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馮?林奈

卡爾·馮·林奈:

 (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過去譯成林奈、林內,受封貴族前名為卡爾·林奈烏斯(Carl卡爾?馮?林奈 Linnaeus),由於瑞典學者階層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羅魯斯·林奈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自然學者,現代生物學分類命名的奠基人。
出生於有北歐花園之稱的斯堪尼(Skane),林耐的父母本來打算讓他如他父親和外公一樣當教士,但林耐不感興趣。小時候的林耐學校成績相當差,雖然他在生物學的成績有傑出的表現,但因為其他科目不及格,遭到學校退學。林耐對於小時候上學的印象是:“……處罰,不斷地被處罰,教室是最令人坐立難安的地方……,如果能夠有所教室,是在森林中漫步,是在小草中打滾,不知道有多好?”林耐對植物學很感興趣,他在這方面的知識引起了當地一個醫生的注意。他將林耐送到隆德大學,一年後林耐轉入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1739年他與一個醫生的女兒結婚。兩年後他在烏普薩拉大學獲得一個醫學教授職位,但他很快就將這個職位換成了一個植物學教授職位。他繼續他對分類學的研究,並將它擴展到動物界和礦物上。雖然他對礦物的分類今天看起來很奇怪,但當時對林耐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對自然分類的方法。1741年瑞典國王頒布:林耐為全世界第一位專教植物學的教授。1775年林耐被封為騎士。
林耐身處的世紀,也正是歐洲的大航海世紀,許多航海歸來的生物學家和博物學家帶回世界各地的動植物,並用自己的喜好為之命名,造成一物多名,或異物同名的混亂現象。
林耐在烏普薩拉大學其間,發現花的花粉囊和雌蕊可以被作為植物分類的基礎。他將此發現寫成一篇短論文。這個發現為他提供了一個非常教授的職位。1732年烏普薩拉科學院資助他去瑞典北部的拉普蘭考察。到那個時候為止,歐洲人對拉普蘭還一無所知,在這4600英里的土地上,林耐發現100多種新種植物,1737年林耐將他對拉普蘭植物世界的考察寫成一本書發表,在這本書中,林耐首次發表了以植物生殖器官進行分類的方法。

植物種志

 1753年林耐發表《植物種志》 (Species Plantarum),採用雙名法,以拉丁文來為生物命名,其中第一個名字是屬的名字,第二個是種的名字,屬名為名詞,種名為形容詞,形容些物種的特性,或可加上發現者的名字,以紀念這位發現者,也有負責的意思。林耐用這種方法幫植物命名,後來他也用同樣的方法為動物命名,此種命名法也一直延用至今。
此後林耐開始了他對歐洲大陸的科學訪問。在荷蘭時他第一次將他的分類學手稿《自然分類》(Systema Naturae)給別人看。其中他放棄了過去混淆不清的命名法,引進了一直沿用至今的雙名法如“Homo sapiens”。屬以上的分類也被給予清晰的定義。
在命名時他使用清晰的描寫,比如他稱人為“Homo sapiens”,有意識的人。但他也命名了另一個人種:“Homo troglodytes”或“Homo nocturnus”,山洞人或夜人。估計他用此來命名當時剛剛被發現的大猩猩。哺乳動物被他按這種動物最特別的器官,母動物的乳房,命名為“Mammalia”。
林耐曾說:“從未有人像我一樣將科學轉型。”
林耐的植物園至今還可以在烏普薩拉參觀。
-----------

附記

今年是林奈誕辰300周年,有一系列的紀年活動卡爾?馮?林奈
這篇報導來自德國之聲
生物分類學奠基人—林奈誕辰三百周年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林奈
“上帝創造,林奈整理。”—這一自豪之言出自林奈(Carl von Linné)本人之口,至今依然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林奈的學術成就所擁有的意義。這位三百年前出生的瑞典自然科學家創建的動植物分類法——雙名命名法,也被稱為林奈體系,今天依然在全世界通用。今年5月23日,是林奈300周年誕辰。不僅是他的祖國瑞典,就是德國以及許多其它國家都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
1707年5月23日,林奈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拉斯胡爾特村,父親是鄉村牧師。林奈很小就對植物充滿興趣。他先後在瑞典的隆德大學和烏普薩拉大學學醫,後在荷蘭獲醫學博士學位。1735年,他發表了具有突破性意義的《自然系統》一書,該書奠定了通過兩個拉丁文詞對動物、植物、礦石進行分類、命名的基礎。第一個詞為屬名,用名詞或名詞化的形容詞;第二個詞為種加詞,用形容詞或作為形容詞用的名詞。據瑞典林奈學會的雅可布松(Carl-Olof Jacobson)稱,林奈當年利用這套雙名命名體系,對8000多種植物、近5000種動物進行了分類。
後來,林奈回到母校烏普薩拉大學任教,吸引了無數求知慾旺盛的大學生湧進教室聽他講課,講堂每每爆滿。據雅可布松告知,前來聽課的不僅是學醫的大學生,而是烏普薩拉大學的所有學生,甚至不讀大學的人也愛來聽。林奈鼓勵他的聽眾出外研究大自然,把被他稱之為“使徒”的大學生派遣到世界各地。這些“使徒”冒險遠征,到南非、中國、日本、澳大利亞、西伯利亞、美洲等地收集動植物標本,把林奈分類體系傳播到全球。
林奈可謂博學大家。除了醫學、生物學、地理學以外,他也為其它學科做出了很大貢獻。1739年,他和其他學者一起創建了瑞典皇家科學院,旨在代表瑞典經濟界的利益促進科學研究。他還編寫了一部有關瑞典民俗、重點介紹瑞典民間舞蹈的書籍,為民俗學研究作出貢獻。
Bildunterschrift: 鑒於他的學術成果以及社會活動成就,林奈生前就享有盛譽,獲得最高獎賞。如瑞典國王就任命他為御醫,並於1757年賦予他騎士的貴族頭銜,因此他的姓氏也由平民的Linneaus改為貴族的von Linné。今天的瑞典依然對林奈充滿自豪和敬意,借他300周年誕辰之際,瑞典舉辦了為期數天的慶祝活動,其高峰將是本周三的慶祝儀式,日本明仁天皇、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等都將前來參加。前者作為海洋生物學家也是一名很鐵的林奈冬粉。就是英國著名的生態環境紀錄片導演大衛•艾登堡祿(David Attenborough)以及野外多年觀察猴類行為的著名學者珍妮•古德爾(Jane Goodall)也將參加。
德國也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其中包括一個圖片展,以及在柏林的格利尼克宮(Glienicke)舉行的會議。英國、義大利、俄羅斯、中國、日本以及林奈曾經工作生活過三年的荷蘭也都計畫舉辦各種紀念活動。然而,即使300周年的慶祝活動結束,林奈依然也不會過時,原因不光在於他的林奈雙名命名體系。瑞典林奈學會的雅可布松介紹說:“林奈認為,人類對其生活的世界負有責任,人類是整個世界平等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世界。”因此,在氣候轉變的時代,林奈也可以被看作是環境保護的思想先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