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環

卡環

卡環由三部分組成,卡環臂、卡環體和牙合支托。卡環是活動義齒修復的主要固位體,它直接卡抱在主要基牙上,由金屬製作。起固位、穩定和支持作用。卡環幾乎圍繞整個牙冠軸面,卡環臂具有彈性的尖端止於上頜磨牙的近中頰側或下頜磨牙的近中舌側倒凹區。卡環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不一,除根據卡環與觀測線關係分類外,一般常按製作方法、卡環臂的數目進行分類。卡環的堅硬部分放在近缺隙基牙的非倒凹區,起夾板作用;而彈性部分伸至相鄰的另一基牙的倒凹區,起固位作用。

​基本信息

卡環卡環

卡環是活動義齒修復的主要固位體,它直接卡抱在主要基牙上,由金屬製作。起固位、穩定和支持作用。

卡環的分類

卡環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不一,除根據卡環與觀測線關係分類外,一般常按製作方法、卡環臂的數目進行分類。

根據製作方法分類

①鑄造卡環:是經蠟型製作、包埋,用高熔合金通過鑄造工藝製作而成。鑄造卡環包括圓環形卡環和桿狀卡環。 圓環形卡環:包繞基牙3個面和4個軸線角,即包繞基牙牙冠3/4以上,形似圓圈,故名圓環形卡環。這種卡環為Aker(1936)首先套用,故又稱Aker卡環。圓環形卡環適用於牙周組織健康、牙冠外形好的基牙上,其支持、固位和穩定作用均好。 桿狀卡環:桿狀卡環是Roach(1934)首先提出的,故又名Roach卡環。這種卡環有相對獨立的頰側臂和舌側臂,卡環臂是從基托的金屬支架、基托內的固位網或大小連線體伸出,經牙齦到基牙唇頰面凸點下倒凹區。其固位作用是由下而上呈推型固位,故亦稱推型卡環。適用於後牙游離缺失的基牙,其固位作用好,但穩定作用差。

②彎制卡環:彎制卡環是採用圓形不鏽鋼絲彎制而成。一般磨牙卡環用直徑0.9~1.Omm(20~19號)的鋼絲,前磨牙及前牙卡環用直徑0.8~0.9mm(20~20號)鋼絲。支托用直徑1.2mm(18號)不鏽鋼絲壓扁彎制而成,若用鑄造支托更好。由於這類卡環與基牙表面呈線形接觸,接觸面積小,光滑、易清潔、基牙致齲率低,且製作設備簡單,操作簡便,容易調改,經濟耐用,故目前臨床上仍廣泛採用。

鑄造和彎制卡環的設計形式:

圈形卡環(又稱環狀卡環):多用於孤立的最後一顆磨牙,並向近中頰(上頜)或近中舌(下頜)側傾斜者。卡環幾乎圍繞整個牙冠軸面,卡環臂具有彈性的尖端止於上頜磨牙的近中頰側或下頜磨牙的近中舌側倒凹區。鑄造圈形卡環可在近遠中(牙合)緣設計兩個(牙合)支托,其非固位側卡環臂不應進人倒凹,並應有輔助卡臂支撐。彎制圈形卡環則只有近中(牙合)支托,非固位側卡環臂應將基托延長至遠中包繞,起加固和對抗臂作用,以避免卡環臂太長變形。

回力卡環:常用於後牙游離端缺失,基牙為前磨牙或尖牙,牙冠較短或呈錐形,其特點是:卡環臂尖端位於基牙唇(頰)側倒凹區,繞過基牙遠中面與(牙合)支托相連線,再轉向舌側非倒凹區形成對抗臂,並在基牙近中舌側通過小連線體與齶(舌)桿相連。若卡環臂尖端位於基牙舌側倒凹區(如下頜基牙向舌側嚴重傾斜),卡環臂與遠中(牙合)支托相連並轉向頰側,於近中通過小連線體與基托金屬支架相連,則稱為反回力卡環。二者均為鑄造卡環,由於遠中(牙合)支托不直接與基托相連線,抬力先通過人工牙和基托傳到黏膜和牙槽嵴,再遷回傳至基牙,這就減輕了基牙的負荷,具有應力中斷作用。

聯合卡環:由兩個卡環通過共同的卡環體連線而成,卡環體位子相鄰兩基牙(牙合)外展隙與伸向(牙合)面的支托相連。適用於牙弓一側缺牙,另一側基牙牙冠短而穩固,或相鄰兩牙間有間隙者。聯合卡環支持固位和穩定作用均好,並可防止食物嵌塞。聯合卡環只能鑄造法製作。

對半卡環:由頰舌兩個單獨的、相對的國環形卡環臂和近遠中(牙合)支托構成,用於前後有缺隙的、孤立的前磨牙或磨牙上。對半卡環支持固位作用都強,其製作方法可以鑄造亦可彎制。

尖牙卡環:常用於尖牙上的一種鑄造卡環,卡環由近中切支托順尖牙舌面近中邊緣嵴向下到舌隆突,再向上經舌面遠中邊緣嵴至尖牙遠中切角,越過切外展隙繼續下降到唇面形成卡環臂,其尖端止於唇面近中倒凹區。具有良好的支持、固位作用。

延伸卡環:又稱長臂卡環,卡環臂同時與兩個基牙接觸。卡環的堅硬部分放在近缺隙基牙的非倒凹區,起夾板作用;而彈性部分伸至相鄰的另一基牙的倒凹區,起固位作用。常用於近缺隙基牙鬆動或牙冠外形差的基牙。延伸卡環可以鑄造也可以彎制。

連續卡環:放置在兩個以上的餘留牙上,常用不鏽鋼絲彎制。此卡環無游離臂端,借連續的卡環臂中間部分,彈性較大處進人基牙倒凹區固位,卡臂其餘部分與觀測線平齊,卡環體通過(牙合)外展隙伸至舌側埋人基托內。多用於牙周病患者的牙列缺損修復,既修復失牙,又可以連續卡環臂與舌側基托做成牙周夾板固定鬆動牙。 桿狀卡環:由鑄造法製成,有各種形式的變體,如U形、T形、I形,L形等。UUUU形卡環:與基牙頰面倒凹區為點狀接觸,適用於牙冠長的基牙,觀測線偏眼方,在其近中或遠中線角處有適當倒凹者。TTTT形卡環:是桿狀卡環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彈性好,常用於遠中游離端缺失的一可摘局部義齒,但此類卡環易積存食物,顯露金屬。IIII形卡環:與基牙頰面倒凹區呈點狀接觸,彈性好,顯露金屬少,較美觀,不嵌塞食物,但舌側須有對抗臂。 LLLL形卡環:與基牙頰面倒凹區呈點狀接觸,彈性好,易於清潔。 桿狀卡環的形態和種類還很多,套用廣泛,其主要優點是彈性好,與基牙接觸面小,固位作用強,對基牙損傷小,顯露金屬少、美觀,而且基牙可保持生理性運動。其主要缺點是穩定作用不如圓環形卡環,易積存食物,損壞後不易修理。

根據卡環臂的數目分類

可分為單臂卡環、雙臂卡環和三臂卡環。

①單臂卡環:只有一個卡環臂,多用鋼絲彎制,其末端彈性較大的部分,進人基牙倒凹區起固位作用。使用單臂卡環時,舌(齶)側須用基托對抗,以防止基牙受力移位。此種卡環無支持作用。臨床上常用的另一種單臂卡環是隙卡,又稱牙間卡環,由舌側基托通過基牙與鄰牙間的舌、(牙合)及頰外展隙(須先在(牙合)外展隙預備隙卡溝),彎向基牙頰(唇)面倒凹區,舌側以高位基托對抗。隙卡除具有固位作用外,其通過(牙合)外展隙部尚具有支持作用。

②雙臂卡環:有頰一舌兩個卡環臂,頰側為固位臂,舌側為對抗臂多用於牙周組織健康情況較差,有輕度鬆動的基牙,不能安放(牙合)支托,或咬合太緊不能製備抬支托凹位置的基牙。雙臂卡環只具固位作用。

③三臂卡環:由頰、舌兩個卡環臂及(牙合)支托組成,其支持、固位、穩定作用均好。用於牙穩固、牙周組織健康、牙冠外形有利卡環固位的後牙,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卡環。鑄造和彎制均可,舌側臂也可用基托代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