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經學史

南北朝經學史,作者,焦桂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9年07月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

南北朝經學史南北朝經學史
《南北朝經學史》以此前學術界較少涉及的南北朝經學史為研究對象,在巨觀考察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基礎上,舉凡南北朝經學的傳承機制,地域性特點,經學家遷徙及其意義,經學與玄學、佛教、文學、文論、史學之關係,諸經傳播的不平衡現象及其原因,南北朝經學之異同,南北朝及隋代重要經學家的學術傾向、治經特點、經學貢獻等問題,皆得到了比較全面的清理與比較信實的描述。不僅使南北朝及隋代經學的學術特點與發展脈絡獲得清晰的呈現,而且其對唐代經學的影響及在漢唐經學之間的地位與作用,亦得到較為客觀而深刻的揭示。

該書網羅資料宏富,幾於巨細不遺。全書結構,既有逐朝逐代的具體分析,亦有分門別類的全局考察,可謂體大思精,取精用宏,堪稱中國經學史研究的一大創穫,為向來研究南北朝經學史者所不及。

作者

焦桂美,1968年12月生。文學博士,山東理工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後流動站研究人員。在《文獻》、《孔子研究》、《管子學刊》、《圖書館雜誌》、《圖書情報知識》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博士學位論文《南北朝經學史》被評為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博士後課題《孫星衍研究》獲第四十二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拓展課題《孫星衍與乾嘉學者》獲第一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及2008年山東省博士後創新項目三等資助。主要從事中國經學史、南北朝及清代文獻研究。

目錄

序一 劉曉東

序二 王鍔

序三徐傳武

前言

緒論 先秦至魏晉經學發展之大勢

第一章 關於南北朝經學的巨觀考察

第一節 南北朝師學的發展及其特色

一、南朝師學的主要表現

(一)南朝師學的恢復與發展——宋齊之師學

(二)南朝師學之興盛——梁陳之師學

二、南朝師學之特點

(一)階段性上升趨勢

(二)單線傳授為主

(三)寒門出身的經師日漸增多

(四)學在京師

三、北朝師學的主要表現

(一)前期師學的多元狀態

(二)中期師學的漢學習尚

(三)後期師學的融通傾向

四、北朝師學之特點

(一)淵源有自

(二)學承多門

(三)學在鄉邑

第二節 南北朝家學的發展及其特色

一、南朝家學

(一)南朝主要經學世家

(二)南朝家學的主要特點

二、北朝家學

(一)北朝主要經學世家

(二)北朝家學的主要特點

第三節 南北朝經學的地域性特點

一、南朝經學的地域性特點

(一)南朝主要經學中心及其形成原因

(二)主要經學中心學尚之別及其相互輻射

二、北朝經學的地域性特點

(一)齊魯經學中心衰微之因

(二)河北經學地位上升之因

第四節 經學家的遷徙與南北朝經學

一、經學家的遷徙現象及其原因

(一)由北入南的經學家

(二)由南入北的經學家

(三)北魏平涼州、青齊過程中經學家的遷徙

二、經學家的遷徙對南北朝經學的影響

(一)促進了傳習範圍之趨同

(二)促進了注疏內容之交融

(三)促進了南北文本之交流

三、經學家遷徙的意義

第五節 南朝玄學與經學

一、魏晉玄學對經學的影響

(一)賤經尚道的社會風氣

(二)經學人才短缺的社會現實

(三)儒家經注的玄學化

二、南朝玄學的弱化與反彈

(一)南朝玄學的弱化廈其表征

(二)南朝玄學的階段性反彈

三、南朝玄學對儒家講經、註疏之影響

(一)通經之士多兼好玄學

(二)玄談形式對講經的影響

(三)玄學談辯風格對經學的影響

(四)玄學思想對經學註疏的滲透

四、南朝玄學影響經學之力度

(一)玄學影響儒家經典的範圍縮小

(二)長於玄言的經學家註疏中具有明顯的樸學傾向

(三)音義學的發達進一步削弱了玄學化傾向

第六節 佛教與經學的相互滲透

一、經學對佛教的滲透

(一)佛徒傳習、註疏儒家經典

(二)佛教論難以儒家經典為指導

(三)佛徒認同並遵從儒家倫理

二、佛教對經學的滲透

(一)南北朝經學家之好佛

(二)佛教對儒經註疏內容之滲透

(三)佛教對儒經注疏語言之浸染

(四)佛教對儒家講經、注經形式之影響

(五)佛教對儒家講經、注經原剮之影響

三、佛教與經學相互滲透的不平衡121

(一)佛教無條件地接受經學的制約與規範

(二)經學有選擇地從佛教中汲取有益成分

第七節 南朝經學與文學、文論、史學之互動

一、文人兼通經學

二、經學與文學

(一)經學對文學內容之影響

(二)經學對文學語言之影響

(三)經學對文學風格之影響

三、經學與文論136

(一)裴予野:反對“擯落六藝,吟詠情性

(二)劉勰:徵聖宗經,依經樹則

(三)鍾嶸:儒家思想規範下的文學批評

四、經學與史學

(一)南朝史學家對經學的基本態度

(二)經學對史學內容之影響

(三)經學對史學著述形式之影響

第八節 諸經傳播的不平衡現象及其原因

一、諸經傳播的不平衡現象156

(一)《公羊》、《觳梁》之浸微

(二)《易》、《禮》、《論語》、《孝經》之興盛

二、諸經傳播不平衡原因探析164

(一)《套羊》、《敷渠》衰微之因

(二)《易》、《禮》、《論》、《孝》興盛之因

第九節 南北朝經學異同論

一、南北朝經學之同

(一)南北朝經學同源

(二)注疏方法與體式基本相同

(三)傳播渠道基本相同

(四)兼通諸經基本相同

二、南北朝經學之異

(一)經學家受玄佛影響不同

(二)經學家治學範圍不同

(三)經學家對著連的態度不同

第二章 南朝經學

第三章 北朝經學

第四章 隋代經學

第五章 南北朝經學對唐代經學之影響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序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