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歷史朝代]

南燕[歷史朝代]

中國十六國之一。鮮卑族慕容德所建。都廣固(今山東益都)。盛時有今山東及河南的一部分。後燕慕容寶在位時,叔父慕容德鎮守鄴城。397年北魏攻後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寶北奔龍城(今遼寧朝陽)。十月,北魏破中山,後燕被截為兩部分。德以魏將來攻,鄴城難保,於398年率戶4萬南徙滑台(今河南滑縣東),自稱燕王,史稱南燕。

基本情況

南燕東晉滅南燕之戰

南燕建國之初,鮮卑貴族即與漢族士大夫合作,共同統治。慕容德稱帝,下詔承認舊士族特權;又建立學官,選公卿以下及二品士門子弟入太學,本地大族勢力得以保存和發展。由於鮮卑貴族和漢族大姓競相蔭庇人口,形成“百室合戶”、“千丁共籍”的局面,嚴重影響國家的賦役徵發。德下令檢括戶口,出蔭戶5.8萬。還立鐵冶,置鹽官,以增加國庫收入。

義熙五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宮廷樂師不夠,欲對東晉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輕啟邊釁,進擊東晉宿豫(今江蘇宿遷東南),掠走百姓2500人。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於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師溯淮水入泅水。

五月,進抵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留船艦、輜重,改由陸路進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為防南燕以奇兵斷其後,所過皆築城壘,留兵防守。南燕鮮卑人恃勇輕敵,對晉軍進入其境不以為慮。慕容超沒有採納征虜將軍公孫五樓“憑據大峴山(今山東沂山)之險,使晉軍不能深入”或“堅壁清野”、“斷晉糧道”之良策。

六月,劉裕未遇抵抗,過莒縣(今屬山東),越大峴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孫五樓、賀賴盧及左將軍段暉等,率步、騎兵5萬進據臨朐(今屬山東)。慕容超得知晉兵已過大峴山,自率步騎4萬繼後。燕軍至臨朐,慕容超派公孫五樓率騎前出,控制臨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東彌河)。與晉軍前鋒孟龍符遭遇,公孫五樓戰敗退走。劉裕以戰車4000輛分左右翼,兵、車相間,騎兵在後,向前推進。晉軍進抵臨朐南,慕容超派精騎前後夾擊。兩軍力戰,勝負未決,劉裕採納參軍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諮議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軍繞至燕軍之後,乘虛攻克臨朐。慕容超單騎逃往城南左將軍段暉營中。劉裕縱兵追擊,大敗燕軍,段暉等十餘將被斬。慕容超逃還廣固。劉裕乘勝追擊北上,攻克廣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內城。劉裕築圍困之,招降納叛,爭取民心,並就地取糧養戰。慕容超被困於廣固內城,先後遣尚書郎張鋼、尚書令韓范,馳往後秦求援。

南燕北海王慕容超
七月,後秦主姚興派衛將軍姚強率步、騎兵l萬,與洛陽(河南洛陽東北)守將姚紹匯合,統兵共救南燕。並遣使向劉裕宣稱,後秦以10萬兵屯洛陽,若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劉裕識破姚興虛張聲勢,不為所動。不久,姚興被夏主劉勃勃擊敗於貳城(今陝西黃陵西北),遂令姚強撤周長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於廣固,不見後秦援兵,欲割大峴山以南與東晉為條件,稱藩於東晉,劉裕不允。南燕大臣張華、封愷封融及尚書張俊相繼降晉。

九月,劉裕截獲為借兵去後秦的韓范,使其繞城而行,以示後秦救兵無望,城內南燕守軍驚恐。十月,燕臣張綱被俘,晉軍製成飛樓、衝車等各種攻城器具,加強攻防能力。

六年二月,南燕賀賴盧、公孫五樓率軍挖地道出擊晉軍,被擊敗,退回內城。劉裕乘機四面攻城,南燕尚書悅壽打開城門迎降,晉軍攻入廣固內城。慕容超率數十騎突圍而走,被晉軍追獲,送至建康斬首,南燕亡。

滅亡之戰

中國東晉義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次年二月,中軍將軍、錄尚書事劉裕率東晉軍攻占燕都廣固(今

南燕劉裕滅南燕之戰
山東益都西北),滅亡南燕的戰爭。東晉元興三年(404),劉裕率兵擊敗反晉稱帝的桓玄,掌握了東晉朝政。此後,南燕主慕容超屢次派兵南下襲擾淮北,劉裕為維護東晉王朝的統治,率兵進攻南燕。義熙五年四月,劉裕自建康(今南京)出發,率軍乘船經淮水入泗水。五月,抵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留下艦船、輜重,步行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所過皆築城,留兵守衛,以防燕軍襲後。這時有人勸劉裕不宜深入,認為燕得悉晉大軍遠出,必將扼守大峴(今山東沂山穆陵關)之險,或以堅壁清野斷絕晉軍糧資,故此行難以成功,且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劉裕認為:慕容超等性貪婪,無深謀遠慮,必不能守險清野。

慕容超聞晉師將至,召集朝臣商議。征虜將軍公孫五樓等極力主張遣兵固守地勢險要的大峴,不與速戰,以疲晉軍;然後選派2000精騎沿海南行,斷其糧道;再以駐梁父(今徂徠山南)一帶之師,沿山東下,側擊晉軍。慕容超認為燕國富兵強,無須示弱,決定引晉兵入峴,然後以優勢騎兵迎戰。於是將莒縣、梁父的守軍撤回,修築城池,整頓兵馬,以待晉軍。晉軍不戰而過大峴,劉裕大喜說:師已過險,將士必有死戰之志,糧食遍野,軍無匱乏之憂,此戰必勝無疑。六月,慕容超命公孫五樓等率步騎5萬進屯臨朐(今屬山東);後聞晉軍入峴,又自率步騎4萬繼後。臨朐南有巨蔑水(今彌河),慕容超令公孫五樓等前往占領,控制水源。及至,為晉前鋒孟龍符所敗。晉軍將戰車4000輛分為左右翼,配以輕騎作為游軍,乘勝前進,與燕軍主力在臨朐南激戰良久,未分勝負。劉裕接受參軍胡藩出奇制勝的建議,遣胡藩等引兵潛行繞至燕軍陣後,聲言由海道至此。

慕容超大驚,晉軍趁勢攻占臨朐。慕容超逃還廣固,晉兵追至,攻破外城。慕容超集眾固守內城,先後派尚書郎張綱、尚書令韓范到後秦求援。劉裕督兵挖塹三層,築高三丈的長圍以困燕軍,同時撫納降附。聞張綱善制攻具,七月,命人在途中截獲,並讓其繞城大呼:夏王赫連勃勃已破秦軍,無兵救援。城中兵民驚恐。當時江南每發兵北上增援,或遣使至廣固,劉裕皆在夜間遣兵往迎,天明則張旗鳴鼓而至,以示援兵眾多。執兵器背糧食歸晉的北方民眾日以千計。慕容超等久被圍困,見救兵無望,張綱被俘,於是請和,願割大峴以南之地,稱藩於晉,遭到拒絕。後秦主姚興遣使向劉裕傳話:秦已遣鐵騎10萬屯洛陽,若晉軍不退,當長驅而進。劉裕識破其為虛聲恫嚇,便斥退秦使。為進一步瓦解南燕軍心,於九月招降韓范,令其環城而行,燕軍更加沮喪。十月,張綱製成各種攻城器具,覆蓋牛皮,使燕軍的矢石難以生效。六年二月,劉裕督眾四面急攻,燕尚書悅壽開城門納晉師。慕容超突圍被俘,南燕亡。此戰,劉裕善於料敵,利用敵之失誤,揚長避短,以戰車阻燕軍精騎;並將軍事進攻與攻心相配合,穩紮穩打,掌握主動,終獲全勝。

帝系表

①世宗獻武帝慕容德(398~405)

南燕南燕歸鴻

慕容超(405~410)

南燕建國之初,鮮卑貴族即與漢族士大夫合作,共同統治。慕容德稱帝,下詔承認舊士族特權;又建立學官,選公卿以下及二品士門子弟入太學,本地大族勢力得以保存和發展。由於鮮卑貴族和漢族大姓競相蔭庇人口,形成“百室合戶”、“千丁共籍”的局面,嚴重影響國家的賦役徵發。德採納尚書韓建議,下令檢括戶口,出蔭戶五萬八千。還立鐵冶,置鹽官,以增加國庫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