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田社區

南門田社區

南門田社區,隸屬於廣東省遂溪縣遂城鎮,地處縣城中心城區,是縣城的城中村,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轄區居民1860戶,總人口6386人。區每年都被評為縣級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被評為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廣東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和湛江市文明社區。

社區概況

廣東省遂溪縣遂城鎮門田社區地處縣城中心城區,是縣城的城中村,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轄區居民1860

社區一角社區一角
戶,總人口6386人。社區有“兩委”幹部5人,黨員27名,轄區單位20多個。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該社區黨支部堅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服務民眾為重點,堅持依法治理,以共駐共建為載體,以創建平安和諧社區為目標,按照“五個好”的要求,抓好黨支部的自身建設,發揮核心作用,黨支部在黨員中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民情日記、黨員承諾制、黨員遠程教育等活動,不繼提高黨員隊伍素質,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切實為社區居民辦好事實事,促進了社區經濟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近年來,該社區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縣先進黨支部,社區每年都被評為縣級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被評為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廣東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和湛江市文明社區。

黨建工作

加強自身建設,打造堅強堡壘。搞好社區各項工作,關鍵在支部。南門田社區黨支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抓住班子建設這個重點,以“一班人帶動一群人”。他們突出抓好黨風廉政制度、政務財務公開制度、

居民代表會議制度、幹部年度及離任審計制度、民主評議黨員、“三會一課”和“兩委”幹部述職述廉制度,不繼加強班子自身建設,打造堅強的戰鬥堡壘。凡屬征地、上項目、搞建設、福利分紅、財務收支、宅基地分配和土地、魚塘、商鋪的承包以及計生、殯改等與民眾密切相關,民眾比較敏感的事情,都提到“兩委”班子或村民代表會議研究決定,從不搞私人交易和個人說了算。社區的大小財務開支,由社區民主理財小組的審核,並簽字蓋章後才能報銷入賬。通過強化制度建設,以制度來管人、管錢、管物,促進社區管理的規範化和民主化。他們還通過“村務e路通”信息平台公開村務、政務、黨務和民眾關心熱點問題。並在居民民眾經常聚集的社區文化中心設定了玻璃櫥窗和意見箱,作為政務和財務公開的“視窗”,政務活動隨時公開,財經賬目定期張榜公布,自覺接受民眾監督。做到給“幹部清白,民眾明白”,使領導班子成員做到廉潔自律、克已奉公,在民眾中樹立了較高的威信,贏得了居民的擁護與支持。此外,黨支部在黨員中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民情日記、黨員承諾制、黨員遠程教育等活動,不繼提高黨員隊伍素質,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社區經濟

依託地緣優勢,壯大社區經濟。南門田社區城市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備,人口密集。社區充分民揮了這一地緣優勢,因地制宜,加快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步伐,並積極引導民眾置業奔康。一是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集體經

濟。社區根據轄區內農林路人流量、物流量大的實際,利用集體徵地留用的資金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先後共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在遂溪二中路口興建了一幢三層的綜合樓和16個平樓鋪位出租;在農林路社區辦事處建起了一幢五層的綜合大樓,除上面四層作辦公之用,將底層作為鋪面出租;還在社區辦事處分別建起了一間頗具規模的幼稚園和醫療站,這幾項每年為集體創收30多萬元。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創建和諧社區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二是引導社區民眾發展第三產業,解決居民就業問題。社區根據城區發展第三產業市場廣闊的實際,積極引導城中村農民利用征地回劃地,建起了五條農民手工業街和商業街,每年向社會出租臨街鋪面200多個,較大地增加了農民收入。在社區規劃出適當的街道和地段,設立了成衣、小食、冷飲、水果等四個夜市,並創建社區醫療衛生、養老托幼、家電維修、車輛託管、送氣、送奶、信息諮詢等低償、有償服務中心,解決了500多名下崗工人的再就業問題,有效延伸和拓寬了社區服務的內容和範圍,使其具有了經營性、福利性、公益性等多重屬性,成為社區增加就業崗位,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途徑,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社區環境

完善服務體系,促進社區和諧。一是最佳化社區環境,抓好居民區街巷的硬化、綠化、淨化。近年來,南門田社

區多渠道籌集資金搞好社區“三化”建設,近三年來先後投入資金40多萬元完成3公里長19條小巷的道路硬底化建設,鋪設地下排污管道3000多米,解決了小巷泥濘、污水橫流、居民行路難的問題,得到居民的讚譽。同時對每條社區路巷安裝了路燈,方便了居民生活,進一步亮化社區的夜色,使其成為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外,社區成立了衛生清潔組,推行有償服務制度,每天定時上門收集各戶垃圾,實行保潔專職化,淨化社區環境。二是聽民意解民憂,讓居民喝上“放心水”。由於村民的觀念等諸多原因,長期以來,在周邊市民都已使用市政自來水的情況下,該區500多戶居民家家戶戶仍一直固守著自家門前的淺小水井用水,而未用市政自來水。直到前不久,有門部門對該區地下水質進行抽檢,發現PH值、大腸菌等多個指標明顯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引起了全區居民的震驚。為了改善該社區的飲用水問題,該社區黨支部和黨員幹部們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後,投資48萬多元,啟動了自來水工程。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終於在2009年10月底前實現全社區家家戶戶接通市政自來水。

社區文化

構建社區文化載體,活躍社區文化,提居民的文化素質。近年來,社區投資了12萬元,先後建起了1500多平方米的娛樂場所、露天舞台、文體活動室、老年人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宣傳文化長廊、農村信息體驗站等,還與

轄區單位簽訂了“資源共享”意向書,駐區單位將有關微機室、圖書室、健身室、籃球場等向社區開放,擴大了社區民眾學習娛樂的空間。2008年5月以來,社區投入9萬元購置了一批樂器、音響,成立了由離退休幹部、老年人、曲藝愛好者等到20多人組成的社區曲藝社,定期逢周二、五晚演出,既豐富了社區民眾文化生活,又解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問題。社區充分利用這些陣地開展各種宣傳教育和進行科技文化普及教育,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提高了民眾的文化素質。同時,利用節假日組織開展象棋、籃球、卡拉OK比賽等文體活動,不繼滿足社區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為活躍社區村民文化生活,促進家庭鄰里和睦,2009年7月份,該社區組織200多名居民乘坐豪華大巴到廣西旅遊。此舉極大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受到廣大居民的贊同和好評。該社區幹部對筆者說,組織村民集體外出旅遊,體現了村民的凝聚力,對於搞好村里鄰里關係、幹群關係都有好處,同時,村民外出旅遊,增長村民的見識,移風易俗並與時俱進改變一些不良消費習慣和娛樂方式,從而提高村民的素養,這都是一種積極的措施。

文明建設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區穩定。為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識,加大了法律知識宣傳力度,在社區顯眼地段設立了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牌匾,為每個居民家庭印製了法制宣傳小冊,組織宣傳隊伍定期或不定期通過採取以案說法、圖片解說,組織旁聽審判、現身說法、法制文藝演出等生動活潑的形式,使法律宣傳通俗易懂,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同時,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範社區”活動,每年組織開展評選“文明戶”、“五好家庭”活動,不斷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識和文明程度。著力抓好計畫生育工作,該社區被省列入2009年度無政策外出生村(居)委會。此外,針對社區警力不足的實際,社區建立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黨支部組織離退休幹部、青壯年居民、村民,成立了聯防自治巡邏隊,堅持24小時巡邏值班,加強群防群治,協助公安機關打擊“私彩”,查禁“黃、賭、毒”等,為社區居民營造了一個平安祥和的居住環境。近年來,社區沒有發生一宗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也年年下降,賭博、吸毒、封建迷信等社會醜惡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社會風氣得到了淨化好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