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山職業技術學院

南望山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占地面積1132505平方米,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100人,專任教師1583人。

學校簡介

南望山職業技術學院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211工程”建設項目、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項目資助的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職業技術學院;是擁有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職業技術學院。

南望山職業技術學院位於美麗的東湖之畔,蒼翠的南望山下,毗鄰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中國光谷”,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科技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的高校。學校占地面積1132505平方米,建築面積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52886平方米。長約380米的“地大隧道”貫通學校西、北校區,記載著上億年歷史的化石林與現代化的教學樓宇交相輝映,勾畫了東校區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井然有序的現代化教學樓群、窗明几淨的學生公寓、設施先進的實驗大樓、寬闊的林蔭大道,為莘莘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環境。

南望山職業技術學院擁有一支研教並重、實力雄厚的優秀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100人,專任教師1583人,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博士生導師173人,教授375人,副教授435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4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7人,“楚天學者計畫”入選教授3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02人。近5年來,學校新增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湖北省教學名師3人。

南望山職業技術學院大力構建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導的學科體系,在確保地學優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套用科學、前沿科學,與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信息、納米、材料、生物、能源、環保等新興交叉學科領域。地質學、地礦類新專業W(W指本科目錄外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等四個專業全國排名第一,被列為自然科學、理學A級以上學校。目前我校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15個,部級重點學科3個。“地質學”與“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一;有18個學院(課部)、58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地質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土資源部地質工科人才培養基地;擁有碩士學位授予點120個,博士學位授予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有16個工程碩士專業和20個高校教師專業;擁有MBA、MPA學位授予權。學校歷來十分重視科技工作。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主持、參與各類科學研究2000餘項,2007年學校科研契約經費達2.18億元。近年來,科研經費平均以40%的年速度增長。

2003-2007年,學校主持“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國家級項目200餘項。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50餘項。殷鴻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確定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金釘子”(國際標準)的科技成果榮獲“2001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進展”,“200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的殊榮;2004年,我校作為唯一的高校參加了被稱為“深入地球內部的望遠鏡”的國家級高科技工程——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的科學研究。在“神舟”飛船的7次順利飛行中,我校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獨立研發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為飛船的“返回搜救系統”提供良好的服務平台;我校師生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發表論文4篇。

南望山職業技術學院擁有10項國家甲級地質勘查資質證書,地質災害評估、設計和監理甲級資質證書,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甲級資質證書和全國土地利用規劃機構甲級資質證書,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服務平台。

五十多年來,學校人才輩出,桃李遍天下。從南望山職業技術學院走出的十萬餘名畢業生,在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艱苦創業,勵精圖治,展示著南望山人卓越的風采。其中,有25名畢業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溫家寶等一批黨和國家的高級管理人才,有歐陽自遠等在不同的科技領域指點江山的“首席科學家”,有現任國際地科聯主席張宏仁等地學傑出人才,有王勇峰、李致新等征服了七大洲最高峰的世界級登山健將,有高崚等多次獲得奧運金牌、為國家爭得榮譽的體育健兒,有國梁等“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有李久林等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的總設計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