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朝陽大橋全長約3.6公里,橋面寬33.5米至40.5米,朝陽大橋位於南昌大橋與生米大橋之間,連線朝陽洲和紅角洲地區,西起新建區的紅角洲豐和南大道,東至西湖區朝陽洲撫生路,沿線接前湖大道、跨贛江南大道、沿江南大道、接九洲大街。南昌朝陽大橋是南昌市主城區第六座跨江大橋。 朝陽大橋直接對接九州高架,前湖快速路西一環和象湖隧道,是一座跨區域的過江大橋;

基本信息

位置

朝陽大橋 朝陽大橋

2011年,《南昌市幹線路網規劃》中,明確了“五橫三縱”的城市快速路格線局,朝陽大橋工程成為其中重要一橫“南環快速路”跨越贛江的通道。據介紹,朝陽大橋位於南昌大橋與生米大橋之間(距南昌大橋約2.5公里,距生米大橋約3.5公里),連線南昌市朝陽新城和紅角洲地區,東與朝陽新城的九洲大道相接,西與紅角洲地區的前湖大道相接。

記者了解到,朝陽大橋工程由南昌市政公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融資代建。2012年1月16日,7家投標單位參與了開標,總計提交了21份規劃設計方案。經專家評審會的綜合比選,確定了3個優勝方案和1個備選方案。

2012年春節後,南昌市政府相關部門再次對優勝和備選方案進行了論證、研究,並通過了南昌市規劃委員會的審議,最終確定上海城建設計研究院提交的“帆合連進”方案為朝陽大橋的實施方案。

長度

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朝陽大橋主橋主跨採用六塔七孔單索麵斜拉橋方案,大橋跨越贛江範圍全長約1560米,分為主橋和引橋兩部分。其中主橋長720米,橋跨度結合為79+5x150+79米,橋樑寬38.5米,塔高35米。記者了解到,八一大橋塔高為80米,可以看出朝陽大橋塔高不足八一大橋的一半。

經流量預測分析確定,南環快速路主線為雙向六車道標準,朝陽大橋機動車道將為雙向八車道。同時,朝陽大橋需設定人、非慢行系統。

據介紹,朝陽大橋設計車速為60千米/小時,並保留遠期80千米/小時的可能性。作為一座特大城市橋樑,朝陽大橋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洪水頻率為三百年一遇,設計基準期為100年。

造型

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朝陽大橋的橋塔造型是書法“合”字的變形,體現出崇尚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大同理念。“我們將古樸的小篆‘合’字線條加以柔化,整體造型曲線柔和,生動流暢而不乏力量,中空的設計使得光線與空間很好地融合。”上海城建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主橋主塔造型“合”。紀念革命的勝利,也像大小船隻縱橫在贛江江面,揚帆遠航。

通行優點

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根據設計方案,朝陽大橋將成為繼南昌大橋後,我省的第二座雙層汽車、人行雙層橋。

“在橋樑結構上採用單箱多室形式,頂板之上通行機動車,邊箱用於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而且下層還可為過江行人和非機動車遮風擋雨。”記者了解到,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空間分離是朝陽大橋的一大特點。

“人非系統與機動車系統相互分流,避免了互相干擾。”上海城建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做節約了空間,使大橋整體看上去更加緊湊。

觀景平台

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值得一提的是,人非通道(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道)同時也是市民遊覽贛江的景觀游道,豐富和最佳化了橋樑立面效果。“人非通道的內部空間將採取暖色效果設計,使人非系統空間更加活躍,讓慢行過江成為愉悅的空間體驗。”該負責人表示。

此外,在橋樑的中間,還將建兩處觀景平台,通過台階與橋樑兩側的人非通道聯通,市民既可以在觀景平台觀景,也可以在觀景平台完成轉向。

在現代城市橋樑設計中,夜景照明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朝陽大橋將結合多塔斜拉橋式的布置,通過對橋塔、斜拉索、和主梁的夜景照明設計,更加體現出韻律生動的視覺效果,成為贛江兩岸矚目的焦點。

造價經濟

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市政公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朝陽大橋主橋採用多跨矮塔斜拉橋方案,這是滿足通航、防洪、地質安全性等前提條件下的一種較為經濟、實用的橋型。

朝陽大橋主梁梁高4.5米,是波形鋼腹板PC組合梁,由10~20毫米的波形鋼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形成整體受力的箱梁。

據介紹,這一結構自重較輕,可以減少下部結構的工程量,進而降低工程總造價,加快施工進度。由於還是規劃方案,具體的施工圖紙還未做出來,所以朝陽大橋具體要花多少錢仍不好確定,但可以明確的是,工程造價十分經濟。

特點

朝陽大橋人非通道 朝陽大橋人非通道

為世界第五座汽車人行雙層橋

大橋主橋橋面為機動車通道,而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道在橋面下方的箱涵兩側,而且下層還可為過江行人和非機動車遮風擋雨,是江西省第二座、世界第五座汽車人行雙層橋。 記者了解到,江西省第一座機非分離雙層大橋是南昌大橋,同時它也是我國第一座雙層立體分流城市公路大橋。 同時,行人和非機動車道也是市民遊覽贛江的景觀游道,在主塔的位置,還有觀景平台,行人甚至可以通過台階走到橋底下,近距離接觸贛江。

造型寓意南昌人齊頭並進

贛江南昌城區段擁有五座跨江大橋(除朝陽大橋),大橋主橋各具特色。南昌大橋是我國第一座雙層立體分流城市公路大橋;八一大橋是我省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斜拉橋;生米大橋為中承式鋼管砼系桿拱橋型;英雄大橋北主橋為獨柱斜塔空間扭面背索斜拉橋,南主橋是江西首座懸索吊橋。

此外,還有公路、鐵路兩用的贛江大橋。

朝陽大橋主橋主塔造型“合”。又像縱橫在贛江江面上揚帆遠航的船隻。

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橋上夜景或將隨季節變換

“夜景照明已經成為城市橋樑設計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優秀的、恰如其分的夜景照明布置將使大橋呈現出與白天完全不同的景觀效果,成為點綴都市夜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城建設計研究院設計人員介紹,結合多塔斜拉橋式的布置,通過對橋塔、斜拉索、和主梁的夜景照明設計,將使朝陽大橋更加傳神地體現出韻律生動的視覺序列,成為贛江兩岸矚目的焦點。通過對LED燈具的利用,色彩可以更加多變,可以在不同的季節以及重要節日體現出不同的夜景照明效果。

南昌之星摩天輪景 南昌之星摩天輪景

使用架橋機建設朝陽大橋

朝陽大橋主橋採用塔梁固結、塔墩分離的支承形式,塔和墩為混凝土材質,塔高35米。相比八一大橋塔高80多米,朝陽大橋橋塔並不高。 施工上,採用波形鋼腹板PC 箱梁新技術,不僅減少下部結構的工程量,還降低了工程總造價。 另外,在施工過程中,可以減少大量的模板、支架和混凝土澆注工程,免除在混凝土腹板內預埋管道的煩雜工藝,從而方便了施工,縮短了工期。記者了解到,朝陽大橋施工中,將主要使用架橋機。

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加快朝陽新城紅角洲地區發展

朝陽大橋的建設對推進南昌市“一江兩岸“規劃總體的實施,進一步加快朝陽新城、紅角洲地區的發展,改善南昌市的投資環境,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最佳化城市布局,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實施山江湖綜合開發戰略均有重大意義。 同時,朝陽大橋的建成將極大的紓解跨江通道的交通瓶頸,減輕南昌大橋、生米大橋、八一大橋的交通壓力。

規劃

未來將建多條過江通道。

朝陽大橋設計日均車流量至少在8萬輛以上,朝陽大橋的建成將極大地疏緩跨江通道的交通瓶頸,減輕南昌大橋、八一大橋的交通壓力。南昌市規劃局副局長陳明遠告訴記者,除了朝陽大橋外,南昌還計畫增加多條過江通道。在生米大橋與南昌大橋之間,包括在八一大橋與英雄大橋之間,都可能有過江通道。過江通道也不僅局限於橋樑,也有可能是隧道。

南昌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朝陽大橋的建設對推進南昌市“一江兩岸”規劃總體的實施,進一步加快朝陽新城、紅角洲地區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擴展

南昌主城已有6座跨江大橋

南昌一次建過江通道在2009年。2月,全長約9.5公里的英雄大橋飛渡贛江,使得南昌擁有了第5座跨江大橋。另外5座跨江大橋分別是八一大橋、贛江大橋、南昌大橋、生米大橋和英雄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南昌朝陽大橋

歷史最為悠久的是八一橋,它建成於1936年,原名中正大橋,系木面橋樑。1949年大橋進行了改建,並更名“八一大橋”。當時八一大橋橋寬僅為10米。1995年11月5日,南昌動工興建新八一大橋。新八一大橋位於原橋上游50米處,全長3000多米,是江西第一座斜拉橋,也是南昌最長的一條斜拉索橋。

贛江大橋則位於八一大橋下游,建於1958年,只是在兩旁附設了單行公路,通行能力有限。

南昌大橋位於八一大橋上游,是當時國內最長的雙層公路大橋,也是省內第一座雙層汽車、人行雙層橋,日通過能力5萬輛,於1994年元月10日建成通車。

生米大橋位於南昌大橋上游約5.3公里處,大橋全長3880米,寬35米,雙向八車道,由於毗鄰生米鎮而得名,於2006年4月30日正式通車。

英雄大橋位於洪都北大道處,大橋全長約9500米,寬35.5米,雙向8車道,橋塔採用獨柱斜塔,塔高約150米(橋面以上高128米),英雄大橋的塔柱有79度的傾斜,像這種類型、這樣規模的斜拉橋在全國還是第一座,於2009年2月28日正式通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