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

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

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創辦,迄今已有九十多年辦學歷史,是一所市、區知名的江蘇省實驗國小。學校於2008年2月與原南京市小市國小合併為現在的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目前,學校一校兩址,有32個教學班,近1400名學生。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始建於1919年,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的鄉村學校之一, 前稱神策門國小,由社會賢達王亮臣等人籌建。後日本侵略中國,學校被炸毀,辦學地址遷至和平門。是一所市、區知名的江蘇省實驗國小。學校於2008年2月與原南京市小市國小合併為現在的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學校分東、西兩校區(一、二、六年級在東校區,三、四、五年級在西校區)共有32個教學班,近1400名學生。

陶行知先生於1928年任校長,可以說是一所人文積澱深厚的學校。多年來學校秉持“質量為本,愛心育人”的辦學理念,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科研為先導,教學為中心,藝體活動為載體,扎紮實實地實施素質教育。走“才藝啟智,合作育人”的特色化辦學之路,潛心打造“活力校園”。

歷史沿革

解放後改名為東門街國小,座落在南京商廈正大門對面(神策門公園),九個教學班。小市街靠鐵道邊有一清真寺,附設和平門國小,四個教學班。

一九五一年七月一次颱風將東門街國小校舍全部颳倒,由此兩校合二為一,仍以東門街國小命名,同時選址新校舍,一九五二年校舍落成。幾經變遷,後學校劃歸下關區。一九六三年學校劃為鼓樓區。文化大革命中,東門街國小被命名為小市中心國小。

一九七九年四月由棲霞區政府籌建了教學網路片,小市中心國小為教學片中心校。一九八二年九月市規劃局、棲霞區政府聯合會議決定:拓寬和燕路,正式拆建小市中心國小。一九八四年新校舍建成,即今天的校址---和燕路12號。一九九五年初區規劃調整為下關區。2008年初,因布局調整,下關區小市國小併入小市中心國小,現擁有32個教學班,1400多名師生。

教師隊伍

學校擁有一個團結奮進,銳意開拓,教育理念新,懂教學、會管理的領導班子;擁有強大的教師隊伍,本科學歷高達60%,86%以上教師具有大專學歷;有中學高級教師3人,國小高級教師53人;有市學科帶頭人、市優秀青年教師4名,區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13名,市、區骨幹教師20餘名。學校有南京市名校長1名,陶行知獎章獲得者1名,市師德標兵2名,區師德標兵5名,市、區優秀教育工作者25名。學校體育教研組被評為“南京市優秀教研組”,英語教研組被授予“下關區青年文明號”光榮稱號等。

辦學特色

學校在秉承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礎上,以“才藝啟智,合力育人”為辦學理念,以“天天進步”為校訓,以“活力教育”為抓手,著力建設“活力校園”,打造“活力教師”團隊,培育“活力學生”群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獲得了國家級218課題實驗基地、江蘇省紅旗大隊、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江蘇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江蘇省模範職工之家、南京市平安校園、南京市課改先進單位、南京市德育先進群體、南京市心理教育實驗學校、南京市青年文明號、南京市小學生弦樂藝術團和藝術活動中心、下關區文明單位……

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 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

學習的樂園:學校堅持科學的質量觀,積極開展“活力教育”,打造“活力校園”;建構“自主、開放、愉悅、發展”的“活力課堂”;課堂上,努力讓每一位學生爭做“我動腦、我參與、我開心、我成長”的“活力學生”。在科學質量觀的引領下,學生充滿活力,興趣盎然地學習,不斷走向成功。學校畢業生升入中學後,均以“學習習慣好,基礎紮實,後勁足”受到所在學校的好評;每年,不少中學還特地寫信誇讚我校畢業生,感謝學校為其輸送了大量優秀的學生。學校的辦學聲譽在市區有一定的影響,學校多次對市區召開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現場會,多次在市區範圍介紹辦學經驗,多次接待了教育代表團來訪,學校的辦學質量深受同行和家長的信賴。

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 南京市小市中心國小

藝術的搖籃:小市中心國小的弦樂(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教育在南京市小有名氣,弦樂特色教育為所有有夢想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寬闊而又自由的舞台。學校擁有提琴專業教學教師和外聘藝術指導教師隊伍,每年級各設一個弦樂特色班(配備骨幹教師任教各學科,在確保所有學科課程的基礎上每周增設弦樂指導和輔導課),弦樂特色班學生多元發展,成長迅速;弦樂特色活動開展得卓有成效,被南京市教育局授予“南京市藝術活動中心”和“南京市小學生藝術團”稱號。多年來,弦樂團共排練過二十多個經典曲目,成功舉辦了“2012年南京市中小學生新年音樂會”,在香港舉行的國際“大提琴比賽”中獲得金獎,在省市區範圍進行過四十多場次的演出和展示活動,受到了一致的好評;為南京市一中、南京市九中等多所名校輸送了大批優秀的“藝術苗子”,其中被喻為“小提琴大師”的謝力源同學就被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國小特招錄取。 成長的沃土:學校堅持“適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著眼於“讓每個孩子的每個方面都發展”,為學生營造快樂成長的氛圍。學校堅持在“特色活動”中育人,以興趣小組活動為載體,開設了科技創新、科技製作、航海模、合唱、豎笛、繪畫、書法、思維訓練、小記者、編織等共三十多個興趣組;堅持以豐富多彩的校本活動(作文競賽、口算比賽、百科知識競賽、誦讀比賽、跳繩比賽、學生電腦繪畫比賽、小報製作比賽等)引領學生髮展,讓更多的學生髮現自己的價值,體驗快樂和成功;學校還將“國學課程”(《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引進校園,讓國學經典文化陶冶學生,啟迪心智,豐富素養,提升品質。近兩年,有特長的學生得以更優發展,脫穎而出,並在各級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200多人在省市區科技創新大賽上獲一二等獎,200多人在全國省市美術、電腦、書法、舞蹈等競賽中獲獎,航模海模、無線電測向、鼓號、豎笛、集體舞、合唱等學生團隊在各級集體競賽中摘金奪銀……學生們從這裡啟航,不斷地走向成功。

施教區範圍

小市街、東門街(100號以內)、百靈街、泰和園、金基翠城、中央北路單號、張王廟、河路道、汽輪三村、四村、六村、小市新村、郭家山、鐵古廟、金碧花園、欣芝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