回鶻佛教徒禮懺文研究

第一節 回鶻佛教徒禮懺文概說

第二節 回鶻佛教徒懺悔文舉隅

第三節 回鶻文佛教徒懺悔文的特色

第四節 回鶻佛教徒懺悔文的文學價值

第五節 回鶻佛教徒禮佛文

附錄二回鶻文佛教願文研究

第一節 回鶻文佛教願文概說

第二節 回鶻文佛教願文的內容

第三節 回鶻文佛教願文的文學特色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