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農場

南平農場

農場位於海南島陵水縣境內,距環島東線高速公路陵水縣出口20公里,距三亞90公里,南平溫泉地處低緯度,屬海洋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4.7℃,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76,旱濕季分明,年平均相對溫度82%,氣候濕潤,為旅遊、度假的黃金氣候。創建於1952年的國營南平農場,是一個以橡膠產業為主的集農、工、商、貿、運、建為一體的國防大學中型企業。農場年生產總值近4,000萬元,固定資產7,336萬元;總人口1.65萬人,職工6,000多人;擁有土地面積13.8萬畝,已開發利用10.5萬多畝。南平溫泉成為一個集度假、旅遊、休閒、療養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農場簡介

(圖)南平農場南平農場

主營項目:林業;
主營行業:其他未分類;
公司人數:1000 人以上;
營業額:人民幣 3000 萬元/年 - 5000

海南省國營南平農場創建於1952年,是以橡膠生產為主業的國有企業。場部距陵水縣城18公里,距40號省道陵保段公路口僅4公里。現有土地總面積12.8萬多畝,總人口(戶籍)1.6萬多人,在職職工1829人,離退休職工3400人。橡膠總面積6萬畝,已開割面積5萬畝,職工自營經濟種植檳榔荔枝龍眼芒果木瓜等熱帶高效等農業作物面積近20000畝。

建場55年來,累計生產乾膠7.8萬噸,上繳國家利稅1.4億元,國家投資回報率172%。2007年生產乾膠2200噸,職工年均總入19754元,實現利潤100多萬元,全場自營經濟總純收入1663萬元,農場連續7年社會和經濟保持健康發展。近幾年來,採取統一規劃安排,農場投資和職工民眾自願集資籌資辦法,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全面改造職工危房、改水改廁、改造道路和加快場部小城鎮建設,不僅改善了農場形象,還極大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較好地解決了職工就業和再就業問題,方便了職工民眾的生產生活。2006年以來農場先後被評為海南省文明單位、海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是一個以橡膠產業為主的集農、工、商、貿、運、建為一體的國防大學中型企業。農場年生產總值近4,000萬元,固定資產7,336萬元;總人口1.65萬人,職工6,000多人;擁有土地面積13.8萬畝,已開發利用10.5萬多畝。

場部沿陵水河床一帶長約1,300米,寬約100米的範圍內分布著溫泉。經海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環境地質研究所檢測評價為:溫泉流量大,是當前海南島單泉眼流量最大的熱礦泉區;最高溫度達82 ,含有對人體健康必需和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和成分,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兩公司在場部建設了手機基地站,對外交通與通訊十分方便。

地理環境

(圖)南平農場南平農場

農場位於海南島陵水縣境內,距環島東線高速公路陵水縣出口20公里,距三亞90公里,南平溫泉地處低緯度,屬海洋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4.7℃,雨量充沛,旱濕季分明,年平均相對溫度82%,氣候濕潤,為旅遊、度假的黃金氣候。

農場具有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及豐富的資源,屬低緯度熱帶林區,土地肥沃;陽光充足,年日照時數2,478小時,終年無霜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具有發民熱帶高效農業的最適宜條件。

場部具有獨特的溫泉資源熱礦泉出露在南平場部陵水河河谷,長達1.3公里。1993年經“海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環境地質研究所”調查評價顯示,南平溫泉具有流量大(海南島單泉眼流量最大,1號溫泉眼每天1264m3),水溫高(68-75℃),同時又含有對人體健康必需和有益的各種微量元素和組分,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歷史發展

(圖)南平農場南平農場歷史

建場近50年來,南平農場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是中央農業部掛號的原海南通什農墾的四大企業之一。老一輩農場人回響祖國號召,為了建設我國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背著簡單的行囊,從五湖四海匯聚到這裡,搭起茅草房,壘起石灶,揮刀掄鋤,辟荒墾野,在原始的荒蠻之地植出片片膠園,開創了農場的家業。

累計為國家生產乾膠7.4萬多噸,上繳國家利稅2.1億多元,為國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隨著農場的發展,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文明也獲得不斷的進步。場部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僅近幾年投入場部各項建設的資金就近2,000萬元。目前常住人口3,600多人,商業一條街已初步建成,商業小店鋪面100多家,有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中心農貿市場一座,場部已成為農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從小到大,有了長足的發展。現有九年制子弟學校一所,完小四所,中心幼稚園一所,中國小生紡幼兒在校在園人數2,768人。農場建起了集門診部、住院部為一體的職工中心醫院一座,形成一套初級的文化教育衛生保健體系。科技事業日益進步,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建設的發展。逐步建起了品種優良、品系純正的優質高產的第二代膠羅;全面推行了“四天一刀”的新割制和橡膠營養診斷配方施肥,生產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農場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不斷加強了地區的民族團結增進了民族友誼,漢族職工與本地區黎族民眾交往日益密切,融為一體。農場41個生產隊中有17個是地方農村場隊,本地黎族民眾已成為農場建設的重要力量。

經濟發展

(圖)南平農場南平農場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農場舊有的管理體制和單一橡膠為主的經濟格局,已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建省10多年來,農場不斷探索改革與發展的新路子,深化企業改革,加快結構調整。企業正朝著所有制結構多元化,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合理利用和配置資源的方向逐步邁進。近年來,農場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突同成效。推行長期作物經營權和土地長期使用權“兩權”的改革,使經營機制和產權制度改革有了新突破。全面推行住房制度改革,醫療制度改革和社會養老保障統籌改革,盤活了資金,減輕了農場負擔。這些,使農場逐步建立起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體制和適應現代經濟成長要求的經濟結構及適應對外開放需要的運行機制最佳化了資源配置,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煥發了農場的活力,增強了發展動力。

農場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在鞏固主業的基礎上,致力於產業結構調整。目前,農場產業結構調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新的經濟成長點正在形成。農場從實際出發,根據本地區的土地、氣候等資源優勢,以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高效農業為目標,制定了“四三二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規劃:即保持鞏固4萬畝橡膠,種好3,000畝優良水稻,發展2萬畝熱帶高效農業經濟作物(其中紅毛丹、荔枝各5,000畝,檳榔芒果各3,000畝,椰子2,000畝,其它作物2,000畝),建設1,000畝反季節瓜菜生產基地。為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農場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啟動項目開發,並把產業結構調節器整和發展自營經濟以及扶貧幫困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使產業結構調整與大力發展職工自營經濟和職工脫貧致富同步推進。目前已經建設起了一批中小規模的紅毛丹、芒果、檳榔、荔枝、等高效農業生產基地。職工自營經濟種植面積達1.7萬畝,2004年全場自營經濟總收入達1592萬元。自營經濟已成為農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幾近半壁江山,廣大職工通過發展自營經濟走出了一條致富新路。

農場還通過內引外聯等形式,擴大對外開放,搞好招高引資,促進開發建設。與海南綠達公司聯建設起的2,000畝椰子生產基地和建設2,000畝荔枝基地及山東省五行公司建設的2,000畝的紅毛丹、荔枝生產基地。已開始產生經濟效益,前景看好。

南平溫泉是南平農場獨有的寶貴資源,為了振興農場經濟,近年來,農場正在看手啟動溫泉開發項目,已經對開發項目做出總體規劃,並投放大量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區項目一旦建成,溫泉將成為一個集度假、旅遊、休閒、療養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名優產品

荔枝3730畝,產量150噸,上市時間:三月紅3月25日;白糖罌妃子笑4月25日。

龍眼1095畝,產量50噸,上市時間4月。

芒果3200畝,產量250噸,上市時間2月。

檳榔4300畝,產量210噸,上市時間6月。

木瓜近1000畝,春節前後開始陸續上市。

主業乾膠

2007年,南平農場積極採取有效措施,認真紮實抓好乾膠生產工作,切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被瓊南賽區評為2007年度乾膠生產勞動競賽先進單位第一名。

橡膠上期承包辦法做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採取分公司發包、家庭承包、完成上繳、剩餘歸己、統一收購、市價結算的做法,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堅持抓好膠園管理工作,突出以肥為中心工作,每年每株開割膠樹均施專用化肥2.2公斤,施有機肥22.5公斤,確保施肥工作到位。認真抓好膠工割膠技術培訓工作,嚴格落實技術檢查驗收獎罰制度,每月對膠工的割膠技術和磨刀技術進行等級評定。加強護林保膠工作,分期分批組織專業護林保膠工作小組駐紮在重點區域、重點路段,有效控制膠水外流。增加膠工開燈費補貼和早餐補貼。對生活困難的膠工進行慰問,對每個因難戶給予50-100元的生活補貼。統一為職工免費訂做一套工作服。八是投資維修膠園便道,方便了職工運輸膠水。
南平農場2006年累計完成乾膠2270噸,占競賽指標1905噸的119.2%,比上年同期對比增產306噸,增長15.6%。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