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爾民族起義

卡比爾民族起義,是19世紀阿爾及利亞東北部卡比利亞山區各部族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1871~1872)。1872年1月,法軍集中兵力對起義,軍進行圍剿,攻占撒哈拉綠洲中最後幾個據點,俘獲艾哈默德·本·米茲拉格,起義遂被法國殖民軍鎮壓下去。

簡介

卡比爾民族起義(Intifadah Kabil)
19世紀阿爾及利亞東北部卡比利亞山區各部族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民族大起義(1871~1872)。19世紀30年代,法國侵入阿爾及利亞後,實行殘暴的統治和野蠻的掠奪,並對廣大的穆斯林推行“同化”政策,激起人民不滿。1868~1870年,連年發生災荒瘟疫,幾十萬人死於饑饉和瘟疫。1871年3月,卡比利亞山區30個卡比爾部落,在部落首領穆罕默德·莫克蘭尼(Muh—ammad al—Makran)的領導下,首先掀起反法民族大起義。4月,伊斯蘭教蘇菲派首領謝赫·哈達德(al-Shaykh al—Haddad)積極回響,他以保衛伊斯蘭教,反對法國殖民當局的奴役和同化政策,驅逐異教徒,爭取民族獨立,奪回被侵占去的土地為號召,宣布對法殖民軍進行聖戰。

基本內容

先後有250個部落回響號召,舉行起義。莫克蘭尼領導的起義隊伍同哈達德的起義隊伍匯合一起,形成了一支擁有15萬人的起義隊伍。其主力為農牧民,各地部落酋長、伊斯蘭教毛拉等上層也加入起義,隊伍聲勢浩大,席捲東北部地區。他們同法國殖民軍進行了300多次戰鬥,消滅了大量法軍。5月,起義軍首領莫克蘭尼在作戰中犧牲,起義由其弟艾哈邁德·本·米茲拉格(Ahmad b.Mazraq)領導,實行軍事轉移,使起義擴展至西部各省。法國梯也爾反動政府鎮壓了巴黎公社後,增派援兵8.5萬人,加強對起義的鎮壓,法軍所到之處,毀壞村莊和清真寺,燒殺搶掠。起義軍兵力分散,缺乏集中統一領導,7月,因力量懸殊,在戰鬥中哈達德被俘。1872年1月,法軍集中兵力對起義,軍進行圍剿,攻占撒哈拉綠洲中最後幾個據點,俘獲艾哈默德·本·米茲拉格,起義遂被法國殖民軍鎮壓下去。
(楊克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