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鳥星

(3)貞,翌辛卯有於祖辛 (4)丙申,殼殳貞,來乙巳,酒下乙。 (5)丙午卜,夬貞來甲寅,酒太甲位於第四組的“卯鳥星”。

基本信息:

1936年,殷墟YH127灰坑進行發掘整理髮現一塊腹甲。該甲骨是一片完整的上腹甲,原著錄於《殷虛文字乙編》6664號,後收於《甲骨文合集》11497號中。該甲共有辭共有五組文辭,茲錄以下有:
(1)丁亥卜,殼殳貞,翌庚寅…於太庚
(2)上甲…牛
(3)貞,翌辛卯有於祖辛
(4)丙申,殼殳貞,來乙巳,酒下乙。王占曰:“酒惟有祟?其有辛殳。乙巳,酒,明雨伐?既雨,鹹伐亦雨。投(?)卯鳥星
(5)丙午卜,夬貞來甲寅,酒太甲

歷史分析:

位於第四組的“卯鳥星”。《尚書.堯典》對其中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的記載。這以鳥為春分“中星”(即指春分上南中天的星)並不適合於堯時代的星象。利用現代春分“中星”在古參宿,與鳥(按馬融、鄭玄以為南方朱雀中宿距星星宿一為準),以北緯35度為觀測點,按太陽入地7度,即太陽落山不久,大概晚十八點半的星象進行計算驗證,古今春分“中星”二宿其差47.067度有餘,以歲差50.28"換算,得到星“鳥”的具體年代當在約1371BC,實為商代。與江曉原教授在《回天》做出的前1380年,極其吻合。在未來一二百年間甚至於更長時期內,我們相信鳥星還將為殷商所認知,所觀測。由《淮南子》仲春月之下有“是月也,日夜分…祭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等記載,可知中國先民對二分二至十分關注,崇尚犧牲祭祀的殷商對“鳥星”進行卯祭是可信的。(另:由《逸周書》等推斷,春分不祭牲當在周代發展而來)因此,利用貞人“殼殳”為武丁前王或武丁早期活動的史官,我斷定這次卯祭當在武丁前王或武丁早期春分日時。考慮到現今推算到當時所用為儒略歷,再計算時現今曆法的春分3月21日左右,相當於當時儒略曆的4月1日左右。故而延伸計算,符合“星鳥”與“殼殳”活躍時期的具體時間只有一項,即1269BC4.1。吻合之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