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第十二國小

南陽市第十二國小

南陽市第十二國小是南陽市教育局一所直屬學校。該校創辦於1965年,南陽市第十二中學地處人民路南端,淯水之畔。占地面積7畝,建築面積12000平方,有省級一類標準的微機室、多媒體 教師、語音室、圖書室、理化生實驗室等現代化辦學條件。

基本信息

簡介

南陽市第十二國小 南陽市第十二國小

地址:南陽市第十二國小校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人民路1號(人民路七一路交叉口),40多年來,走過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路程。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該校根植於民眾,得力於社會,以自己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在南陽盆地里樹起基礎教育的鮮艷旗幟。按照教育部《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為進一步實現我市校區學校合理布局,教育資源科學配置,市領導果斷決策,將原南陽電大老校區改建為南陽市十二國小河南校區。十二小河南校區的建立,不僅可以解決白河南區域學校布點不足,緩解中心城區學校大班額現象,還可以發揮名校效應,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辦學理念

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社會”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長期以來,人們普遍關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忽視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中國小德育工作中,注重政治教育、人際教育、忽視了生態教育。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德育工作,把生態道德教育納入德育之中,深入理解生態德育的內涵和意義,更新觀念,調整德育課程,努力構建和諧的學校生態德育體系,使受教育者從小就接受生態道德教育,養成正確的人生觀、自然觀,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所謂生態德育,是一種生態教育活動,體現一種新德育觀。它是指教育者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生態道德觀點出發,引導受教育者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生活,自覺地養成愛護自然環境,保護好人類的朋友——野生動物和相應的道德文明習慣。

教育工作

多年來,我們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二國小遵照“教孩子6年,就要為孩子考慮60年,為國家考慮100年”的辦學理念,從小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自然觀,利用身邊小事,培養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教育觀,使人人懂得,野生動植物都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消滅它們就等於我們自取滅亡。我們堅持做了以下工作:

一、更新教師觀念,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育人觀

學校生態教育觀的樹立,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師要樹立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生態道德觀,自覺引導學生,並和學生一起創建綠色校園、綠色社區,讓學生每天置身於優美的環境之中,體驗生態美。

2、教師創造機會帶領學生親近大自然、體驗大自然。每年春季我們總是以年級為單位開展春遊活動,並根據不同年齡段設相應的主題。今年,低年級主題為“找春天”,中年級為“親近自然、融入自然”,高年級為“知榮明恥,做春天的使者”。使同學們受到一次生動的熱愛大自然教育。認識和保護動植物,並從中受到啟發,提升生態覺悟。

3、從生態的高度最佳化配置校內外德育資源,從生態學角度研究校園、教室、家庭和社區里潛在的德育資源,使以往不曾注意和未被調動起來的自然、人文德育資源都活躍起來,使之產生“互惠共生”效應,充分發揮育人合力。我們利用南陽處在南北氣候的交匯地帶,物種多樣化的特點,在校園裡既能種植北方針葉林的松柏,又能種植南方闊葉的芭蕉、綠巨人等樹種,既有普通的小草小花,又有名貴的鐵樹、香樟。綠籬四季蔭蔭,月季、菊花季季飄香,而每個教室里綠化文化各不相同,有的把花盆放在窗台上,有的把吊蘭掛在電視機旁,別具雅致。每期我們都組織同學們到動物園看望小動物,根據家庭狀況認養動物,有的認養猴子,有的認養大象,小南星非讓爸爸認養丹頂鶴,爸爸只好也認了。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了解了動物生活習性,掌握了保護他們的基本方法,同動物也交上了朋友。

4、環保知識滲透於課堂教學。自然課教材涉及內容廣泛,集生物、天文、地理為一體,涵蓋了形形色色的自然現象,有極為豐富的環保內容,自然課成了對學生環保教育的主渠道。例如: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的內容有:《動物與環境》、《植物與環境》、《食物鏈》、《我國的珍稀動植物》等等。通過學習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建立環境概念,樹立環保意識。

語文課作為思想性、工具性高度統一的學科,挖掘環保教育因素,使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知識的同時接受環境道德的感染和影響,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學習閱讀《蛇與莊稼》一文,使學生懂得了保護蛇就是為了保護莊稼的道理。一年級課文《大熊貓》、《啄木鳥 》在使小朋友了解動物知識、知道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等等。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

1、大力宣傳創設氛圍

少先隊朋友們利用校園廣播站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知識,開展演講活動、知識競賽,在校園電視台自編自演童話劇等,使法律深入人心,人人懂得什麼是對的,會么是錯的,什麼是違法的,提高環保理念,增強環保意識。他們自發成立了“環保小組”,到家屬院、社區、演講、表演節目、張貼標語,全力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並配合市森林公安局,舉報販賣、捕捉野生動物的犯罪嫌疑人,放生大批青蛙、蛇、山雞等,並參與燒毀非法網具。

2、舉行一年一度的“愛鳥周”活動

一年一度的全市“愛鳥周”啟動儀式,基本上都必須在該校舉行或該校配合舉行,每年4月21——4月28日,該校少先大隊部,政教處就會主動聯繫野生動物保護部門,一起舉辦這項活動,大力宣傳一隻鳥一天能吃上百條害蟲,並號召人們植樹造林,給鳥類建設美好家園,號召人們在餐桌上禁食鳥類食品。他們發倡議書,號召全市少先隊員自覺做鳥類的保護者,他們想像,如果有一天天空沒有禽鳥的飛翔,白河岸邊沒有禽鳥覓食嬉戲,那這個世界多么單調啊!如果蟲子充當了大王,人類就變成蟲子的美餐了,多么可怕啊!他們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展“六個一”活動,認識一種野生鳥類、看一部鳥類電視片,講一個鳥類學家的故事、講身邊一個隊員愛鳥故事、唱一首愛鳥歌曲、做一次愛鳥宣傳。孩子們的活動搞的轟轟烈烈,他們忘記了吃飯,忘記了勞累,這是情感體驗,道德感悟,變為實際行動的喜悅。

3、利用校外基地豐富感受

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家長、學生參觀校外基地,如內鄉寶天曼、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西峽恐龍遺蹟園、伏牛山野生動物博物館等,觀看動物標本,看復原了的恐龍表演,仿佛又回到堊紀時代。

幾年來,該校獲得了“全國少先紅旗大隊”、“全國學綱要組織一等獎”、中央電視台“挑戰800”欄目最佳表演獎“伯樂獎”、“全國支援西部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藝教先進單位”、“河南省綠色學校”、“文明單位”、“文明學校”、“衛生先進單位”、“規範化管理學校”、“學校安全管理先進單位”、“南陽市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德育管理先進單位”、“市綠化達標單位”等近百項市級以上榮譽。

今年春期以來,中央電視台開辦《綠野尋綜》欄目,孩子們高興的奔走相告,爭相觀看,一起討論野生動物有趣的故事,他們還通過有關單位申請為“小小三員學校”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希望看到的等想法告訴大隊輔導員,統一收集整理,郵遞給有關單位。

這一欄目的開播又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大開眼界的平台,平時里不放假不能到外邊看動物,看了也看不全面,現在坐在家裡就能走遍天下了。我們衷心希望該欄目越辦越好,為未來的建設者們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樣我們的國家、民族才能科學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經濟和諧發展的最終目標。

為了使《綠野尋蹤》欄目辦的更好,更有特色,更具吸引力,變為小朋友的周末盛宴,僅提幾點供參考:

1、關於標題:《綠野尋蹤》,“尋”即找的意思,想像應該是在密林深處發現動物的腳印或排瀉物,沿途找來,隱隱約約看見了,再近些,看完整了,再近些,看清楚了,造成懸念,吸引小觀眾注意力,使他們屏住呼吸,全神貫注。而不是象現在這樣的小朋友們在演播大廳里,一下子就看見“誰來了”。

2、不能只局限於演播大廳,要引入外境,這樣看見的是動物的全貌,生活的全過程具有真實性。例如:“亞洲黑熊”,看後的感覺是它一直在直立行走,(因為要索取食物),它以什麼食物為主,肉食?草食?而它最愛吃的卻是“窩頭”,這樣會使小朋友看後認為:噢,原來亞洲黑熊是吃“窩頭”的!最後設的互動三道題,“林伯伯”明講“亞洲黑熊一般不冬眠,只有在亞洲北部寒冷地帶的冬季才冬眠”,而電話連線的小朋友回答“不冬眠”又成了“錯誤答案”,怎樣才能給小朋友正確答案呢?方瓊姐姐只是表示惋惜,而沒做解釋。

3、主持人應掌握大量相關的知識,才能具備駕馭做好節目的能力,打造品牌。

4、該欄目能否也設個“月版”、“季版”?把相當一段時間的內容加以綜合,來個現場知識競賽、競猜?或每期選積極參與的學校或學生做特邀嘉賓,一來擴大該欄目的影響面,提高收視率,二來也給同學們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平台。

5、遇到特殊日期出特別節目,如“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

不知當否,供商榷。

南陽市第十二國小還曾經到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的“金螺號”節目,並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由校領導魯祖義、杜劍、趙峰帶領五位同學到北京參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