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等師範學校

南通高等師範學校

南通高等師範學校的前身是清末甲午科狀元、中國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實業家、教育家、愛國主義者張謇抱著“教育救國”、“師範為教育之母”的信念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創建的中國第一所獨立設定的中等師範學校——通州民立師範學校。通州民立師範學校與南洋公學師範院、京師大學堂師範館一起被世人公認為中國師範教育肇端的三大源頭。1953年轉為公立,改名為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1958年與創辦於1906年的南通女子師範學校合併;2005年4月,經江蘇省教育廳和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與發端於1906年的江蘇省海門師範學校合併升格為南通高等師範學校,並增掛江蘇教育學院南通分院校牌。學校具有111年的辦學歷史且體系完備,在中國師範教育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通高等師範學校是一所以培養專科程度國小教師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校,其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匯融了
南通高等師範學校南通高等師範學校
南通師範學校、南通女子師範學校和海門師範學校三支主要源流。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我國逐步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內憂外患日漸深重。尤其是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西方列強更是爭先恐後地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掠奪土地,國家、民族的命運到了存亡危機的緊要關頭。這時候,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發出了“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呼聲,他們開始創辦實業,提倡和創設新式教育。在這種歷史潮流之中,南通地方以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其兄張詧以及梁孝熊、顧中一、沈書生為代表的開明、進步士紳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求活之法,唯有實業、教育”,“實業、教育富強之本”,於是在二十世紀最初的二、三十年中,他們在南通地方倡導並建設起一個包括師範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內的較為完整的近代學校教育體系。他們最先創辦師範教育,因為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欲教育普及國民而不求師,則無導。故立學須從國小始,尤須從師範始”,“師範為教育之母”。

分校時期

一、南通師範學校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張謇向清兩江總督劉坤一提議在南通地方創辦公立師範學堂,但他的提議卻遭到一些官僚的阻撓、反對,於是他召集范當世、沙元炳等地方士紳討論,毅然決定自辦師範學校。三月,張謇以通州(今南通)城東南千佛寺廢址為基礎,把自己辦大生紗廠應得的酬勞拿出來作為建校資金,建築校舍。五月,劉坤一正式批覆學校“準予立案”。學校初名“通州民立師範學校”,張謇親任總理(民國後稱校長)。
通州民立師範學校是我國第一所獨立設定的師範學校,與南洋公學附設師範院、京師大學堂附設師範齋一同被公認為中國師範教育肇始的三大源頭,因而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光緒二十九年四月初一(1903年4月27日),學校正式開學。當天,張謇在校內揭示《總理開校演說詞》,後來他把其中“堅苦自立、忠實不欺”八字作為校訓,要求師範生學會為“經師”、為“人師”。
建校時,學校占地41畝,校舍500餘間。設有師範四年制本科、兩年制簡易科和一年制講習科,培養不同層次的師資人才,以適應地方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為造就各種地方建設人才,學校曾先後附設測繪科、農科、土木工科、蠶科,為南通地方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打下基礎。學校先後聘請8名日籍教師和以國學大師王國維、繪畫大師陳師曾、教育家江謙為代表的一流師資到校任教。為輔助各科教學,配合學生學習知識,1905年學校建成附屬博物苑(今南通博物苑前身),供博物、歷史和理化課教學之用,1906年學校建成附屬國小,供師範生進行教育實習。
1912年民國創立,因學校“開全國之先河”,“規模宏大,成績昭著”,江蘇省公署改其為“江蘇省代用師範學校”(即代用為省立師範)。1921年,改稱“江蘇省第一代用師範學校”。期間,由於辦學經費由江蘇省補助,辦學規模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校學生由幾十人發展到四、五百人。1922年,為研究和試驗鄉村教育,學校在南通縣近海創設附屬墾牧鄉高等國小(第二附屬國小)。1923年8月,遵“壬戌學制”,師範部改設高中師範科及國中。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在江、浙地區試行“大學區制”,取消“代用”,並規定師範不得單設。學校遂恢復私立,改稱“私立張謇中學”,招收國中及高中師範科學生,同時組織校董會,決策學校辦學,1929年又改稱“私立通州師範學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3月,日寇登入南通,學校被毀。為保持民族氣節,維繫教育命脈,廣大師生遷往位於東南沿海的第二附屬國小堅持敵後辦學,至1946年遷回南通城,這一時期習稱“僑校”。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張季直先生手創教養事業復興委員會和大生紗廠支持之下,學校在慘遭日寇踐踏、破壞的舊校址重新興建校舍,完成了復校重建工作。
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從此學校獲得了新生,辦學規模和層次都獲得質的飛躍。1952年學校改為公立,並作為江蘇省重點配備的學校之一,專向發展師範教育,國中部併入南通商益中學(即今南通市啟秀中學),校名改稱“蘇北南通師範學校”。1953年,江蘇建省,遂改稱“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1958年,與南通女子師範學校合併。為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學校先後增設簡師、初師、幼師和音樂、體育專業。
1966年後文革十年期間,學校正常教育受到破壞,領導、教師橫遭迫害,校舍被占用,校名曾改為“南通市師範學校”,一度只辦初、高中及工農兵學員班。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進入了辦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學校秉承“勇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教師教育模式,成為我國中等師範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1984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通師範學校在全國最早創設培養專科程度國小教師的五年制師範教育,並且在學制改革、學科建設、課程建構等方面,於中等師範教育領域之中,創造了諸多全國“第一”,其改革成果為我國中等師範
南通高等師範學校南通高等師範學校
學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範例,為豐富師範教育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學校的改革實踐與經驗受到有關方面的熱情關注和高度評價。《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曾多次報導學校的改革成果,1986年學校的教育錄像作為我國中等教育的典型在第40屆國際教育大會上交流放映。1988年6月受到國家教委的首批表彰,1991年至今一直是“江蘇省文明單位”,此外還曾榮獲“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先進集體”和“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等光榮稱號。1995年春李嵐清副總理來校視察,在觀看了五年制師範生職業能力匯報後,十分高興地發表即席講話,稱讚學生“後生可喜”,並希望南通師範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優秀教師。
二、南通女子師範學校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本著“女子教育不可無師,與國民教育尤須有母”的認識,由張詧私人捐資購買南通城東柳家巷陳氏老宅,張謇及地方鄉紳集資捐助,共同創辦起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學校由張詧任總理,張謇任協理,並聘請近代著名女詩人范姚蘊素擔任校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刊布校章,招生開學。十一月,學校改為“通州公立女子師範學校”,設有師範四年制本科和初、高兩等附屬國小。
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和師範學校是近代教育史上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的女子學校之一,而至1907年清王朝頒布《奏定女學堂章程》之前,公開創辦女學是被明令禁止的,因此,通州公立女子學校和師範學校的創辦可謂是開風氣之先。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因學校學生人數增加,校舍不敷使用,張詧又籌款購買南通城北珠媚園舊址建築新校舍,宣統二年(1910年)二月遷入。
民國成立後,1912年5月,改通州為南通縣,11月,縣議會決定將學校改歸縣立,除原有經常費外,其他開支有南通縣公署在教育經費中劃撥,遂改稱“南通縣立女子師範學校”。1913年8月,張謇出資在校內附設女工傳習所,聘請近代刺繡大師沈壽任主任,培養出一批刺繡人才,發揚了中國刺繡藝術。1914年10月,張楊夫人捐資在校內建成附屬幼稚園。1920年5月,因附屬國小辦學規模擴大,張謇、張詧出資在南通城南段家壩購地建築校舍,1921年2月師範部遷入,珠媚園校舍歸附屬國小使用。1923年8月,遵“壬戌學制”,師範部改設高中師範科和國中。1924年7月,經南通縣教育局同意,將北土山國小劃為附屬國小分校,供師範畢業生從事鄉村教育實習。1926年4月,為紀念創校二十周年,學校畢業校友捐資在段家壩校址旁創辦紀念國小一所,贈送母校。學校仿美國鄉村國小樣式,重點研究國小單級教學,以使參與實習的師範生畢業後能適應鄉村教學需要。
1938年日寇占領南通城後,學校堅持敵後辦學,輾轉大江南北,先後遷金沙、上海、如東豐利和四安縣辦學。1943年5月,因日寇清鄉大掃蕩,學校疏散停辦。同時,1942年5月以後,日偽占領下的南通在珠媚園校址續辦南通縣立女子師範學校,以解決失學在家的學生就學問題。抗戰勝利後,由南通縣政府接收,恢復南通女子師範學校辦學。
1949年南通解放後,學校改稱“蘇北南通女子師範學校”,1953年改稱“江蘇省南通女子師範學校”。1952年9月,為適應國小、幼稚園師資需要,增設師範速成班和幼兒師範科,同時國中部與南通崇英中學合併組建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即南通市第一中學)。1958年5月,與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合併,原附屬國小,改為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國小。
三、海門師範學校
清朝末年,康梁變法,廢科舉、興洋務、辦學校。為推廣“癸卯學制”,適應教育變革,地方政府和開明鄉紳開始著手創辦師範教育,培養師資。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海門直隸廳同知(縣長)梁孝熊在縣治茅鎮東首的文廟(即孔廟)內廳舉辦“縣立師範傳習所”,學制8個月~1年。同年,海門鄉紳顧中一在縣署東文昌宮創辦“民立師範學校”,聘請地方新知人士沈書生擔任校長。這兩所師資培訓機構的創辦成為海門進行師資培養的先聲。
1912年民國成立後,地方知名人士、國會議員茅祖權等在孔廟續辦“師範講習所”,次年,收歸縣立,改為“海門縣甲乙種師範講習所”,學制1~2年。1917年學校改名為“海門縣單級師範學校”,培養適應鄉村教育的複式教學師資,一年後學校停辦,1920年又復辦。至1922年,學校改為“海門縣立師範學校”,學制三年,1930年再改為“海門縣鄉村師範學校”。1934年起再度停辦。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從“縣立師範傳習所”到“鄉村師範”,學校多次停辦,實際辦學時間不足28年,但仍然為祟明、海門、啟東等地培養了600多名師資。許多畢業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參加了革命,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
1949年海門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舊學校,廢除了舊教育制度。為適應飛速發展的文教事業形勢,1951年8月,海門縣人民政府決定,並由南通行政區專員公署報請蘇北行政公署批准,正式創辦新的師範學校,取名為“蘇北海門初級師範學校”,承擔啟、海、通、如、祟(祟明)5縣國小師資的培養任務。初師階段,學校為5縣培養了1100多名師資。1956年5月,江蘇省教育廳決定將學校由初級師範學校升格為中等師範學校,8月,學校改名為“海門縣師範學校”,招收國中畢業生,學制3年。1960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先進單位。1962年,國家經濟面臨困難,學校奉命停辦。
1972年,南通地區革命委員會為解決南通地方農村學校師資存在的問題,決定報請省革命委員會教育局批准復辦海門師範學校,學校隸屬南通地區。1979年5月,學校正式定名為“江蘇省海門師範學校”,為省屬全日制中等師範學校。學校招收國中畢業生,學制3年。除普師專業外,1976年9月起,學校增辦音樂、體育、美術3個專業。1996年9月起,學校試辦五年制大專班,1999年起,全面啟動五年制大專學歷教育。2000年,學校創辦了以海門師範早期領導人、第一個中共海門支部創立者張冠今的名字命名的附屬中學——南通市冠今中學。2003年,學校設立非師範五年制高職專業,9月,首批招收辦公自動化、商務英語、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
建國後,海門師範學校為南通地區及周邊的崇明、沙州(現張家港)等地大量基礎教育師資,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學校曾先後多次被評為縣、市、省級先進集體,成為江海地區培養園丁的搖籃。

合併時期

三所師範綿延流長,百年歷史滿溢芬芳。一百多年來,學校歷經時代變遷,數歷劫難而始終辦學不輟,且代有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進入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在改革中不斷奮進,教育教學和事業規模都獲得巨大的發展。一百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師範教育的辦學方向,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教師教育模式。尤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學校堅持全面的職業素質教育,在學制改革、學科建設、課程建構等方面為中國當代中等師範教育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一百多年來,學校形成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校風、學風。在這裡曾誕生了南通和海門地區最早的共產黨組織,革命的火種從這裡遍撒在江海大地。
為更好的發揚學校百年的優良傳統,積極應對二十一世紀教師教育迅猛發展的新形勢,整合優勢資源,提升辦學層次,2005年5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由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和江蘇省海門師範學校合併組建南通高等師範學校,同時增掛江蘇教育學院南通分院的牌子。南通高等師範學校的組建是學校辦學躍上高等教育序列的新的發展平台,學校將秉承百年的文化積澱和辦學傳統,肩負服務南通基礎教育、助推經濟社會全面騰飛的歷史使命,以建設一所兼顧本科的中等規模的師範類專科院校為目標穩步發展。

學校概況

學校規模

學校現有南通、海門、三里墩、新城四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總計519.06畝(另有實踐基地240畝),校舍建築面積11.63萬平米。設有人文系、數理系、外語系、藝體系、信息系·現教中心和學前教育系(基礎教學部)6個教學機構,開設學前教育、國小教育2個五年制專科師範專業,以及6個五年制專科非師範專業。其中,國小教育專業包含國小文科、理科、英語、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等7個專業方向,非師範專業有商務英語、商務日語、旅遊英語、計算機套用、裝潢藝術設計、電腦藝術設計等。全日制在校學生總數4006人,其中,師範專業學生3472人,非師範專業學生534人,省、市免費師範定向生756人。教學班級103個,普通全日制學生4322人。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96人,專任教師301人。其中,正教授12人,副高職稱教師116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42.52%;具有碩士學位者49人,占專任教師的16.28%,另有在讀研究生42人。
專任教師的學歷、職稱、專業水平呈上升趨勢;通過選拔和培養,建設了一支數量充裕、充滿活力,以各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壇新秀為主體的人才梯隊。在各個學科和專業領域,培養了市級以上(含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23人,校級以上教學名師7人,省“333”、市“226”人才培養對象20人,在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標誌性成果的專家型教師10多名;形成了語文、歷史、教育學等3個省高師學科建設基地,培育了多個優秀教學團隊。

發展規劃

高等教育大眾化
師範院校綜合化
國小師資本科化
夯實專科基礎、前瞻本科培養
從百年師範名校向新型師範院校實現華麗轉身
到2020年,力爭建成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現代化、高水平、開放型教師教育基地、教育科研基地和實用型人才培養基地,確立為中長期的發展目標。

學校機構

黨委辦公室
校長辦公室
教務處
學工處
人事處
科研處
招生就業處
培訓處
後勤處
財務處
冠今中學
工會
團委
中國小教師研修中心辦公室
人文系
數理系
外語系
藝體系
教育科學教學部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
職務
工作
聯繫
黃建輝
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丁兆雄
校長、黨委副書記
負責黨委日常工作,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分管規劃與發展、幹部、財務工作。
重點聯繫財務處。
陳情
副校長、黨委委員
分管海門校區、黨務、組織、人事、德育、團的建設、體育衛生、關工委、老幹部及教職工代表大會工作。
重點聯繫黨委辦公室、人事處、學生工作處、團委、各專業系、冠今中學。
潘健
副校長、黨委委員
分管三里墩校區、科研、培訓、紀檢監察、政風行風建設工作。
重點聯繫科研處、培訓處,市中國小教師研修中心辦公室、紀檢監察室、三里墩校區管理辦公室。
孫國春
副校長、黨委委員
分管南通校區、教學、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協管德育工作。
重點聯繫教務處、各專業系、教育科學教學部。
都樾
校長助理、黨委委員
分管行政、綜合治理、計生、後勤、招生就業、文化建設、語言文字工作,協管南通校區、規劃與發展。
重點聯繫校長辦公室、後勤處、招生就業處、張謇教育思想研究室。
沈行恬
副處級職員
協管工會、規劃與發展工作。
重點聯繫工會。
石俊元
副處級職員、黨委委員
協管後勤、綜合治理、計生、新校區建設、老幹部、教職工代表大會工作
重點聯繫各黨支部。
歷任行政領導
通師
女師
時間
姓名
備註
時間
姓名
備註
1902.4-1914.6
張謇
1905-1906.2
張謇
1906.2-1919.7
范姚
1919.8-1921.1
方還
1914.6-1928.7
江謙
1921.2-1921.3
彭雲裳
1922.3-1925.7
謝雪
1925.8-1926.8
張謇
1928.7-1929.7
馬靈源
1926.12-1928.1
張孝若
1928.8-1930.1
周明瑼
1930.2-1930.7
許牟衡
1929.7-1930.4
於 忱
代理校長事
1930.7-1943.8
羅玉衡
1940.1-1943.7
保思毓
豐利
僑校
時期
1943.7-1944.1
言國梁
1930.4-1935.11
張孝若
1944.1-1944.7
錢 彤
1944.7-1944.10
汪雅堯
1944.10-1945.1
陸新球
1935.11-1952.8
於 忱
1945.1-1945.9
陸頌石
1945.9-1945.11
李槐
1945.11-1949.2
羅玉衡
1952.8-1961.3
張梅安
1949.2-1949.8
鄒 強
1949.8-1956.12
范北強
1957.10-1958.4
顧 民
1962.7-1968.9
楊得心
1968年9月至1978年11月有革委員會主任王鳳英、劉振國
1978.11-1981.1
楊得心
1982.5-1985.11
胡錦江
1985.12-2000.12
朱嘉耀
2001.1-2005.9
李剛
2005.9-2007.111
陸踴
同時南通高等師範學校組建成立
2007.11-2011.8
郭毅浩
2011.8-
丁兆雄

校園文化

校訓

艱苦自立忠實不欺
(源自我國近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著名實業家、教育家,通州民立師範學校創校人張謇1903年4月27日《總理開校演說詞》)
校歌
校歌(1903年)
F調4/4張謇詞
沈心工曲
狼之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遙。
風雲開張師範校,興我國民此其兆,
民智兮國牢,民智兮國牢,民智兮國牢,
校有譽兮千齡始朝。
三業精神
智民興國、立己達人的崇業精神。
沉毅勇為、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
中西貫通、知行並進的敬業精神。
文化特質
艱苦奮鬥、辦學不輟的實踐品質
崇尚進步、一意進取的開放傳統
追求真理、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
首重道德、行為世范的人格精神
強學力行、博見精思的教育理念

院系概況

人文系
人文系創辦於2009年2月,前身為中文社會教研一室、二室。現設有國小教育(文科方向)、學前教育兩個專業,漢語、文學、寫作、公共語文和社會歷史等五個教研室,其中國小教育(文科方向)為學校首批教學建設項目特色專業培育點。
人文系傳統悠遠,積澱深厚。歷史上,湧現出一批學養深厚、誨人不倦的知名教師,如王國維、顧怡生、曹文麟、史友蘭、張梅安、江樹峰、王均、王楫、王景山、嚴迪昌、朱嘉耀、劉秉熔、王亦群等,培養出李吉林、楊秀蘭、張育新、陳錫珍、亓浦香、施建平、周益民等一大批在基礎教育界有著廣泛影響的知名教師,他們薪火相傳、澤被後學,為人文系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人文系現有師資隊伍職稱、學歷、年齡、學緣結構合理,現有專兼職教師55人,其中專職教師39人,副高以上職稱34人,獲得碩士學歷教師11人。教師隊伍中有教授1人,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中師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市第六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2人,南通市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3人,江蘇教育學院分院學科帶頭人5人、優秀班主任4人,國內高級訪問學者3人,國家級國語水平測試員2人,江蘇教育學院分院語文、歷史、政治協作組成員5人。他們教書育人,砥礪學問,奮力開拓出一片生機勃勃的師範人文天地。
人文系成立以來,團結進取,奮力開拓,以“重人力、倡素質、崇學術、躬履踐”為基本建設方略,積極打造專業特色,調整培養目標、推進課程改革、夯實管理基礎,逐步營造起一個運行平穩、合作創新、特色鮮明的系科良性運作機制,為學校的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架起金色橋樑。
數理系
數理系現有國小教育理科、信息技術兩個師範專業和計算機套用技術高職專業。各專業辦學歷史長,師資力量強,其中國小教育理科專業為學校首批教學建設項目特色專業建設點。
數理系下設系團總支和數學、科學、信息技術三個教研室,現有專兼職教師60餘人,其中副高以上24人。教師隊伍中有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1人,市“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人、科學技術帶頭人3人,南通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江蘇教育學院分院學科帶頭人2人,國內高級訪問學者3人。原數學與科學教研一室於2006年被江蘇省總工會表彰為“學習型班組”、2007年被教育部等十部委表彰為“全國學習型優秀班組”。
數理系承擔著全校各專業理科公共基礎課和系內三個專業專業課程的教學。全體教師工作兢兢業業,致力於課程建設,其中《初等數學》、《物理》課被列為學校首批教學建設項目優秀課程。
數理系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有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學生參加省、全國各類科技大賽成績突出,學校因此被表彰為省科技特色學校。師範類畢業生在歷年5+2專轉本考試中成績名列省前茅,一批畢業生成為全國國小數學教育界的名師。高職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好評,活躍於網路、廣告、通信等領域。
教育科學教學部組建於2009年2月,是學校唯一的公共教學部門。現有專兼職教師18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江蘇省教育學院分院學科帶頭人3人,省級青年教師培養對象1人,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3人,南通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學科帶頭人3人,南通高師教授候選人1人,南通高師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南通高師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人,博士(含在讀)2人,碩士(含在讀)4人,副教授9人,高級講師2人,講師3人,助理講師3人。[12]
藝體系

國際交流

新加坡維多利亞初級學院華樂團與我校交流活動圓滿落幕
12月10~12日,新加坡維多利亞初級學院華樂團一行慕名來我校進行參觀交流。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我校與維多利亞初級學院華樂團進行了多方面、深層次的交流,充分展示了我校在音樂教學上取得的成果,併合力舉辦了中國民族器樂音樂會,反響熱烈。
期間,維多利亞初級學院師生觀摩了我校藝體系器樂的上課現場,並與我校師生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就專業教學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林向斌指揮為我校音樂專業的師生奉上了精彩的講座——“新加坡華樂的發展”,拓展了我校師生的國際視野。
經過2天緊張的排練,中國民族器樂音樂會在綜合樓四樓報告廳隆重舉行,由我校藝體系民樂團與維多利亞初級學院華樂團共同演出。此次音樂會精選《花好月圓》、《祭神》等8首民族器樂作品,形式多樣,以其新穎的曲目和嫻熟的表演獲得了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
此次交流活動中孫國春副校長給予了周密的布置,藝體系的師生進行了精心的準備,贏得了來賓對我校音樂教育的讚賞。同時,我校音樂專業師生也在此次活動中受益良多,開拓了音樂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隨著學校的高速發展,綜合實力和影響力逐步提升,相信此類交流活動會越來越多。
學前教育系
教育科學教學部
教育科學教學部的前身為南通師範教育學科和海門師範教育學科,承兩所百年名校的歷史涵蘊,迎新世紀改革潮流,為師範教育的輝煌曾譜寫過壯麗的篇章。曾參與或主持過多項國家級和省級教育研究課題,如,“培養專科程度國小教師的五年制師範教育實驗”、“培養未來教師研究性教育實踐素質的探索”、“班主任工作專業化研究”、“田園式鄉村國小建設的個案研究”等。許多大型教育活動,都有過教育學科教師的重要貢獻。兩校合併以後,學科力量更得到增強。在學校所承擔的國家、省、市級國小骨幹教師培訓、國小校長和幼稚園園長培訓、班主任培訓、育嬰師培訓中,都有教科部教師活躍的思想和身影。在南通市“親職教育指導”、“女職工心理諮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科部也承擔著重要的工作。所負責的教育實踐、職業教育工作,也越來越展示出本部門的專業優勢。
教科部教師承擔著“國小教育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國小班主任專題研究”、“幼兒教育學”、“幼稚園管理”等10多門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主持和參與省、市級“十一五”課題6項。部門建設的價值定位是:堅持師範教育特色,紮根學前教育和國小教育現實,善於從教育理論的高度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學術性和示範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結合,積極探索師範專業學生適應未來教師職業的新途徑。

學科建設

五年制師範教育
學前教育專業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主要學習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培養目標為:1.掌握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同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掌握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基本能力以及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3.具有編制具體教育方案和實施方案的初步能力;4.熟悉國家和地方幼兒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5.了解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動態;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課程設定:開設政治、文選、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等10門基礎課程(高中);開設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原理、社會學、大學英語、大學語文、現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等8門通識教育課程(大學);開設書法技能、語言實踐、寫作、信息技術基礎、現代教育技術、樂理與視唱練耳、琴法、舞蹈、美術等9門技能課程;開設教育科研方法、幼兒發展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衛生學、幼兒文學、幼稚園管理、課程與遊戲、幼稚園環境設計與玩具製作,包括開設幼兒語言教育、幼兒數學與科學教育、幼兒健康教育、幼兒藝術教育、幼兒社會教育等5門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在內的14門專業課程;開設通識素養類選修、教師專業類選修、藝術與體育類選修、職業規劃、指導類選修等4門選修課程;開設軍訓與國防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實踐、畢業設計、社會實踐等5門實踐活動課程。
國小教育專業(綜合文科方向)
國小教育專業(文科方向)面向基礎教育,培養國小語文、社會等文科課程教師,培養目標為:1.熱愛祖國,熱愛國小教育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良好的道德和正確的教育思想;2.掌握國小教育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特別要在文科方向,即語文、政治、歷史等方面具有較為紮實的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並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3.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能勝任國小語文教學,並能兼教國小其他一兩門課程,有熟練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能從事國小語文教學的實驗並能撰寫教育教學論文;4.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外語套用能力;5.有從事社區管理、文秘、宣傳等其他工作的能力;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審美能力,熱愛勞動,身體健康。[20-21]
課程設定:政治、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原理、文選、現代漢語、寫作、語言實踐、大學數學、大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基礎、品德發展等19門同時教育課:開設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教育技藝訓練、書法技能、形體禮儀、現代教育技術、班隊管理技術、教育科研方法、國小語文教學與研究、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與研究等11門教師教育專業課;開設閱讀指導、古代漢語、形式邏輯、中國古代史、兒童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江蘇地方文化、人口資源與環境、社會學、現代科技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文獻學等17門專業方向必選課;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類、教學理論與技能類、藝術與體育類、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類等4門公共任選課;開設軍訓與國防教育、勞動技術、教育見習、實習、研究性學習(畢業設計)、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5門實踐活動課程。
辦學歷史長,底蘊深厚,經驗豐富,師資強大,學科教學水平高,教學質量過硬,在省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數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國小教育專業技能,具備國小教育教學研究能力,能夠勝任初等教育數學、科學教學的師資。著重抓以下幾個方面的落實:紮實的專業技能,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畢業生除可以從事初等教育數學、科學等學科的教學工作外,也可從事教育科研、文秘、社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就業的面比較寬。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課程設定:五年制師範教育(數學與科學方向)開設包括政治、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中國通史等在內的16門通識教育課;開設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國小數學教學與研究、國小科學教學與研究在內的11門教育專業課;開設空間解析幾何、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機率與統計、初等數論、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設計、普通物理、生命科學導論、人口資源與環境等課程在內的13門學科專業課。另還開設各類選修課程。
中文與社會方向
中文與社會方向開設包括政治、語文、現代漢語、中國通史以及信息技術在內的16門通識教育課;開設包括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口語、教育科研方法、國小語文教學與研究、國小品德與生活教學與研究等在內的11門教育專業課;開設古代漢語、形式邏輯、寫作、兒童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以及文學概論等課程在內的14學科專業課。另還開設各類選修課程,以及各類實踐活動課程。
文秘專業
文秘專業開設政治、外語、職業指導、音樂、體育、美術等公共必修課,開設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學、班隊管理、信息技術、國小語文教學法等教育專業課程;開設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古代漢語、中國文化、套用寫作等學科專業課;另外根據文秘專業的特點,在專科段還開設了秘書學概論、文秘實務、檔案管理、商務法學、辦公自動化管理及套用等文秘專業課程。
英語專業
英語專業開設包括政治、語文、數學、歷史、信息技術、中國通史等在內的16門通識教育課;開設教育學、心理學、班隊管理、教育科研方法、電化教學以及國小英語教學與研究在內的9門教育專業課;開設綜合英語、閱讀、語音、英語視聽、翻譯、英美概況以及英語寫作等12門學科專業課;另還開設各類選修課程,以及各類實踐活動課程。
美術專業
美術專業開設政治、文選與寫作、數學、微機基礎、歷史以及地理等11門通識教育課;開設教師口語、心理學、教育學、美術教學概論等教育專業課;開設素描、色彩、平面設計、立體設計、水彩畫、中國畫、速寫、版畫、油畫、裝飾畫、書法、中外美術鑑賞、藝術概論等15門美術專業課程。另還開設各類選修課程,以及各類實踐活動課程.[23-26]

信息技術專業

本專業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以及計算機和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系統等基本知識;接受教師基本素質的培養和基本能力的訓練;掌握信息技術教育、套用方面的基本能力。畢業生適宜於到中國小從事信息技術教學、校園網路建設與管理、各類教育媒體管理、設計與開發等工作。
信息技術專業開設政治、文選與寫作、數學、英語、歷史以及地理等14門通識教育課;開設教師口語、心理學、教育學、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國小數學教育與研究教學概論、教育科研方法等教育專業課;開設計算機導論、工具軟體、計算機套用基礎、微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英語、多媒體素材采編、網路原理、VB程式設計、Flash動畫設計、java程式設計、asp動態網頁設計、photoshop圖像設計等18門信息技術學科專業課程;另還開設各類選修課程,以及各類實踐活動課程。
五年制高職
國際商務專業
國際商務專業開設政治、語文、數學、自然綜合、藝術欣賞、歷史以及地理等14門通識教育課;開設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報關基礎、物流管理基礎、基礎會計學、商務英語、國際商法常識、市場行銷基礎學、社會心理學、進出口單證實務、電子商務基礎、國際金融、涉外企業管理、國際貿易等20門國際商務專業課程;另外還參加各類資格考試以及各類實習實踐活動。
商務英語專業
商務英語開設政治、語文、數學、自然綜合、社會綜合、藝術欣賞、以及職業指導等14門通識教育課;開設商務英語、英語泛讀、英語聽說、商務套用文寫作、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報關基礎、物流管理基礎、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市場行銷基礎、社會心理學、進出口單證實務、電子商務基礎、國際金融、涉外企業管理、國際貿易等20門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另還參加各類資格考試以及各類實習實踐活動。
計算機套用專業
五年制高職教育計算機套用專業面向IT行業,培養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能夠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維護以及技術服務與銷售等工作,熟悉計算機多媒體製作與套用技術,能夠進行平面設計、網頁製作、多媒體軟體設計,熟悉相關的網路配置和維護過程,能夠在企事業單位相關部門從事計算機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軟體套用等的計算機專業套用型人才。
課程設定:本專業開設政治、文選與寫作、數學、英語、物理、計算機套用基礎等通識課程;開設計算機導論、計算機英語、VB程式設計、、VFP資料庫程式設計、photoshop圖像處理、Flash動畫製作、AUTHORWARE、3DsMax、AUTOCAD輔助設計、DREAMWEAVER網頁製作、JAVE、SQRSERVER等專業課程。
電腦藝術專業
五年制高職教育電腦藝術專業開設文選、寫作、高等數學、初級英語、歷史、物理、化學、體育、音樂等通識教育課。
專業課程:素描(設計素描)、色彩(設計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圖形設計、字型與標誌設計、包裝設計、藝術概論、設計概論、攝影(含外出寫生)、透視、展示設計(含外出寫生)、corelDRAW、photoshop圖像設計、AutodeskCAD、Autodesk3DsMax、Flash、Dreamweaver、Maya、AdobeAfterEffects、影視片頭製作、網頁設計、計算機套用基礎、專業設計、動畫技法、動畫場景設計、動畫造型設計等電腦藝術專業課程。另外還參加各類資格考試以及各類實習實踐活動。
書籍:《中文Flash8動畫設計案列教程》、《Autodesk3dsMax2010標準培訓教材|》、《Maya動畫製作案例教程》、《AdobeAfterEffects7.0標準培訓教材》、《動畫技法》、《動畫原畫製作》、《動畫場景設計》、《動畫造型設計》、《Collins歐美動漫技法經典教程卡通動畫》、《高等院校動漫素材漫畫創作》、《超級漫畫素描技法基礎篇》、《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教程》。
常用軟體: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Indesign、Flash、Fireworks、AutoCAD、dreamweaver、3DMAX。UG、Pro/Engineer。

畢業典禮

2012屆
胸懷理想,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2年7月3日上午,我校2012屆學生畢業典禮在學校禮堂隆重舉行,學校黨委、校長室、各辦處系部負責人及2012屆908名畢業生參加了典禮。活動由孫國春副校長主持。
首先,學校黨委、校長室成員為畢業生頒發了畢業證書。接著,陳情副校長宣讀了2012屆優秀畢業生的表彰決定。優秀畢業生代表——英語07(2)班耿曉佳同學代表全體畢業生表達了對母校的感激之情,她說:感謝母校,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構築了堅實的平台;感謝 老師,教會了他們知識品德、為人處事……隨後,徐莉老師代表全體班主任深情款款地道出了她的臨別寄語,她在發言中叮囑即將遠行的孩子“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煩也別忘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累也要注意愛惜;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受邀前來參加典禮的我校92屆校友——雄風國際集團老總姜雄烽面對此情此景,憶起了20年前的畢業,頗多感懷,他用自己切身的經歷和學弟學妹們暢談了創業的體會,也為2012屆畢業生指點了未來發展的路徑。最後,黨委副書記、校長丁兆雄語重心長地和同學們暢談人生感悟,激勵2012屆畢業生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胸懷理想,執著追求,開拓進取,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深情的叮嚀,熱情的掌聲,五彩的鮮花,這些感動和記憶,將永遠銘刻在2012屆908名畢業生的心中。
2013屆
2013年7月3號上午,我校隆重舉行2013屆學生畢業典禮。學校領導、各部門各系部代表出席見證了同學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畢業典禮由副校長陳情主持。
學工處在典禮開始之前精心準備了《梔子花開》、《同桌的你》、《友誼地久天長》等充滿溫情歌曲,並將學生們在校期間的活動照片製成PPT在大型電子屏上滾動播放,深情並茂PPT將入場的學生一下子帶進了畢業典禮的氛圍中。典禮開始,學校黨委書記黃建輝宣讀了2013屆優秀畢業生的表彰決定,李雯同學代表全體畢業生深情訴說對母校老師們五年來辛勤培育的感恩與依戀,堅定地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繼續搏擊人生的決心。
典禮上,縱有萬語千言,也難以表達同學們激動的心情。各班學生代表手捧鮮花來到 班主任 老師面前,由衷地表達他們的敬意。 施一蓓老師代表全體班主任發言,深情祝福學生們順利完成學業。學生代表袁怡楠和翟天文將2013屆全體畢業生精心挑選的紀念品贈送給母校,書記黃建輝和校長丁兆雄代表學校接受了這一片盛情。在大家熟悉的《畢業歌》鏇律中,各畢業班的班長依次登台,從校長們手中接畢業證書,也接過了深情的祝福。最後,校長丁兆雄致辭,他代表學校向同學們表示衷心的祝福,並期待同學們不論今後身處何方,要繼承母校的優良傳統,牢記母校老師的諄諄教誨,母校和老師們會時時關注同學們的成長進步,希望同學們能夠常回母校看看!

招生就業

南通高等師範學校系中國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於1902年創建的全國第一所師範學校,也是中國第一所創辦五年制師範教育的高等專科學校,以培養、培訓基礎教育和幼稚園師資及其他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主要任務,是同類學校中唯一的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基地。設有文科、理科、英語、學前、音樂、美術、體育等7個師範類專業和商務英語、商務日語、旅遊英語、裝潢藝術設計、計算機套用技術、電腦藝術設計等6個高職類專業。百年輝煌的辦學歷史,厚實豐贍的文化積澱,使本校畢業生不僅具備良好的人文品質和超拔的職業素養,而且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

成才報國

2008年5月,中共中央第三代領導核心、原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為我校欣然揮毫題詞“成才報國”。
學校創辦百餘年來,秉持“堅苦自立、忠實不欺”的校訓,弦歌不輟且代有發展,文化積澱豐贍,教學成果斐然,優秀人才輩出;先後培養了5萬多名畢業生,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享有“紅色師範”、“教師搖籃”的美譽。曾經薈萃了王國維、陳師曾、朱東潤、李俊民、江樹峰等一代名師,湧現出以劉瑞龍(劉延東國務委員父親)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與革命志士,以顧秀蓮副委員長為代表的各級黨政領導幹部,以化學家袁翰青院士、數學家嚴志達院士為代表的諸多知名專家學者,以兒童教育家李吉林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家、教育專家和教學能手。據不完全統計,該校有80位校友成長為特級教師,占南通籍特級教師近一半,在已評出的100位“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中有8位是南通高師的校友,在15位江蘇新生代蘇派國小教學名師中有6位是南通高師的校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