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里渡

南里渡

南里渡,位於318國道恩施市崔壩鎮境內馬水河,距州城56公里處。目前包括崔壩鎮南里渡村與白楊坪鎮蓼葉村南里渡組所在區域。馬水河從境內穿流而過,景色優美,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南里渡村也是恩施市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村之一。

行政區劃

通常所說“南里渡”泛指崔壩鎮南里渡村和白楊坪鎮蓼葉村南里渡組。只有在政策檔案上才會嚴格區分。

人口民族

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大部分為土家族且高度漢化。其中土家族大姓氏“譚”在該地區分布廣范。

經濟概況

該地區居民在當地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生豬養殖,經濟果木種植,旅遊業,農家樂

社會事業

南里渡 南里渡

南里渡(村,組)位於馬水河核心景區,內有“四橋相映”、“峽谷探幽”,生態家業示範園等景點正在建設中,旅遊資源開發具有可觀的價值。318國道和滬蓉西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同時忠武管道穿腹而過,老渡口水利樞紐工程庫區形成於此,區位優勢明顯,加之海撥、土壤、溫度、濕度等氣候條件的基礎,此地是以桔、柚為主的鮮果生產基地,一個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園自然形成,通過多年的努力,得到市、鎮的高度重視,2009年全力打造這塊名片。與隸屬崔壩鎮的南里渡村隔河相望的是隸屬白楊坪鎮蓼葉村的南里渡組,相比之下擁有更為有利的地理條件,同樣注重新農村建設。並逐步得到穩定發展。

歷史文化

南里渡,位於318國道恩施市崔壩鎮境內馬水河,古為施州東北由宜昌入施門戶隘口之一,《恩施縣誌·津梁》載:“南里渡,一名南陵渡,在縣東七十里,向為官渡。後廢,里人復設為義渡,為宜昌建始往來之要津。”

南陵為古縣治,《宋書·地理志》載:“永初,郡國有南陵、建始、信陵、興山、永新、永寧、平樂七縣,今並無。按《太康地誌》無南陵、永新、永寧、平樂、新鄉五縣,疑是江左所立”。

南陵縣名源自南陵山,南陵山位於南里渡之水馬水河上游,《志》載:“水之源出自建始,其上蓋有南陵山,縣故以之得名。”南宋詩人陸游《入蜀記》云:“巫山縣在峽中,亦壯縣也,市井勝,歸、峽二郡隔江,南陵山極高大,有路如線盤,屈至絕頂,謂之‘一百八盤’,蓋施州正路。黃魯直(黃庭堅)詩云:‘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歸夢繞羊腸’,即謂此也”。作為北宋文學、書法大家的黃庭堅,曾到過施州,對南陵山情有獨鍾,有《上南陵坡》詩:“風餐水宿六千里,蛇退猿啼八百盤。上得坡來總歡喜,摩圍依約見峰巒。”今南陵山與南陵廢縣遺址已無記敘,歷史上卻真實地存在過,古南陵渡為古南陵縣屬地大抵是可信的。

清代,南陵渡已訛稱南里渡,因是恩施進出山東大路要津,為歷代文人騷客矚目,題詠甚多,如乾隆年間施南府官員商盤作《南里渡》詩:“意外見琉璃,放舟南里渡。四山屏障開,一水醍醐注……”商盤即商寶意,雍正八年進士。曾任施南府同知,著詩3000餘首,《南里渡》為其一。

風景名勝

南里渡生態休閒旅遊區

南里渡村位於崔家壩鎮西南方,距集鎮17公里,南里渡河是崔家壩鎮較大的河流,上游有馬水河、馬口河,馬水河發源於建始縣,經大沙河地段流經本鎮水田壩、公龍壩、南里渡、鋪子房,在沙地鄉匯入清江,馬口河發源於太陽河,在兩河口與馬水河交匯,南里渡河全長18公里,沿途暗河、洞穴較多,兩岸奇峰石林,峭壁對峙,峽谷幽深。

2009年5月,下游老渡口電站蓄水發電,南里渡河形成了高峽平湖、山崖高聳、峭壁對峙的自然壯觀,山間林木鬱鬱蔥蔥,河邊奇石林立,似人若獸,各具情態,奧妙無窮,南里渡河集谷、崖、峽、洞、水、石、林等自然風光為一體。

南里渡休閒生態旅遊區包括“一河五區”。一河:南里渡河,五區:門景區、水上遊樂區,休閒垂釣區,土家山寨區、絕壁長廊觀光區。

南里渡生態休閒旅遊區從恩施市“318”國道上的南里渡大橋開始,沿河而上,到兩河口,一條沿馬水河到大轉拐。另一條沿廣潤河到七渡溪。地跨崔家壩鎮、白楊坪鄉和建始縣鐵坪鄉等三個鄉鎮。

南里渡河是一條娟秀柔美的河流,穿行於崇山峻岭之中。這裡山高谷深,絕壁對峙,形成了美麗的河谷風光。南里渡峽谷景觀原始奇特,嶺谷高差一般在200米至400米之間。絕壁千仞,重巒疊嶂,遮天蔽日,人行其中,一股神秘之感頓上心頭。全程蒼山如黛,江水如藍,岩石如門,絕壁如畫。奇特的岩溶地貌形成了一道道奇特而多姿的熔岩景觀。南里渡河道人跡罕至,直到2009年老渡口水電站竣工後,高峽出平湖,尾水位直抵兩河口,庫區蓄水後人們才進入觀光,因此全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呈現出原始自然風貌。

河道呈連環的“S”形走向,幾乎沒有一段平直的河道。沿途絕壁夾江,盈盈一水,全程有5道彎,船到崖前疑無路,山明水秀又一彎。在懸崖峭壁上,到處是懸垂的石鐘乳,有的在半山腰,有的在水面上,千姿百態,奇形怪狀。南里渡庫區水深最深達40多米,雖然降低了峽谷相對高差,但增添了水的韻色。河水碧綠如玉,造就了南里渡與眾不同的碧潭幽峽風光。南里渡的兩岸絕大部分岸線不像其它峽谷呈開敞的“V”形,而是直上直下的“H”形,形成了“門”形的奇特景觀,欲觀谷頂,須脫帽仰視。岩壁形態不一,千層岩、劇烈扭曲的褶皺岩、蜂窩岩……殘岩林立,峭壁如畫。山峰輪廓構成南里渡兩條飛舞的曲線,白虎哮崖、旱瀑飛流、金猴探水等景觀鑲嵌其間,盡顯自然的鬼斧神工。南里渡兩岸植物呈典型的群落分布,各種雜樹頑強地生長在完全沒有泥土沒有水源的絕壁之上,抗風抵旱,其質彌堅。四季常青的常綠的植被,使南里渡終年青翠,四季可游,不受季節影響。

目前,遊玩南里渡以農家特色餐飲、野外垂釣、遊船觀光、攝影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