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曼音樂欣賞課

卡曼音樂欣賞課

《卡曼音樂欣賞課》2010年4月1日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的卡曼。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字 數: 870000
I S B N : 9787539255477
定價:¥96.00

內容簡介

在許多同類和類似的教材中,卡曼先生的這本書有它的獨特之處:第一,該書的寫作運用了比較通俗淺顯的語言,基本上符合高中生或大學低年級的語言水平,這使讀者更容易接受作者對“深奧的”古典音樂的解釋。第二,卡曼先生從第一版開始就運用了“欣賞要點”的寫法(據說這是他首創的,後來被很多人效仿),便於學生在欣賞時隨時跟進,邊聽邊讀,取得了很好的欣賞效果。在隨後的幾版中,作者又對“欣賞要點”進行了加強和改進。第三,他把本書的音樂欣賞納入了音樂史的框架中,也就是說,它是一本音樂欣賞和音樂史結合的很好的教材,是一本比較深入淺出的音樂史教材,特別適合廣大公共課或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使用。正因為這些特點,本書目前已成為在美國使用最廣泛的音樂欣賞和音樂文獻導論課程教材。

作者簡介

羅傑·卡曼(Roger Kamien) 1934年出生於巴黎。他先後獲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音樂專業學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音樂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此外,曾師從納迪亞·賴森伯格(Nadia Reisenberg)和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rrau)研習鋼琴;並在1957至1959年,以富布賴特學者的身份回到巴黎從事18世紀音樂的研究。 卡曼教授最初在亨特學院任教了兩年,主要教授西方音樂史、音樂理論和音樂文獻等;隨後轉至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任教,長達20年,並擔任音樂欣賞課程的統籌協調主任。這段期間,他還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美國和歐洲。1983年,他接受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聘請,擔任“祖賓·梅塔音樂學講座”教授。 近年他以鋼琴演奏家身份在世界五大洲共25個國家從事鋼琴獨奏演出,並經常與他身兼指揮家和鋼琴家的夫人安妮塔·卡曼同台表演。安妮塔·卡曼對《卡曼音樂欣賞課》一書也做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目錄

出版說明

音樂的要素
聲音:音高、力度和音色
音高:聲音的高和低
力度
音色
聆聽提綱、聲樂導聽和聲音的特性
●華格納 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序曲 (1848)
聆聽提綱
●蕭邦 《c小調鋼琴前奏曲》Op.28,No.20(1839)
聆聽提綱
●斯特拉文斯基 芭蕾舞劇《火鳥》第二幕 (1910)
聆聽提綱
●“公爵”艾靈頓和他的爵士樂團 《C-Jam藍調》 (1942)
聆聽提綱
表演媒介:人聲和樂器
人聲
樂器
弦樂器
□木管樂器
□銅管樂器
□打擊樂器
□鍵盤樂器
□電子樂器
●布里頓  《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Op.34(1946)
聆聽提綱
●蘇薩  《星條旗永遠飄揚》(1897)
聆聽提綱
節奏
規律拍
拍子
重音和切分音
速度
●格什溫 《我抓到了節奏》(1930)
●戴夫·布魯貝克 《非方塊舞》(1961)
記譜
音高的記譜
節奏的記譜
無聲的記譜(休止符)
節拍的記譜
總譜
旋律
●哈羅德·亞倫 《彩虹的那一端》 (1938)
和聲
協和音和不協和音
三和弦
分解和弦(琶音)
●蕭邦 《E小調鋼琴前奏曲》Op.28,No.4(1839)
表演觀點透析:羅傑·卡曼鋼琴演奏
聆聽提綱
調
大調音階
小調音階
調號
半音階
轉調:調的變化
主調
音樂的織體
單聲部音樂織體
復調音樂織體
主調音樂織體
織體的改變
●比才 《法郎多爾舞曲》,選自《阿萊城姑娘》第二號組 曲(1879)
聆聽提綱
音樂曲式
創建音樂曲式的技法
□重複
□對比
□變奏
音樂曲式的類型
□三段體曲式:ABA
●柴可夫斯基 《蘆笛舞曲》,選自《胡桃夾子組曲》(1892)
聆聽提綱
二段體曲式:AB
●貝多芬 《12首為管弦樂的對舞曲》,降E大調 (1801)
聆聽提綱
聆聽曲式
音樂演奏
演奏家
指揮家
錄音和現場表演
演奏評論
音樂風格
中世紀
編年表:中世紀(450-1450)
中世紀
中世紀的音樂(450-1450)
格里高利聖詠
教會調式
●《哈利路亞:我們看見他的榮耀》
聲樂導聽
●希爾德嘉德·賓根 《你,繼承者》
聲樂導聽
中世紀的世俗音樂
●埃斯坦比耶(13世紀)
復調音樂的發展:奧爾加農
巴黎聖母院樂派:有量節奏
●佩羅汀 《哈利路亞:誕生》 (1200?)
14世紀的音樂:義大利和法國的“新藝術”
弗朗西斯科·朗迪尼
●《春天已經來了》(14世紀)
聲樂導聽
紀堯姆·德·馬肖
●《自從我被你遺忘》(約1363)
聲樂導聽
● 《聖母彌撒曲》 (14世紀中期)
聲樂導聽:《羔羊經》
表演觀點透析:安德魯·帕洛特指揮《羔羊經》(選自馬肖《聖母彌撒曲》)
文藝復興時期 / 91
編年表:文藝復興時期 (1450-1600)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1450-1600)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特徵
□歌詞和音樂
□織體
□節奏和旋律
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音樂
若斯坎·德普雷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經文歌
●《聖哉瑪利亞貞靜的聖母瑪利亞》 (1475)
聲樂導聽
帕勒斯特利納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彌撒曲
●《教皇馬爾塞魯斯彌撒曲》 (1562-1563)
聲樂導聽:《慈悲經》
文藝復興時期的世俗音樂
聲樂曲
□文藝復興時期的牧歌
●威爾克斯 《當女灶神維斯塔降臨時》 ( (1601)
聲樂導聽
□文藝復興時期的芭蕾歌 (Fa-La)
●莫利 《現在正是五朔節》 (1595)
聲樂導聽
器樂曲
●卡洛貝爾 《帕薩梅佐舞曲和加亞爾德舞曲》(1612)
威尼斯樂派: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巴洛克時期
喬瓦尼·加布里埃利與多重合唱經文歌
●《鼓掌》 (1597)
聲樂導聽
巴洛克時期
編年表:巴洛克時期(1600-1750)
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音樂(1600-1750)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
□情緒的統一性
□節奏
□旋律
□力度
□織體
□和弦和通奏低音
□歌詞和音樂
巴洛克時期的管弦樂隊
巴洛克時期的曲式
巴洛克社會的音樂
大協奏曲和全奏形式
●巴赫 《D大調布蘭登堡協奏曲》No.5 (約1721)
聆聽提綱:第一樂章
賦格曲
●巴赫 《G小調管風琴賦格曲》 (小賦格,約1709)
聆聽提綱
歌劇的要素
巴洛克時期的歌劇
蒙特威爾第
●《奧菲歐)》 (1607)
聲樂導聽:《沒有你我怎么活》
普塞爾
固定低音
●《狄多與埃涅阿斯》(1689)
聲樂導聽:《狄多的悲歌》
巴洛克奏鳴曲
科萊里
●《A小調三重奏鳴曲》Op.3,No.10(1689)
維瓦爾第
●《四季》《春》,小提琴和弦樂團的協奏曲,Op.8,No.1 (1725)
聆聽提綱: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表演觀點透析:小提琴家珍妮·拉蒙演奏和指揮維瓦爾第的《春》協奏曲
巴赫
巴赫的音樂
●《C小調前奏曲和賦格》(約1722),選自《平均律》第一冊
聆聽提綱:《C小調前奏曲》
聆聽提綱:《C小調賦格》
●《D大調布蘭登堡協奏曲》No.5(約1721)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B小調彌撒曲》(始於1733)
《基督受難》
《復活》
巴洛克組曲
●巴赫 《D大調第三號組曲》(1729-1731)
第一樂章 序曲
第二樂章 詠嘆調
第三樂章 加沃特舞曲
第四樂章 布雷舞曲
第五樂章 吉格舞曲
眾讚歌和教會康塔塔
教會康塔塔
●巴赫,康塔塔No.140,《醒來吧,有個聲音在呼喚》 (1731)
聲樂導聽:第一樂章
聲樂導聽:第四樂章
聲樂導聽:第七樂章
清唱劇
亨德爾
亨德爾的音樂
●《彌賽亞》(1741)
為弦樂隊與通奏低音創作的交響曲(法國序曲)
聲樂導聽:《安慰我的子民》
聲樂導聽:《每一座山谷都將升起》
聲樂導聽:《一個嬰兒為我們誕生》
聲樂導聽:《哈利路亞》
古典主義時期
編年表:古典主義時期(1750-1820)
古典主義時期(1750-1820)
古典主義風格(1750-1820)
古典主義風格的特徵
□情緒的對比
□節奏
□織體
□旋律
□力度與鋼琴
□數字低音(通奏低音)時代的結束
□古典管弦樂隊
□古典音樂形式
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贊助人和民眾
維也納
奏鳴曲式
呈示部
發展部
再現部
尾聲
●莫扎特 《G小調第40號交響曲》K.550(1788)
聆聽提綱:第四樂章
主題與變奏
●海頓 《G大調第94號交響曲 》(《驚愕》,1791)
聆聽提綱:第二樂章
小步舞曲和三聲中段
●莫扎特 《小夜曲》K. 525 (1787)
聆聽提綱:第三樂章
迴旋曲式
●貝多芬 《C小調弦樂四重奏》Op.18,No.4 (1798-1800)
聆聽提綱:第四樂章
古典交響曲
古典協奏曲
古典室內樂
海頓
海頓的音樂
●海頓 《G大調第94號交響曲》(《驚愕》,1791)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 (1796)
聆聽提綱:第三樂章
莫扎特
莫扎特的音樂
●歌劇《唐璜》(1787)
序曲
聲樂導聽:第一幕:開場情境
聲樂導聽:第一幕:《列波雷羅的“情婦名冊”詠嘆調》
聲樂導聽:第一幕:二重唱《將你的手給我吧》
第二幕:終曲
●《G小調第40號交響曲 》K. 550 (1788)
聆聽提綱: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A大調第23號鋼琴協奏曲》K. 488 (1786)
聆聽提綱: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表演觀點透析:慕里·普萊亞鋼琴演奏和指揮《A大調第23號鋼琴協奏曲》K. 488,第一樂章
第三樂章
●《D小調安魂曲》K. 626 (1791)
聲樂導聽:《震怒之日》
貝多芬
貝多芬的音樂
●《C小調鋼琴奏鳴曲》 Op.13(《悲愴》,1798)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C小調第五交響曲 》(1802)
聆聽提綱:第一樂章
聆聽提綱: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浪漫主義時期
編年表:浪漫主義時期 (1820-1900)
浪漫主義 (1820-1900)
音樂中的浪漫主義(1820-1900)
浪漫派音樂風格的特徵
□個性化的風格表現
□富於感情表現的目的和主題
□民族主義和異國情調
□標題音樂
□富有表情的音色
□和聲色彩
□力度、音高和速度範圍的擴展
□曲式:小品和大型作品
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和他們的愛好者
藝術歌曲
分節歌曲與通譜體歌曲形式
聲樂套曲
舒伯特
舒伯特的音樂
●《魔王》 (1815)
聲樂導聽
●《鱒魚》 (1817)
聲樂導聽
●《A大調鋼琴五重奏》(《鱒魚》,1819)
聆聽提綱:第四樂章
羅伯特·舒曼
舒曼的音樂
●《狂歡節》 (1834-1835)
《基阿琳娜》
《蕭邦》
《埃斯特列那》
《重逢》
克拉拉·維克·舒曼
●《如果你愛的是美貌》(1841)
聲樂導聽
蕭邦
蕭邦的音樂
●《降E大調夜曲》Op.9,No. 2 (1830-1831)
聆聽提綱
●《C小調(革命)練習曲》Op.10,No.12 (1831?)
聆聽提綱
●《降A大調波洛奈茲舞曲》Op.53,No.12 (1842)
李斯特
李斯特的音樂
●《F小調超級練習曲》No.10 (1851)
聆聽提綱
孟德爾頌
孟德爾頌的音樂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64 (1844)
聆聽提綱: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表演觀點透析:希拉蕊·哈恩,小提琴演奏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64,第一樂章
第三樂章
標題音樂
柏遼茲
柏遼茲的音樂
●《幻想交響曲》(1830)
第一樂章 夢幻與熱情
第二樂章 舞會
第三樂章 田園風景
聆聽提綱:第四樂章 赴斷頭台進行曲
聆聽提綱:第五樂章 女巫安息日之夢
19世紀音樂中的民族主義
俄羅斯 ”強力集團”
●穆索爾斯基 《圖畫展覽會》(1874) ,拉威爾改編的 管弦樂版本
聆聽提綱:基輔城門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
●《”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1869)
聆聽提綱
斯梅塔那
●《伏爾塔瓦河》 (1874)
聆聽提綱
德沃夏克
●《E小調第九交響曲》,選自《自新大陸》 (1893)
聆聽提綱:第一樂章
聆聽提綱: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的音樂
●《F大調第三交響曲》Op.90 (1830-1831)
聆聽提綱:第三樂章
●《德意志安魂曲》(1868)
聲樂導聽:《您多么慈愛的居所》
威爾第
威爾第的音樂
●《弄臣》 (1851)
聲樂導聽:《女人皆如此》與四重唱
普契尼
●《藝術家的生涯》 (1896)
聲樂導聽:第一幕 “魯道夫與咪咪相遇的情景”節選
表演觀點透析:帕瓦羅蒂演唱普契尼《藝術家的生涯》中 魯道夫的部分
華格納
華格納的音樂
●《女武神》(1856)
聲樂導聽:第一幕:愛的情景(尾聲)
馬勒
馬勒的音樂
●《流浪者之歌》(創作於1883-1885;管弦樂伴奏版1891-1896)
聲樂導聽:《今晨我穿越了田野》
20世紀以來的音樂
編年表:20世紀及之後 (1900-2006)
20世紀音樂的發展概況
音樂風格(1900-1945)
1900 - 1945:音樂多樣化的年代
20世紀音樂的特徵
□音色
□和聲
□傳統調性體系的另類體系
□節奏
□旋律
社會中的音樂和音樂家
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
法國印象畫派
法國象徵主義詩歌
德彪西
德彪西的音樂
●《牧神午後序曲》(1894)
聆聽提綱
●《帆》,選自《鋼琴前奏曲》第一冊(1910)
莫里斯·拉威爾
●《波萊羅》 (1928)
聆聽提綱
新古典主義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
●《春之祭》(1913)
第一部分:序奏
第一部分:春天的預兆青年男女的舞蹈
第一部分:搶婚的儀式
聆聽提綱
第二部分:祭獻之舞
●《聖詩交響曲》 (1930)
第一樂章:第38詩篇 (拉丁文版),第13-14首
聲樂導聽
表現主義
勛伯格
勛伯格的音樂
無調性
十二音體系
●《月光下的彼埃羅》Op.21 (1912)
聲樂導聽:《醉月》
●《一位華沙的倖存者》Op.46 (1947)
聲樂導聽
貝爾格
●《沃采克》(1917-1922)
聲樂導聽:第三部分:第四幕和第五幕
韋伯恩
韋伯恩的音樂
● 《五首管弦樂曲》Op.10 (1911-1913)
聆聽提綱:第三首
巴托克
巴托克的音樂
●《管弦樂隊協奏曲》 (1943)
聆聽提綱:第一樂章:序奏
聆聽提綱:第二樂章:成對遊戲
蕭士塔高維奇
●《D小調第五交響曲》
聆聽提綱:第二樂章
艾夫斯
艾夫斯的音樂
●《康乃狄克州,雷登的普特南營地》(1912)
聆聽提綱
喬治·格什溫
●《藍色狂想曲》 (1924)
聆聽提綱
斯蒂爾
●《非洲裔美國人交響曲》 (1931)
聆聽提綱:第三樂章
科普蘭
●《阿帕拉契亞之春》(1943-1944)
聆聽提綱:第七段:《簡單的禮物》主題與變奏
1945年之後的音樂風格
1945年以後的音樂特徵
□十二音體系的使用漸增
□十二音體系的延伸:序列主義
□機遇音樂
□極簡主義音樂
□引述音樂
□調性音樂與回歸調性
□電子音樂
□“聲音的解放”
□混合媒介
□節奏與曲式
1945年之後的音樂:九首代表性的音樂作品
●約翰·凱奇 為預製鋼琴所作的《奏鳴曲與間奏曲》 (1946-1948)
《第二奏鳴曲》
●米爾頓·巴比特 《半簡易變奏曲》(1956)
聆聽提綱
●艾德加·瓦雷茲 《電子音詩》(1958)
聆聽提綱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為52件弦樂器所作的《致廣島受難者的輓歌》(1960)
聆聽提綱
●阿斯特爾·皮亞佐拉 《賦格》(1969)
聆聽提綱
表演觀點透析: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演奏皮亞佐拉的《賦格》
●喬治·克拉姆 《孩子們的遠古之聲》 (1970)
聲樂導聽:《你從何處來,我的愛,我的孩子》
●菲利浦·格拉斯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1976)
聆聽提綱:《膝蓋遊戲1》
●艾倫·泰弗·澤維里希 《大協奏曲1985》
聆聽提綱:第一樂章
●亞當斯 《快速機器中的短暫旅程》(1986)
聆聽提綱
爵士音樂
爵士
爵士音樂的風格
爵士樂的源起
爵士樂的要素
□音色
□即興演奏
□節奏、旋律與和聲
雷格泰姆
喬普林
●《楓葉雷格泰姆》(1899)
藍調(布魯斯)
●貝西·史密斯 《意亂情迷藍調》(1926)
表演觀點透析:貝西·史密斯演唱《意亂情迷藍調》
聲樂導聽
紐奧良風格
●“國王”奧利佛的克里奧爾爵士樂隊 《杓子嘴藍調》(1923)
聆聽提綱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與他的“熱門五人組” 《更加狂熱》(1927)
聆聽提綱
搖擺樂
“公爵”艾靈頓
比巴普
比巴普風格
帕克
●帕克 《綻放的玩笑》(1950)
聆聽提綱
1950年之後的爵士音樂風格
酷爵士
自由爵士:柯爾曼和柯爾川
爵士搖滾
●邁爾斯·戴維斯 《邁爾斯謗斥巫毒術》(1969)
音樂劇和電影音樂
音樂劇
音樂劇的要素
音樂劇的發展
□音樂劇的源起
□美國音樂劇的黃金年代 (1920-1960)
□1960年後的音樂劇
●里爾納和羅威 《窈窕淑女》(1956)
聲樂導聽:《西班牙的雨》
雷納德·伯恩斯坦
●《西區故事》(1957)
聆聽提綱:《今夜》合唱
電影音樂
早期電影音樂
電影音樂的功能和風格
電影音樂的創作
音樂與影像
搖滾樂
搖滾樂的風格
搖滾樂的發展
搖滾樂的要素
□音色
□節奏
表演觀點透析:卡洛斯·桑塔納
□曲式、旋律、和聲
美國的搖滾樂
搖滾樂和唱片錄音
搖滾樂和電視
搖滾樂和舞蹈
披頭士
●《派柏軍士的寂寞心情俱樂部樂隊》(1967)
●《在那綴滿鑽石般閃亮天空中的露西》
聆聽提綱
●《生命中的一天》
非西方的音樂
多樣化的非西方音樂
非西方文化的音樂
非西方音樂的特徵
□口述的傳統
□即興演奏
□聲樂
□樂器
□旋律、織體和節奏
非西方音樂和西方音樂之間的交流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區域的音樂
當地社會的音樂
非洲音樂的要素
□節奏和打擊樂器
□聲樂
□織體
非洲的樂器
□體鳴樂器
□膜鳴樂器
□氣鳴樂器及弦鳴樂器
●《歐姆裴》
聆聽提綱
●Mitamba Yalagala Kumchuzi
聆聽提綱
印度傳統古典音樂
演奏者
即興演奏
印度古典音樂的要素
□旋律的結構:拉格
□節奏的結構:塔拉
樂器
●拉維·香卡  《瑪如—比哈格》
表演觀點透析:拉維·香卡,西塔琴演奏《瑪如―比哈格》
日本箏音樂

歷史背景
箏樂
●光崎檢校 《五段砧》(19世紀)
聆聽提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