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上黨

南上黨

南上黨,主要指今位於山西東南部晉城盆地中的晉城市,秦時始有南北兩上黨之分,而南上黨即指今天的山西省晉城市。上黨古為天下之脊,《釋名》曰:“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也。” 南上黨,是由群山所包圍起來的一塊高地,南為太行、王屋二山與河南省新鄉、濟源、焦作交界。其西為中條山與運城、臨汾接壤,北為丹朱嶺、羊頭山、巨俊山、抱犢山等山脈與長治毗鄰。 南上黨地區地勢高險,為歷朝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東枕太行,南臨中原,西望黃河、北通幽燕,丹沁二河縱貫全境。拱為河東、屏翰豫北,自古就有河東屏翰、中原屏翰、太行首沖、河朔咽喉、兩淮腹眼的美譽。《澤州府志》更形象的記載為澤界在晉南壓太行,形勝名天下。。

地理位置

南上黨,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是古時對晉城的雅稱。《荀子》稱為“上地”。“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
南上黨,晉城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南倚太行、王屋二山,與河南省新鄉、濟源、焦作為鄰,西屏中條山,與運城市、臨汾市接壤,北依丹朱嶺、羊頭山、巨俊山、抱犢山與長治市毗鄰。
南上黨,為太行山,中條山所環繞,構成高原地形,通稱“澤州盆地”,又稱“晉城盆地”。境內山地、丘陵、盆地縱橫交錯,海拔大都在600--700米之間,最高的中條山舜王坪,海拔2322米,最低處的丹河、沁河下遊河谷地,海拔僅300米。
南上黨地區包括今晉城市城區、高平市、陵川、沁水、陽城、澤州縣等1市4縣1區,歷朝歷代均為建興郡、建州、建州道行台、澤州、澤州直隸州、澤州府、長平郡、忠昌軍、寧山衛等州府郡軍所在地。

兩上黨辯

張儀曰:“上黨為天下脊。” 以太行一山

兩上黨兩上黨
,千里片石,綿延崒嵂,直溯雲代,恆自西北,繚界東南,河流因之逶迤,蓋中原門限也。

秦時有兩上黨之名,澤與潞之謂。《語》云:“與天為黨”極寰宇之上,地為東西之分區,故自河內見則萬刃壁立,自朝歌望則黑雲天半,河東、河北、河南皆鏇趾而處於山之下,其勢為東南絕險也。劉中壘記有武王欲築五行之宮,周公謂恃德不恃險,亦以此為天險之所在。
晉之伯秦之爭無論已。至唐之節鎮特控制河北,至德間始置澤、潞、沁節度,大曆初,兼相、衛六州,軍曰昭義,其間增廢若陳、邢、洺、趙、儀、穎、鄭、懷者不一,在貞元時,為澤、潞、邢、磁、洺五州。後入孟方立、李克用,互分互和,成敗無常,然南收懷、穎,北攝邢、洺,陳、衛據前,儀、沁附後,憑臨蒞下,勢若建瓮。又得山外諸州,以供芻糗而蔽藩籬,形勢利便,足為居要。雄定一關,唐曰太行,宋曰雄定。屹然重雲中,我去則易,彼來則難。安史淪河北,尺寸不能逾太行,以昭義扼其吭而不得逞爾。其他魏、齊、周、隋、梁、唐、晉、漢互為角逐,得著昌,失者蹙,先者勝,後者覆,形式之圖,不為無據。秀原周氏謂“元魏分割,致令勢偏,一太行也。而東北西三隸之,維澤則獨當一面。是則上黨謂天下中堅,天下倚上黨為磐石。”田悅曰:為腹中之眼,則澤之一隅所系獨大。“因澤志采周氏論作為上黨說。古今之陳跡俱在,守土者宜著奠安於方寸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