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

南京江北新區

江北新區位於南京市長江以北,處在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交匯處,是南京都市圈、寧鎮揚同城化的核心區域之一,是華東面向內陸腹地的戰略支點,擁有便捷的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樞紐,是長三角輻射中西部地區的綜合門戶,南京北上,連線中西部的重要區域。江北新區由六合區、浦口區和棲霞區八卦洲街道共同構成,南臨長江,東接蘇中,北接蘇北,西與皖江城市帶相鄰,規劃面積788平方千米,占南京市域面積的12%。江北新區的發展定位是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和開放合作示範新區;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發展支點;南京都市圈和蘇南地區的新增長極;南京市相對獨立、產城融合、輻射周邊、生態宜居的城市副中心。

基本信息

地理區位

江北新區規劃範圍
江北新區規劃面積788平方公里,南京總面積的12%。規劃基準年2013年,遠期至2030年,展望遠景2049年,是蘇南現代化示範區建設規劃中江南板塊里唯一位於江北的地區。

規劃歷程

南京江北新區
2013年7月2日,南京召開江北新區2049戰略規劃暨2030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動員大會,會上提出,南京將全面啟動“江北新區”規劃編制工作,初步規劃將在2013年底完成,並上報審批。 “十三五”期間,南京的發展重點從河西新城向江北新區轉移。2015年7月2日,江北新區正式獲國務院批覆設立。

布局結構

空間布局

核心區:浦口新城——珠江鎮片區、六合雄州片區浦口橋林、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盤城)、六合化工園(老大廠):加大整合區域內現有24個街鎮及以上工業區。八卦洲:保護好歷史文化以及風土民俗,打造南京江南、江北“中心花園”。

產業布局

東部:重點發展重化工業、特色環保設備、水處理成套設備、電子電力產品等產業。西部:重點發展以汽車及其零部件、軌道交通為核心的產業。濱江: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航運物流、港口貿易。沿山丘陵地區:發展生態旅遊、休閒、生態農業。中部:重點發展科技創新、生產性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等。

空間結構

形成3箇中心城、2個新城和7個新市鎮形成三個中心城,分別為浦口片區、高新—大廠片區、雄州片區;形成橋林和龍袍兩個新城;形成竹鎮、金牛湖、八卦洲等7個新市鎮。浦口片區:未來,將發展服務江北新區以及蘇北、皖北等更大區域的綜合服務中心,以及發展商務商貿、科教研發、旅遊休閒等高端服務功能。高新—大廠片區:未來以發展科技研發、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等為主。雄州片區:發展為新興產業基地,發展綠色化工、生物醫院等。

片區規劃

雄州片區

雄州片區將規劃成綜合服務中心雄州片區規劃範圍,東至南京繞城高速公路,南至靈岩山、規劃濱江大道一線,西到寧洛高速公路、寧連高速公路一線,北至南京馬鞍國際機場、寧啟鐵路一線,總面積約173平方公里,主要是六合區雄州街道、龍池街道、橫樑街道、馬鞍街道等和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管委會轄區。江北新區規劃明確,在功能定位上,雄州片區將規劃成為服務六合及周邊地區的綜合服務中心,江北新區重要的新型產業基地,以發展綠色化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等產業功能為主,配合一定規模的科教研發功能。結合六合機場的建設,將增加臨空產業及物流功能。為做強城市功能,交通也將大手筆地投入。雄州片區的重要交通設施有,六合馬鞍軍民兩用機場、六合西站鐵路客運站、馬鞍城際客運站、六合貨運站,以及南京捷運S8號線、南京捷運14號線、A1線等。

高新-大廠片區

高新-大廠片區定位於科技研發中心高新-大廠片區規劃範圍,東到寧洛高速公路,南到長江,西到津浦鐵路,北到三環公路及中山科技園,總面積約151平方公里,定位主要是為南鋼、南化、南熱、華能等大型重工業企業的生產製造功能及其配套的居住生活功能。江北新區規劃明確,高新-大廠片區被定位為江北新區以及蘇北、皖北等更大區域的科技研發中心,以發展科技服務、科技研發、高新技術、職業教育等功能為主,規劃2030年人口規模約75萬人。在重大交通方面,該片區有南京北站鐵路客運站、葛塘城際客運站;南京長江二橋、和燕路、上元門3處過江通道,4條軌道交通線路,分別是南京捷運3號線、南京捷運S8號線、A1線、A2線。南京北站的規劃區域位於林場站地區,將建成類似於南京南站的無縫換乘綜合交通樞紐,既有鐵路,又有長途客運、捷運、公交、出租等多種運輸方式。

浦口片區

浦口片區以高端服務功能為主浦口片區規劃範圍,東到津浦鐵路,南到長江、綠水灣,西到長江三橋和寧連高速公路,北到老山景區核心保護區外,總面積約148平方公里。其定位為服務江北新區以及蘇北、皖北等更大區域的綜合服務中心,以發展商務商貿、科教研發、文化娛樂、醫療養生、旅遊休閒等高端服務功能為主。根據規劃,這一片區的重要生態保護空間為:長江、老山、七里河、城南河等重要生態空間。重大交通設施規劃主要包括7條過江通道,分別是南京長江大橋、南京揚子江隧道、南京長江隧道、南京長江三橋、南京梅子洲過江通道、建寧西路過江通道、漢中路過江通道,其中前面的4條過江通道已經建成;5條軌道交通線路,分別是南京捷運10號線、南京捷運11號線、南京捷運4號線、A1線、A2線。

規劃範圍

南京江北新區
《南京市江北新區2049戰略規劃暨2030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出台,其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全面啟動江北新區的發展,以加快實現城市擁江發展、跨江發展。城市發展重點即將從主城內的河西新城區向江北新區轉移。根據方案,江北新區的範圍包括浦口區、六合區所轄行政區域和八卦洲,占蘇南總面積的8%,南京總面積的40%。

規劃內容

概況

江北新區規劃將重點研究區域協調發展、帶狀城市空間結構、整體城市設計等方面,特別是在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交通方面,規劃將在解決區域交通、跨江交通、公共運輸三大核心問題的同時,合理組織組團內部的有軌電車等新型交通體系。同時,建設生態城市,提出生態低碳的主要策略與技術手段。開展江北浦口段(二橋—三橋之間)片區級城市設計,形成擁江發展和近山發展的空間輪廓。

醫療規劃

對於南京江北新區的規劃發展,南京市規劃局擬定了2049年戰略規劃暨2030年總體規劃,江北新區將以浦口國際醫院為核心,形成江北醫療城。規劃中提到,擴建1所三級綜合醫院江北人民醫院。在雄州、浦口各選址新建1所三級醫院。擴建現有8所二級醫院,分別為南京市浦口醫院、浦口區中心醫院、六合區人民醫院、南京揚子醫院、南京南鋼醫院、大廠醫院以及浦口區中醫院、六合區中醫院。到2030年,每千名常住人口病床數量達到6.5張,床均用地達到120平方米以上。醫療機構建設在橋北天潤城附近預留空置多年的一塊城建衛生用地將於2015年初開工建設。根據浦口區與南京醫科大學正式簽訂的建設橋北綜合醫院合作協定,雙方將在該地塊合作打造一所綜合性三級醫院。同時,浦口新城與鳳凰集團、江蘇省腫瘤醫院也在2014年金洽會上正式簽約,合作建設全省唯一一家質子重離子醫院。隨著一系列醫療機構的布局落子,標誌著江北醫療集聚區建設正式啟動,將有效緩解江北新區醫療資源緊缺與居民醫療需求激增的矛盾。預計至2018年,江北新區將至少新增醫療床位2000張。三成參保病人選擇區外住院和主城相比,江北的醫療資源相對缺乏。以浦口區為例,2013年浦口區各級醫療機構設定床位共2058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2.86張,遠低全市常住人口每千人擁有的5.1張醫療床位。浦口區衛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1—8月,全區參保病人區內門診就診率為85%,住院率只有68%。全區範圍內有6家二級綜合性醫院,1家二級中醫院,綜合性醫院中,公辦醫院只有兩家,其餘4家均為民營廠辦醫院。其中醫療條件最好的浦口區中心醫院也只有540張床位。全區各級醫療機構設定床位共2058張,每千人擁有床位2.86張,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橋北綜合性醫院設1000張床位為讓江北的居民不過江也能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2014年初,市規劃局與衛生局聯合制定了江北醫療集聚區規劃,位於浦口新區中軸線與浦珠路交匯區域的江北醫療集聚區將以三甲醫院為主體、若干專科醫院為補充,形成結構清晰、布局集中、功能完善的醫療機構集群核心區。與南醫大合作建設的橋北綜合性醫院位於柳洲東路與南浦路交界處,占地面積120畝,按照三級綜合性醫院硬體標準建設,設定床位1000張,預計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後將命名為南京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在合作模式上,醫院的硬體建設由浦口區承擔,南醫大負責遴選醫院管理團隊,組建技術隊伍。在運營醫院的同時,南醫大還將安排專家直接參與區政府制定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引入國際機構建設醫療服務綜合體在布局單體醫療機構的同時,浦口也在加快醫療服務綜合體的建設。在2014年金洽會上,浦口新城與美國聯盟醫療體系簽約,合作完成江北醫療中心一期項目建設。在位於江北大道以南、石佛路以東的項目建設工地,中心一期的兩棟單體建築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同時在建的還有醫療技術公共服務平台。預計項目一期將於2016年完成硬體建設,2018年正式引入醫療機構運行。江北國際醫療中心定位於提供小綜合、大專科的醫療服務,與江北區域公辦非營利性綜合醫院提供的基礎醫療服務形成互補。未來項目一期將引入一家專業婦幼醫院和一家小型綜合性醫院,可提供1000張醫療床位。二期還將引進口腔、心血管專科醫院等江北地區相對缺乏的醫療資源。

教育規劃

除了醫療,在教育方面,將規劃在雄州、浦口建設一南一北兩座國際學校,以壯大江北新區教育力量。

交通規劃

南京市規劃局局長葉斌在介紹《南京都市圈區域規劃》時,稱南京、鎮江、揚州、淮安,以及安徽四市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構成了都市圈聯盟。今後,在產業定位、空間布局、綜合交通等方面,將對接協調。都市圈內將建成4座機場,六合機場按照規劃,最終將發展成為軍民合用的幹線機場。都市圈軌道將和南京捷運無縫銜接擬規劃都市圈軌道線路5條:寧和城際鐵路、寧滁城際南線、寧滁城際北線、寧天城際和寧儀城際,將和南京捷運無縫銜接。城市軌道:3號線、4號線、10號線、11號線、12號線、14號線、A1線、A2線。擬規劃16條有軌電車線,包括:浦口6條有軌電車,加強與城市軌道的銜接;高新、大廠兩條有軌電車,加強高新區、大廠中心與軌道交通的聯繫;雄州兩條有軌電車,銜接六合機場、雄州中心;橋林4條有軌電車,聯繫浦口中心;龍袍街道1條有軌電車,為軌道收集客流;八卦洲1條有軌電車,聯繫浦口中心與龍袍。

資源保護

文化保護

保護六合縣城、江浦老城等整體格局要保護六合縣城、浦子口城、江浦老城的整體格局和歷史文化遺產,打造特色空間。此外,竹鎮鎮歷史文化名鎮、東王村、浦口火車站歷史建築群等歷史風貌區,以及八百橋青龍街、龍袍老街、瓜埠鎮、湯泉鎮、橋林鎮等重要的古鎮古村也在保護之列。

自然保護

擬劃定3條楔形廊道,保護濕地公園將形成“一圈、三楔、多斑塊”的生態空間結構。“一圈”即外圍農業空間形成農田生態圈;“三楔”即控制老山—亭子山—長江、滁河濕地—大廠隔離綠地—八卦洲、六合方山—靈岩山—八卦洲,三條城鎮組團間的楔形廊道;“多斑塊”即重點保護老山、平山、金牛山等綠色斑塊,以及金牛湖、三岔水庫、大泉湖水庫、滁河濕地等大型水庫和濕地。在水資源保護方面,將規劃保護10處濕地公園,12處水源地保護區等。

籌備情況

遠期至2030年展望願景2049年根據初步方案,“江北新區”規劃期間基準年為2013年,遠期至2030年,展望願景2049年。目前,技術團隊已經組成,南京市規劃局將積極徵求各方意見,初步規劃將在2014年年底完成,並上報審批。截止2014年1月25日,有關“江北新區”規劃、申報的公開訊息僅止於2013年1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發出的《關於成立江北新區籌備機構的通知》中明確,成立南京市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籌)、中共南京市委江北新區工作委員會(籌),實行合署辦公。並明確由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籌)、江北新區工作委員會(籌)負責統籌協調浦口區、六合區、高新區、化工園區以及八卦洲街道的有關工作;江北新區全面享有市級經濟管理及與其相關的許可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