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報

南洋商報

南洋商報,是由新加坡殷商陳嘉庚於1923年9月6日在新加坡獨資創刊。《南洋商報》近幾年來,報導立場,也日漸傾向中國共產黨。國際事物方面也是反美與反日。但是這亦與之所經營的持股人和相處的國家環境政策有關。1963年9月3日,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同時連載。

基本信息

簡史

南洋商報南洋商報

初期陳嘉庚辦報的目的是要通過輿論“擁護南京政府”(蔣介石為首),但取名商報是要通過更多商務與經濟的評述,教育讀者,從而拓展華人在當地的經濟活動。但出版一個多月後突告停刊,據稱是辭退了編輯主任方懷南,一時找不到適合人選,直到1924年才告復刊。

1932年,因中國發生九一八事件(日本1931年入侵東北省),激發《南洋商報》將午報改成早報,以第一時間向讀者反映中國戰事。翌年,即1933年8月,《南洋商報》進行改組,脫離陳嘉庚有限公司,由李光前、林慶年及李玉榮等人承辦,註冊為有限公司。《南洋商報》轉而成為集團報業,內容也告豐富。除側重中國新聞外,也有本地新聞,更有多姿多采的副刊。 1937年“盧溝橋事件”後,《南洋商報》成了抗日的強大文化陣地。

在這種情形下,《南洋商報》的立場已轉成明顯的抗日,且於1940年從中國聘請左派著名報人胡愈之前來主持筆政。根據後來揭開的史料得知,胡愈之是受周恩來派來新加坡,成為《南洋商報》的編輯主任。他提出了一個明顯的立場:“團結一致,共御外侮”。而在這個大前提下,胡愈之說“商報”是採取無黨無派的立場,所謂無黨無派,不是反對任何黨、任何派,更不是要消滅任何黨,任何派,而是要使各黨各派無黨派一致團結起來,為抗日救國進行抗爭。所以無黨無派的立場,就是團結的立場,就是統一戰爭的立場。

雖然陳嘉庚在當時已與《南洋商報》未有直接的關係,但胡愈之通過商報大力支持陳嘉庚的鬥爭事業。直到1942年日本南侵暫時被停刊。

1971年新加坡政府向報業展開的“黑色行動”(Black Operation),逮捕了《南洋商報》總經理李茂成、總編輯仝道章、主筆李可星、公眾關係經理郭隆生;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譴責《南洋商報》立場親共,報導中國共產黨的訊息時往往報喜不報憂,損害新加坡利益。

《南洋商報》近幾年來,報導立場也日漸傾向中國共產黨。國際事物方面也是反美與反日。但是這亦與之所經營的持股人和相處的國家環境政策有關。

歷任社長與編輯

社長

1940年-1942年胡愈之。

編輯

南洋商報歷任編輯部負責人(二戰前稱編輯主任,後必稱為總編輯)

.方懷南(1923年籌辦至1923年28日被令停刊)

.楊冶襄(1924年2月復刊至1924年4月)

.林獨步(1924年4月至1927年3月)

.沈資民(1927年4月至同年6月)

.張相對(1927年6月至1928年11月)

.汪頌魯(1928年11月至1928年11月)

.曾聖提(1930年5月至1931年8月)

.藍碧公(1932年7月至同年10月)

.邱國材(1932年11月至1931年8月)

.傅無悶(1937年7月至1940年12月)

.胡愈之(1941年1月至1942年2月)(2月15日新加坡淪陷,南洋商報停刊)

.王仲廣(1945年9月8日復刊)

曾心影(1945年至1956年)

.李微塵(1957年至1960年)

.施祖賢(1960年至1969年)

連士升(1969年至1970年)

.仝道章(1970年1月至1971年4月)(後在新加坡內安法令下被捕)

.馮列山(1971年4月至1972年5月)

.陳振夏(1972年5月至1977年12月)

.鍾文苓(1978年2月至1980年2月)

.莫理光(1980年至1983年)

1962年8月起,南洋商報馬來亞版在吉隆坡編印,1965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家,南洋商報亦一分為二。1983年3月15日 新加坡南洋商報與星洲日報合併為聯合早報

以下為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編輯部負責人.

. 石光華(1962年至1969年)

. 陳森才(1969年至1970年)

. 朱自存(1970年至1985年)

. 張木欽(1985年至1991年)

. 馮時能(1992年至1994年)

. 李樹藩(1994年至1998年)

王金河(1998年至2001年)

. 洪松堅(2001年至2003年)

. 鍾啟章(2004年1月------)

歷史

1923年9月6日創刊於新加坡。23天后,英殖民地政府以“涉及黨派政治”為理由,下令停刊。翌年2月1日獲準重新出版。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南洋商報停刊3年7個月;1945年9月8日復刊。

1948年5月,《南洋商報叢書》面世,開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報出叢書的先河。至1963年9月,共出版150多種叢書。

1950年10月16日出版《南方晚報》,1963年6月1日改稱《南洋晚報》,同年12月25日停刊。

1958年7月23日成立南洋報業控股有限公司。

1969年為適應政治情況的改變,分別出版馬來西亞版和新加坡版的南洋商報。

1972年10月15日,首開先河採用簡體字

1975年馬新南洋商報正式分家,改組後的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經由馬來西亞公民所控制,而成為本地化的報章。

1979年6月30日,《南洋商報》編排方式大改革,將傳統華文報的直排改為橫排,與中國的報業形式相似體。

1983年3月16日,新加坡《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合併成為《聯合早報》和《聯合晚報》,新加坡中文報業從此成為一言堂。

1989年4月17日上市,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家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掛牌的華文報。

1993年1月,南洋報社收購中國報和生活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有6份報刊。《南洋商報》稱讀者人數1百50萬人,占馬來西亞華文報刊讀者總人數的60%,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華文出版集團。

1996年11月,《南洋商報》進入網際網路領域,在網路上開辦網站。

1997年10月4日推出新網址,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家在網上提供現時新聞(Real Time News)的報紙。

2000年6月,成立南洋線上有限公司。

2001年5月28日, 華仁(HUAREN)管理私人有限公司――華仁控股,從豐隆集團手中收購南洋報業控股,獻議以72.35%股權收購南洋商報,交易成交價為現金2億3千12萬4千961零吉,或每股5.50零吉。華仁成功控制馬來西亞兩大中文報――《南洋商報》、中國報,標誌著在馬來西亞原本相對獨立的中文報章, 開始被執政政黨介入。星洲日報、光明日報另兩大報的擁有人更從華仁控股手中購得部分股權,之後的高層調動更顯示星洲報業集團開始干預南洋、中國兩報的業務,馬來西亞四大家中文報從此被單一商業集團壟斷。

2006年10月6日,擁有83年歷史的《南洋商報》宣布改版,以新面貌面對讀者和市場。改版後的《南洋商報》以電腦字取代原本由著名書法家,南洋大學秘書長潘受書寫的報頭。許多《南洋商報》老讀者無可奈何接受了這場改變,但是,新的報頭也抹除了人們的歷史記憶。2006年10月17日,星洲媒體執行主席丹斯里張曉卿買下南洋報業20.02股權,直接或間接控制44.76股權,崛起成為南洋報業最大股東。事後遭到部分人反對,認為馬來西亞華文報業遭到張曉卿壟斷(旗下大馬報業包括《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光明日報》與《中國報》)。

《東方日報》東主啟德行集團董事長劉瑞源在11月6日向張曉卿獻意收購南洋報業股權,並承諾將把有關的股權分割給華社。這項新聞卻得到《南洋商報》高層職員不斷的炮轟。《南洋商報》副總編輯何財福在“互動部落格”質疑劉瑞源的收購誠意、《南洋商報》助理新聞編輯鄧麗華今日也在“互動部落格”指責劉瑞源獻購南洋是一場荒謬、沒有誠意的鬧劇,並且懷疑有關獻購目的是為了“帶入個人仇恨、摧毀南洋”。

發展

1923年9月6日創刊於新加坡。23天后,英殖民地政府以“涉及黨派政治”為理由,下令停刊。翌年2月1日獲準重新出版。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南洋商報停刊3年7個月;1945年9月8日復刊。

1948年5月,《南洋商報叢書》面世,開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報出叢書的先河。至1963年9月,共出版150多種叢書。

1950年10月16日出版《南方晚報》,1963年6月1日改稱《南洋晚報》,同年12月25日停刊。 

1958年7月23日成立南洋報業控股有限公司。

1969年為適應政治情況的改變,分別出版馬來西亞版和新加坡版的南洋商報。

1972年10月15日,首開先河採用簡體字。

1975年馬新南洋商報正式分家,改組後的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經由馬來西亞公民所控制,而成為本地化的報章。

1979年6月30日,《南洋商報》編排方式大改革,將傳統華文報的直排改為橫排,與中國的報業形式相似體。

1983年3月16日,新加坡《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合併成為《聯合早報》和《聯合晚報》,新加坡中文報業從此成為一言堂。

1989年4月17日上市,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家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掛牌的華文報。

1993年1月,南洋報社收購中國報和生活出版社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有6份報刊。《南洋商報》稱讀者人數1百50萬人,占馬來西亞華文報刊讀者總人數的60%,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華文出版集團。

1996年11月,《南洋商報》進入網際網路領域,在網路上開辦網站。

1997年10月4日推出新網址,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家在網上提供現時新聞(RealTimeNews)的報紙。

2000年6月,成立南洋線上有限公司。

2001年5月28日,華仁(HUAREN)管理私人有限公司――華仁控股,從豐隆集團手中收購南洋報業控股,獻議以72.35%股權收購南洋商報,交易成交價為現金2億3千12萬4千961零吉,或每股5.50零吉。華仁成功控制馬來西亞兩大中文報――《南洋商報》、中國報。星洲日報、光明日報另兩大報的擁有人更從華仁控股手中購得部分股權,之後的高層調動更顯示星洲報業集團開始干預南洋、中國兩報的業務,馬來西亞四大家中文報從此被單一商業集團壟斷。

2006年10月6日,擁有83年歷史的《南洋商報》宣布改版,以新面貌面對讀者和市場。改版後的《南洋商報》以電腦字取代原本由著名書法家,南洋大學秘書長潘受書寫的報頭。許多《南洋商報》老讀者無可奈何接受了這場改變,但是,新的報頭也抹除了人們的歷史記憶。

2006年10月17日,星洲媒體執行主席丹斯里張曉卿買下南洋報業20.02股權,直接或間接控制44.76股權,崛起成為南洋報業最大股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