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校訓

南華大學校訓

南華大學校訓位於中國·湖南·衡陽,創建於1958年。

基本信息

南華大學俯瞰
校訓“明德博學,求是致遠”的內涵
明德:“明”,一為明白、清楚,二為懂得、了解,三為弘揚、彰現;“德”,指品行、品質、道德。“明德”,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於明德”),即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明德”在這裡,就是要求學校以德為立校之本,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自覺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進以德治校與依法治校的有機結合,培養政治合格,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明德”同時也要求學校師生員工以德為立人之本,愛黨、愛國、愛民,友天、友地、友人,自強、自省、自悟。
博學:“博”,大通也。(《說文》)即寬廣、廣博之謂。作為現代綜合性大學,在專業、學科等方面都應具有“博”的特點,在學術思想、學術風格、學術觀點上應兼容並包、百花爭艷;作為教師,應學識淵博、造詣精深;作為學生,應打下厚實的功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求是:“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說文》)引申為真諦、規律、本質。“求是”在這裡,即指探究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運動(活動)的奧秘、規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黨一向倡導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學問、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無論學校整體,還是學校中的每一個成員,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致遠:即凝神、致力於遠大理想。在一部分人片面將講究使用、追求實惠作為重要價值取向的今天,“致遠”也具有特彆強的現實意義。致遠,體現了一種矢志不渝的精神,它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既立足現實,又不為浮雲遮望眼。辦學,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做人,要站高一點、想寬一點、看遠一點;做學問,要耐得住清貧與寂寞,銳意進取,勇於開拓創新。
明德博學、求實致遠:“明德”是根本,“博學”是基礎,“求實”是態度,“致遠”是目標,四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一種氛圍,產生一種力量,激勵學校、激勵學校每一位成員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目前南華大學校訓已編入《南華大學形象識別系統》一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