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興老粗布

博興老粗布

博興老粗布,繼承了傳統老粗布質地柔軟,手感極佳,透氣性好,無靜電反應,持久耐用的特點外,還結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在花色和樣式是做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使老粗布融入了現代時尚元素,更受現代年輕人的喜歡。

傳說由來

博興作為山東,乃至全國最大的老粗布生產基地。這裡出產的老粗布,不僅在數量上遠遠領先於其他地區,在品質和花色上也有很多自己獨特的特色。

董永,漢代千乘董家莊(今屬博興縣陳戶鎮)人。家貧,自幼喪母,靠自己種地勞動養活父親。董永每去田間勞作,則以小車推著父親,放到樹蔭下,並備有水罐,為父解渴,過著父子相依為命的生活。父死,無錢治喪,永便自賣其身以葬父。後人傳為佳話,擁永為孝子楷模,列為二十四孝之一。為宣傳之需,將董永作為文學創作題材,並加以神化,遂有董永至孝、感動天地、仙女助織還債的故事,婦孺皆知。

作為董永的後人,博興人都將老粗布的生產工藝歸功於七仙女的傳授。時至今日,織紗紡線的技術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裡的人們卻依然沿用著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工藝——手織。據說,這受仙人指點過的織布工藝具有靈性,這樣織出的布經久耐用,還會有上天的庇護。

生產區域

博興老粗布生產的兩大集中區域

汽車站周邊

有非常集中的大量老粗布家紡專賣店,這些店面通常裝修時尚又不失古樸典雅,幾乎每家店都有各自獨特的特色和自主經營的品牌。一般這些老粗布店都有顧家的加工工廠作為支持,來了客戶從顧家拿貨為主,也有少數自己加工,店面通常只是客戶接待和產品展示的場所,零售較多。

顧家村

這裡是老粗布最早形成市場,為外人所知的地方。這裡以前主要採用的是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多數為農村家庭婦女農閒作為補貼家用的一種經營活動,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織布的設備和加工具。生產銷售都已經步入規範化流程。這裡的老粗布主要是講究品質、突出個性,質量較好,相產品價格低廉,主要面對批發市場的需求。但同質化比較嚴重,生產經營還相對缺乏規範管理。

發展前景

博興老粗布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生產、加工、銷售、配送的環節已經相當完善和成熟。老粗布,這一傳統勞動產品,在這邊土地上又重新煥發了青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