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 (Yoichiro Nambu),1921年1月18日出生在日本福井縣,畢業於東京大學,後加入美國國籍,是美籍日裔理論物理學家,現為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及費米研究所名譽退休教授。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得者之一。 從20世紀60年代起,他就在粒子物理領域開展了許多先驅性的研究工作,發現了亞原子物理學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提出了南部·約納·拉西尼奧模型(Nambu-Jona-Lasiniomodel),是弦理論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10月7日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次原子物理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而獲得200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5年7月5日,因急性心肌梗塞逝世,享年94歲。

基本信息

人生歷程

南部陽一郎1921年出生於日本福井縣。出生於日本東京,2歲時移居福井市。

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

現為大阪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同時也是福井市榮譽市民。從福井縣立藤島高中畢業後,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1947年起更名為東京大學)理學部物理系學習,於1942年和1952年分別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

1949年,南部陽一郎被大阪市立大學聘為副教授,次年升為教授,當時年僅29歲。

1952年,南部陽一郎應邀赴美,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訪問研究。1956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副教授,1958年升任教授。

1970年加入美國國籍。

1991年被授予芝加哥大學恩里科費米研究所名譽教授。同年,與後藤鐵男合作研究提出“南部-後藤理論”,後雖證明該理論是錯誤的,但1984年因發表超対稱性弦理論(超弦理論)而再次引人注目。

學術業績

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的著名學術貢獻包括:提出量子色動力學的色荷、完成粒子物理中自發對稱性破缺的早期工作、以及在弦理論領域的開創性研究。他是弦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南部陽一郎獲得了許多學術榮譽和獎勵。

1986年,因對自發對稱性破缺的研究,他獲得了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狄拉克獎章。

1994年,美國物理學會將當年櫻井獎授予南部陽一郎,以表彰其對場論和粒子物理的貢獻。他將超導理論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引入到粒子物理中,開創了基本粒子物理的多個重要思想,因此與俄羅斯物理學家維塔利·京茨堡一起被授予1994/1995年沃爾夫獎。

2005年,因對基本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貢獻,他獲得富蘭克林獎章。

2008年10月7日,因發現亞原子物理學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當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南部陽一郎還曾獲得羅伯特·奧本海默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2年)、馬克斯·普朗克獎章(1985年)和日本文化勳章。

弦理論中的南部·後藤作用以南部陽一郎和後藤鐵男的名字命名。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中,滿足自發對稱性破缺模型的玻色子也被稱為南部·戈德斯通玻色子。

超前思想

南部陽一郎 南部陽一郎

南部發現的亞原子物理學中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是當今粒子物理“標準理論”的基石,但當上世紀60年代南部提出這一天才構想時,物理界回響者寥寥。“超前”是同行對南部的一致評價。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1995年在《科學美國人》雜誌撰文指出,人們不能理解南部,因為他“太超前”。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家布魯諾·祖米諾在同一期雜誌上承認,他與南部剛認識時,他“掙扎著”去理解南部的研究內容。在南部擔任名譽教授的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家彼得·弗羅因德說,南部是物理學家中的“特例”。他說,物理學家可以分兩種,一種人在發現某個結果後,其他人順著這個思路,會有新發現;而像南部那樣的另類物理學家,儘管人們最終能理解他們的發現,但根本想不出他們當初怎么憑空創造這一理論。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曾經列出20世紀末量子物理學的主要謎團,其中包括對稱缺失。另一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物理學教授詹姆斯·克羅寧為李政道的“失誤”做註腳:“南部一直超前於他所處時代,按常理,他的那些重要發現應該是若干年後才有可能取得”。南部則表示,他人口中的“天才構想”並非靈光乍現,他為這一理論思索了整整兩年。

諾獎遲到

年輕時的南部陽一郎 年輕時的南部陽一郎

從治學歷程看,南部的天才早早得到展現。南部後來說,1949年湯川秀樹成為日本首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對他產生極大激勵。事實上,獲得諾獎前,南部幾乎遍獲物理學界種種大獎。1982年,南部獲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國家科學獎”。

1994年,他獲得聲譽僅次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沃爾夫獎。此外,南部曾獲班傑明·富蘭克林物理獎、羅伯特·奧本海默獎和馬克—普朗克獎等。南部在粒子物理學的成就,使他一直是諾貝爾獎的有力候選人,但這一等就是30多年。

南部說,10月7日早晨5時,來自瑞典科學院的一通電話把他叫醒時,他完全沒有心理準備,自己根本沒想到會在這么一個時間。

學術熱情

87歲的南部說,他最驚訝的是3名日本人能同時獲獎。他謙虛地表示,小林誠和益川敏英兩名晚輩得獎名至實歸,沒有想到自己也能分享這一殊榮。當同事們向他道賀時,南部開玩笑說,也許諾獎評審會體諒到他的歲數。他說7日上午接到許多電話,不止一個人安慰他,“好在死之前拿獎了”。別看年近九旬,南部仍保持旺盛的學術熱情。他說,自己退休後,仍在不懈工作和思考問題,“我想活到老,乾到老”。南部說,就像當年自己受到湯川秀樹獲獎激勵那樣,他希望自己的獲獎能鼓舞日本的青年研究人員。他寄語後進說,儘管網際網路提供了無盡學術資源,但或許會導致“獨立思考的喪失”,他強調,獨立思考是研究的出發點。

獲得獎項

1978年——日本文化勳章。

1982年——美國國家科學獎。

1985年——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1986年——狄拉克獎。

1994年——J·J·櫻井獎。

2005年——富蘭克林獎章。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日本知名物理學家

日本物理學家自湯川秀樹首獲194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後,朝永振一郎獲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小柴昌俊獲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小林誠和益川敏英和美籍南部陽一郎獲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益川敏英| 小林誠| 小柴昌俊| 松田誠一| 山川健次郎| 長岡半太郎| 村岡范為馳| 中村清二| 本多光太郎| 大河內正敏| 寺田寅彥| 田中館愛橘| 石原純| 寺澤寬一| 松山基范| 西川正治| 八木秀次| 仁科芳雄| 荒勝文策| 増本量| 茅誠司| 中谷宇吉郎| 菊池正士| 坪井忠二| 山內恭彥| 永宮健夫| 渡邊慧| 坂田昌一| 今井功| 高木豐| 高橋秀俊| 木庭二郎| 內山龍雄| 木原太郎| 木下是雄| 嵯峨根遼吉| 小谷正雄| 平田森三 | 朝永振一郎| 伏見康治| 竹內均| 久保亮五| 林忠四郎| 藤田哲也| 南部陽一郎| 小川岩雄| 森永晴彥| 林嚴雄| 北垣敏男| 伊藤謙哉| 早川幸男| 小川修三| 江崎玲於奈| 木下東一郎| 菊池誠| 丹生潔| 大林辰藏| 飯田修一| 西澤潤一| 西島和彥| 廣重徹| 上田誠也| 和田昭允| 高橋康| 有馬朗人| 後藤英一| 後藤鉄男| 近藤淳| 大規義彥| 佐藤文隆| 米澤富美子| 飯島澄男| 藏本由紀| 戶冢洋二| 桑原邦郎| 外村彰| 中澤清| 堀內昶| 三田一郎| 佐藤勝彥| 小山勝二| 鈴木史郎| 大島隆義| 富松彰| 池田研介| 中村卓史| 前田恵一| 能勢修一 | 二間瀬敏史| 杉山晃| 前野悅輝| 藤田光孝| 大規東巳| 飯島徹 | 大西幸喜| 中野英一| 宮林謙吉| 志水久| 千代勝實| 戶本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