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馬頭鹿角形金步搖

南北朝馬頭鹿角形金步搖

南北朝馬頭鹿角形金步搖,1981年出土於內蒙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藏品簡介

高:16.2厘米

重:約70克

所處時期:南北朝

出土時間:1981年

出土地點:內蒙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詳細信息

步搖的基座為馬頭形,馬頭上分出呈鹿角形的枝杈,每根枝杈梢頭捲成小環,環上懸一片金葉。馬頭和鹿角形枝杈上鑲嵌珠飾。

歷史淵源

步搖是中國古代婦女的重要頭飾之一,它多用金玉等材料製作,呈樹枝形狀,製作考究的則在樹枝上綴有花鳥禽獸等裝飾物。當佩戴者行走時,飾物隨著步履的顫動而不停地搖曳,因此得名“步搖”。步搖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文獻中,魏晉時期成為常見的頭飾。步搖不僅流行於中原地區,北方少數民族也十分喜愛。他們多以草原上常見的羊、馬、鹿等動物形象作為主題紋飾,這件馬頭鹿角金步搖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典型的裝飾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