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選集:第1卷論語別裁

學而第一 子路第十三 微子第十八

內容簡介

在《南懷瑾選集:第1卷 論語別裁》中,南懷瑾用“經史合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峽兩岸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國學大師,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現居江蘇。

目錄

出版說明
再版記言
前言
學而第一
三言四語
語文的變與不變
四書五經的假面目
被忽視的道家
三家店賣的是什麼
冤枉的一打
再論《論語》
學而有何樂
真人和假人
寂寞的享受
誰來了解你
愛與罪
孝道是這樣一個東西
禿頭的十字架
誰能忘情
花言巧語
三面鏡子
可愛的小學生
呂端大事不糊塗
飲食男女
沒有朋友的上帝
種瓜者
孔子的素描
五字串通五經
善知識與惡知識
老鼠生兒的孝道
無所適從的禮俗
上帝的外婆是誰
《三國演義》的幕後功勞
多才多藝的子貢
詩的人生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鄉黨第十
附錄:
孔學新語自序
孔學新語發凡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

精彩書摘

學而有何樂
現在這篇《學而》,包括了孔門當年教學的目的、態度,宗旨、方法等等。過去我們把它圈開來,分作一條一條讀,這是錯誤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三句話連起來看,照字面講,凡是中國人,無淪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註解,學問是要大家隨時練習它。“不亦說乎”,“說”是古人借用字,就是高興的那個“悅”字,是很高興的。假如這是很正確的註解,孔子因此便可以作聖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連大龍峒孔子廟我也不會去了。講良心話,當年老師、家長逼我們讀書時,那情形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平”:孔子如果照這樣講,我才佩服他是聖人,因為他太通達人情世故了、
至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似通非通的,什麼道理呢?從一般人到公務員,凡靠薪水吃飯的,是“富不過三天,窮不過一月”,遇上了窮的那幾天,朋友要來家裡吃飯,當褲子都來不及,那是痛苦萬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慘’乎”,絕不是不亦樂乎。
第三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謂“慍”,就文字解釋,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沒有發出來,在內心中有煩厭、厭惡、討厭,怨恨之感,那么,別人不了解我,而我並不在心中怨恨,這樣才算是君子。那我寧可不當君子,你對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騙你,心裡難過一下總可以吧!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實在是做不到。
根據書上的字面,順著注釋來看,就是這樣講的。所以幾百年甚至千多年以來,不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對四書反感,過去的讀書人也對四書反感。因為它變成了宗教的教條,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
事實上不是這么一回事,等到真正了解了以後,就知道孔子真是聖人,一點也沒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