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大學聯盟

卓越大學聯盟

卓越大學聯盟(Excellence 9),是由9所工業信息化部和教育部直屬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組成的高校聯盟。成員包括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 “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聯盟”(簡稱“卓越大學聯盟”)在《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定》指導下,本著“追求卓越、協同創新”的原則,2013年繼續聯合開展自主選拔錄取工作,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 2018年10月,中國卓越大學聯盟(Excellence 9,E9)九所高校與澳大利亞科技大學聯盟(Australian Technology Network, ATN)四所高校簽訂合作協定,共同組成的中澳工科大學聯盟(Sino-Australia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Consortium,SAEUC)。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2010年11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8所高校簽署了《卓越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定》,決定開展全方位合作。11月30日,重慶大學也簽署加入該框架協定。

2012年2月12日,“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聯合自主選拔錄取學業能力測試”在全國各考點同步開考,35000餘名考生參加考試。根據學業能力測試成績,9所高校將各自進行特色測試或面試。

2012年6月1日,卓越聯盟九校校辦產業負責人第一次聯席會議在天津大學召開。

2012年11月,第三屆"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校長聯席會議在西北工大召開。

2013年1月10日,卓越大學聯盟校辦產業負責人第二次聯席會議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召開。

2013年3月16日,九所“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簡稱“卓越大學聯盟”)的“2013年自主選拔錄取學科特長基礎測試”上午9時在全國33個城市所設考點同時開考。

2013年5月31日,由9所中國具有理工特色的重點綜合性大學組成的“卓越大學聯盟”和13所法國最好的理工科大學組成的法國綜合理工學院聯盟在天津大學科學圖書館報告廳簽署了學術合作諒解備忘錄,旨在進一步加強兩國工程師教育方面的合作,培養更多的套用工程師。

2013年11月22日,由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9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出版社共同發起的卓越大學聯盟第一次出版社社長聯席會議在大連召開。9所聯盟高校出版社負責人在會上達成協定,成立“卓越大學出版聯盟”。

2014年11月28日,卓越大學聯盟第五次校長聯席會議在2014-2015年輪值主席高校北京理工大學召開。

2015年4月24日,由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和外國語學院聯合發起舉辦的首屆“卓越聯盟高校外語類人才綜合素質提升研討會”,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外國語學院召開。

2015年11月28日,卓越大學聯盟高校宣傳部長聯席會議在東南大學無錫分校舉行。

機構設定

卓越大學聯盟 是中國國內九所具有理工特色的頂尖重點綜合性大學組成的“卓越人才培養合作高校”的簡稱。聯盟自成立以來,就致力於推動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交流合作。2013年,聯盟將重點推動高校間本科生“國內遊學”機制深入落實。

對於學生而言,可以在自主報名、自由選擇學校的基礎上,以“國內遊學”的形式在卓越大學聯盟各高校之間進行交流學習。九校從雙邊互換開始,逐步實現“進一門入九校”,即指在聯盟高校內任何一所高校就讀的學生,都可以同時享受到其它九校的優質教育資源。

卓越大學聯盟 卓越大學聯盟

管理制度

卓越大學聯盟以卓越人才培養為核心,共同探索人才培養規律與模式,在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及聯合培養、國際合作交流、資源共享、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和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卓越大學聯盟實行輪值主席制度,由9校校長輪流擔任聯盟輪值主席,每年定期舉行校長聯席會議,

同時建立研究生院、教務處、招生辦、科技處、國際合作處、信息中心、設備處、圖書館等部門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同濟大學校長裴鋼為第一屆輪值主席。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為第二屆輪值主席。西北工業大學校長姜澄宇為第三屆輪值主席。除以上9校外,湖南大學也參與了聯盟開展的部分活動,如研究生招生合作、圖書館知識共享服務平台等。

聯盟成員

院校屬性 / 屬地
北京理工大學雙一流A類 / 北京市
重慶大學雙一流A類/重慶市
東南大學雙一流A類/江蘇省南京市
大連理工大學雙一流A類/遼寧省大連市
哈爾濱工業大學雙一流A類/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華南理工大學雙一流A類/廣東省廣州市
天津大學雙一流A類/天津市
同濟大學雙一流A類/上海市
西北工業大學雙一流A類/陝西省西安市
資料來源:

科研平台

國家重點實驗室

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理工大學) 先進焊接與連線國家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 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 複雜系統智慧型控制與決策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理工大學)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精密熱加工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
可調諧(氣體)雷射技術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環境複合材料技術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
空間環境材料行為及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哈爾濱工業大學)
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理工大學)
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理工大學)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
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南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
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 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南大學)
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南大學)製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
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
水利工程仿真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
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同濟大學) 混凝土材料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