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全紀實

南京大屠殺全紀實

《南京大屠殺全紀實》,是一部2014年12月由何建明所著的紀實文學作品。這部作品將從報告文學角度填補這一空白,也是做為對首次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的獻禮。已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出版重點選題”。

基本信息

內容概述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進城的日軍,以其占領者的優越感,在隨後的幾個星期里,殘暴地屠殺了已經放下武器的中國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達30餘萬人,在中國人心頭和中華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遠難以癒合的傷痛。

國內尚無一部從中國人的視角去全面完整地反映這一事件始末的優秀力作。這部作品將從報告文學角度填補這一空白,也是做為對首次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的獻禮。該書已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出版重點選題”。

作者簡介

何建明何建明

何建明,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代表作有報告文學《國家》《忠誠與背叛》《根本利益》《落淚是金》《中國高考報告》《國家行動》《共和國告急》《部長與國家》《生命第一》,電影《西行囚車》《信天游》,電視連續劇《奠基者》《國家行動》等等。

作品曾七次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三次獲“魯迅文學獎”,五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三次獲“正泰杯報告文學獎”,四次獲“徐遲報告文學獎”。

作品賞析

填補77年的空白

“我的內心非常清晰:只要沒有人寫它、沒有人把這一歷史事件的真相寫好,我就必須去寫,”何建明表示:“中國現在暴露出的許多複雜問題,包括國民素質的低劣、與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其實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真實的歷史寫下來或者寫好。”

被害者與施害者的視角並存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文學作品數量屈指可數,有徐志耕、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拉貝的《拉貝日記》,被問及與這些作品相比,《南京大屠殺全紀實》有何不同時,何建明回答記者說:“我更多關注它的全面性和客觀性,還有對事件本身的分析性。所謂全面性,就不能站在“被害者”一個方面的視覺去看待和處理情節及內容,而我既寫了“被害者”親述史,更多的是從日軍口中及“第三者”的眼裡、嘴裡說出的及經歷的“南京大屠殺”。

除了涉及大量詳實史料,包括大量死難者親友的控訴“呈文”,多篇日軍當事人的“陣中日記”文稿,當年留在南京城內的外籍人士的報告。

創作背景

何建明發現雖然多年來學者們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但普通人對於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了解得太少太少,讀懂歷史的淚,才能敲響今天的鐘。

何建明表示,起初他是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先生之託,開始這本書的寫作的。

首發儀式

《南京大屠殺全紀實》發布,作者何建明出席《南京大屠殺全紀實》發布,作者何建明出席

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景式、多角度反映南京大屠殺始末的報告文學《南京大屠殺全紀實》新書首發式12月6日上午10:30將在鳳凰國際書城五樓多功能廳舉行,屆時該書作者、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前館長段月萍,第二歷史檔案館郭必強,江蘇省作協主席范小青將齊聚一堂與讀者互動。

首發現場將揭秘諸多歷史真相和一手資料,帶領讀者一起反思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目錄

《南京大屠殺全紀實》《南京大屠殺全紀實》

序:遲了77年的國家“公祭”

第一章殺戮前的大決戰
1.上海失守前後,蔣介石“比較努力”
2.空襲從8月開始
3.滬寧線上的生死搏殺
4.孤城哀鳴
5.血染雙“十二”

第二章紅了長江水(大屠殺第一天)
6.守軍的記憶
7.日軍的記憶
8.“熱線”里的記憶
9.城市的記憶

第三章窒息的金陵城(大屠殺第一周)
10.見了男人就殺
11.堵住防空洞就殺
12.闖進宅門大院就殺
13.為迎“入城式”的大絕殺

第四章奸絕淫殺(莫愁湖的哀號)
14.不堪入目的現場
15.日軍自述:天天“花姑娘的幹活”
16.獨一無二的“姦情報告”
17.被害者的自述

第五章拉貝和他的“南京安全區”
18.關於“納粹”的他
19.好人當“主席”
20.市長走了,洋人拉貝成了“南京市長”
21.屠刀下的“安全區”
22.拯救女人
23.“洋菩薩”
24.離開南京前的最後日子

第六章堅守“生命孤島”的洋小姐
25.終身未有孩子的女人從不放棄孩子
26.頂住頭上的炸彈——開學!
27.生命孤島
28.花落泥塵

第七章審判與證詞
29.盟軍司令的“演說”與審判長的“理由”
30.將誰押上審判台?
31.絞死松井石根
32.紫金山在哭泣中歡呼
33.大案的終結與遺憾

第八章人鬼之間——日本兵的懺悔獨白
34.“小鬼子”是這樣煉成的
35.士兵——肉體武器
36.殺中國人的“快感”
37.殺人越多表揚越多
後記:作者的話

影響

這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撰寫的完整真實的南京大屠殺紀實文學作品。

作者何建明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近60萬字的著作,以詳盡的事實和一手資料以及諸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震撼著讀者,以犀利的考問促使今天的讀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殺的歷史。除了涉及大量詳實史料,包括大量死難者親友的控訴“呈文”,多篇日軍當事人的“陣中日記”文稿,當年留在南京城內的外籍人士的報告,日本、國際社會上留存的一些新聞報導資料,何建明還多角度地記錄了此次歷史事件,改變並突破了以往同類作品視角的單一性和局限性。

評論

專家評論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館長段月萍:何建明的這部書,他是用歷史和文學結合的方式來寫的,寫了一部比較通俗的報告文學,我覺得應該向青年人推廣,不僅青年人,就是成年人,也應該大力地宣傳,讓他們閱讀。

網友評論

Bruce:這是我看完《南京大屠殺全紀實》之後,問自己,也想問國人。77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軍隊侵入中國首都,南京,集體屠殺了我們30萬同胞。77年後的12月13日,中國第一次採取國家行動,舉行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公祭日。好像,我們才剛剛想起這件事。公祭不是目的,目的是:南京大屠殺,你了解的有多少?你還準備了解多少?新一代人應該牢記些什麼?假如侵略者的屠刀再次舉起,我們準備好了嗎?

月明風清123:轉眼即將迎來首次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作為獻禮作品,這是一部應景之作,但是並不淺薄,可以看看作品的一些目錄:第二章紅了長江水(大屠殺第一天)6.守軍的記憶7.日軍的記憶8.“熱線”里的記憶9.城市的記憶第三章窒息的金陵城(大屠殺第一周)10.見了男人就殺11.堵住防空洞就殺12.闖進宅門大院就殺13.為迎“入城式”的大絕殺。

hermity:南京大屠殺,從小到大,我們對這段歷史從未忘記,提起這些憤怒、悲傷等等負面情緒都會爆發出來,這是中國人心頭和中華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遠難以癒合的傷痛……一直想去南京看一看,親眼眼看看那些紀念雕像,去感受那份傷痛,為那些逝去的人們默默哀悼。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應該是真實吧,作者飽蘸國人的血淚,文筆大氣磅礴,以詳盡的事實和一手資料以及諸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震撼著讀者,在閱讀中我們能深刻反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