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拉金字塔

卡夫拉金字塔

卡夫拉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卡夫拉的陵墓。也是埃及第2大的金字塔,僅次於胡夫金字塔。其與附近2座金字塔相異的是,在金字塔頂端,仍然保留著部分的石灰岩外殼。該塔可能曾在第一中間期遭盜墓者入侵過。在第18王朝時,金字塔的外部因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建設神廟計畫而遭受到破壞。近代首次對金字塔進行探險是由義大利探險家喬凡尼·巴提史達·貝爾頌尼在1818年3月2日所進行,而首次完整的探險則是英國探險家約翰·佩林是在1837年時所完成的。

建築規模

卡夫拉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
卡夫拉金字塔的底邊長215.16米,距離一個完美的四邊型最多只有1%差距。四個面幾乎直接對準東西南北各個方向,最多只有5' 26''的偏差。金字塔的斜率為53°10'或52°02',原本的高度是143.87米,外部並且覆蓋著石灰石,雖然現在只剩下尖端45米以上才殘留著石灰石。卡夫拉金字塔座落的基台比古夫王金字塔要高10米,所以看以來可能會比古夫王金字塔要高。金字塔底部的岩石相當巨大,不過隨著高度增加而縮小,頂端的石塊只剩下50厘米寬而已。

內部結構

卡夫拉金字塔的內部結構卡夫拉金字塔的內部結構

卡夫拉金字塔擁有2個通往法老墓室的入口,其中一個位於距離地面11.54米的側面,另一個則位於金字塔的底部。這些通道並沒有對齊金字塔的中軸線,而是往東邊偏移約12米。
考古學家對於為何卡夫拉金字塔擁有2個入口曾經提出一個理論:法老曾試圖將卡夫拉金字塔的北面往北移動30米,並藉此擴大金字塔的體積,入口也因此受到影響。而另一種看法則是:卡夫拉金字塔就像許多早期的金字塔一樣,因為建造計畫的改變而造成入口改變路徑。

墓室的天花板呈三角型,並且是用花崗岩打造的。墓室為矩形,長寬各為14.15米(46.4英尺)與5米(16英尺),並且朝向東西方。部分的石棺陷在地板以下,而且是由花崗岩所打造。
金字塔內部有另一個替代性質的墓室,入口面對西側的走道,對於這個墓室的用途尚未明朗,它可能是用來儲存補給或是石制的墓葬設備。

周邊建築

金字塔周邊建築金字塔底部圍繞著寬10米的平台,上面不規則的覆蓋著石灰岩石版。雖然卡夫拉金字塔的中軸往南延伸是一座位衛星金字塔,不過現在只剩下一些金字塔中心的石塊與底部的輪廓遺留下來。

卡夫拉金字塔的東部是一座御廟(葬祭廟),它比先前的任何一座御廟都要大,也是第一座保括5個結構的御廟:入口大廳、立柱組成的露天庭院、供物庫、5個長方形神座和一個奉祀廳。卡夫拉王的御廟擁有超過52個卡夫拉王的雕像,不過已經被移走,可能是拉美西斯二世所下令的。這座御廟由巨大的岩石所組成,其中最大的估計有400公噸重,雖然現在大都已經毀壞了。

御廟與更東邊的河岸神殿之間有一條長494.6米的堤道,它與御廟非常類似,也是由大岩石所構成的。外部的岩石有些可能重達100公噸以上。河岸神殿內部的地板擁有可以固定23座卡夫拉王雕像的凹槽,不過這些雕像都已被掠奪一空。

歷史

卡夫拉金字塔可能曾在第一中間期遭到盜墓者入侵過。在第18王朝時,金字塔的外部因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建設神廟計畫而遭受到破壞。近代首次對金字塔進行探險是由義大利探險家喬凡尼·巴提史達·貝爾頌尼(GiovanniBattistaBelzoni)在1818年3月2日所進行,而首次完整的探險則是英國探險家約翰·佩林(JohnPerring)在1837年時所完成的。

1992年,海夫拉金字塔又經歷了一次強度為5.4級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損壞。此後經過兩年多的全面修繕,於2001年7月重新開放。隨後又多次進行維修。

2012年10月11日,埃及文物局宣布向遊客開放海夫拉金字塔和海夫拉文物區的六個古埃及時期墓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