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種子

卓越的種子

在孩子的內心播撒下卓越的種子,定能讓他走向成功。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成就孩子一生的十大基本法則,幫您發現孩子的特點、激發其生命潛質、讓他收穫非凡人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成就孩子一生的十大黃金法則《卓越的種子》是以家庭價值觀為中心的成長課程,已成功地教導全球超過百萬家庭的父母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成為傑出的人才。本書由教育培訓專家林偉賢先生精心總結美國丹尼斯·威特利博士及瑪莉安·羅素森博士二十五年的教育經驗撰寫而成,他主講的同名課程,有近萬名家長參與互動,無一不被震撼。不讀本書,孩子也會自然長大;但閱讀本書,必定會讓孩子擁有別樣精彩人生!

內容簡介

本書不同於其他親子教育書,它不汲汲於功利,告訴家長如何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如何讓孩子成為行業領袖。它關注的是孩子生命的價值,詮釋了孩子作為個體如何在社會上釋放自己的能量。作者從巨觀的角度,講述了親職教育的十大法則,只要家長把握這十大根本,就可以在孩子心裡撇下一顆卓越的種子,幫孩子茁壯成長,撐起一片屬於自己的、幸福和諧的天空。
作者林偉賢先生,是亞洲教育培訓界廣受歡迎的講師之一。他結合自身成長經歷以及自己教育子女的感受,用親切生動、通俗幽默而發人深省的語言,講述了如何讓孩子扎穩生命的根,並且練就翱翔世間的翼。您將在林老師的生動講述中重新認識家庭的價值觀,學會如何引導孩子走向卓越的人生。

作者簡介

林偉賢,系統教育家——擁有17張國際講師證書,學員超過30萬,夢想實踐家——從退學的大學生到風靡亞洲的超級講師,從破產者到亞洲頂級教育集團領航者,實踐家知識管理集團董事長,《培訓》雜誌全球中文版發行人,華人Business&You、華人Money&You及華人winning for Life三大國際課程的創辦人。
《卓越的種子》授證的亞洲唯一華人講師,是亞洲華人教育培訓界廣受尊敬及歡迎的講師之一。具有17項國際頂尖培訓機構及知名大師親自授證的華語專業講師資格,範圍涵蓋親職教育、企業管理、效率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團隊共識及趨勢發展。從1983年至今,每年在全球有超過百場的課程,學員超過30萬,擁有極佳口碑和聲譽。他的課程協助個人和企業建立自己的成功模式,實踐自己的成功夢想,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林偉賢先生的其他重要著作有:《商道》、《創新中國》、《決策力》、《商經》、《創意點亮生意》

前言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親職教育是孩子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卓越的種子》是以家庭價值觀為核心的成長課程,是21世紀家庭必備的成長手冊。它已成功地教導全球超過百萬家庭的父母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成為傑出的人才。本套教材是由美國丹尼斯·威特利(Denis Waitley)博士及瑪莉安·羅素森(Hary Ann Rosenthal)博士二十五年的教育經驗集結而成。
尼斯博士是美國知名的潛能激發專家,他的課程曾經幫助過阿波羅航天員、美國總統、多屆奧運會金牌選手的教練以及數以千計的著名企業家走向卓越的人生。瑪莉安博士是美國國際大學及加州學院人文所心理學博士,長期致力於親職教育,是美國家庭動力議題的首席專家,是美國包括福斯新聞網親職教育等電視的心理諮詢專家。由馳馬奧文化傳播公司製作發行的《卓越的種子》亞洲首創版本,是由《卓越的種子》授證的亞洲唯一華人講師林偉賢老師主講。林偉賢老師是具有國際實踐教育專業課程證書的傑出講師,被新加坡譽為“最具影響力的講師”,每年在全球有超過百場的課程。您將在林老師生動的進述中重新認識家庭價值觀,學習如何正確地擔當孩子的教練,引導孩子走向卓越的人生。

目錄

導讀 卓越的種子 明日的大樹第一章 認識:發掘孩子的特質

一、培育智慧而不是聰明
二、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三、給孩子展現夢想的機會
四、幫孩子不需要任何理由
五、選擇最佳教養風格

第二章 自尊:明確生命的核心價值

一、讓孩子有自我肯定的能力
二、不要讓孩子養成炫耀和攀比的心理
三、讚美孩子,並讓孩子學會接受
四、讓孩子展現最大的熱情和自信
五、給孩子的三大禮物:自信心·企圖心·意志力
六、自尊的四大支柱

第三章 自律:家財萬貫,不如一個好習慣

一、形成的習慣可以改變
二、改變壞習慣的三部曲
三、改變習慣,改變命運

第四章 責任:積累生命的資產

一、給孩子理性判斷+感性支持
二、由小事開始,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三、愛是信任的根源
四、承擔責任要付出的努力
五、讓孩子活出他自己

第五章 人格:構建正直的金三角

一、生命有限,慧命無窮
二、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流行的事
三、構建正直的金三角
四、孩子就是VIP

第六章 激勵:幫孩子放飛夢想

一、渴望——勇往直前的動力
二、恐懼——積極行動的殺手
三、信念是成功的保障
四、陪伴孩子發現價值觀和熱情

第七章 期許:樂觀引領輝煌

一、發揮潛力,擁有別樣人生
二、期許七字訣:假裝做到,好像是
三、生命歷程中溫馨最重要
四、轉折點——孩子邁向卓越的時刻
五、樂觀引領光明的未來
六、給孩子嘗試的權利

第八章 創造:想像力統治世界

一、小發現,大改變
二、創造力是開發的結果
三、孩子的視野決定他未來的世界

第九章 專註:只要目標在,路就不會消失

一、“瘋狂”出才俊
二、專注創造成功
三、實現目標的階梯

第十章 均衡:事業和家庭兩隻腳走路

一、傳遞愛心:父母一生的功課
二、幫助別人就是拓展自己
三、蛻變:走向成熟的三個階段
四、和老師共同塑造無價的作品
五、父母的行動清單

書摘

第一章 認識:發掘孩子的特質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會有一些夢想,有一些展望,希望未來能夠成為某一種人。但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決定的,而父母幫孩子做的決定,並不一定合孩子的心意。
比如,要考大學,就必須選、填科系,我一直非常希望去念社會系,因為我的理想是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可當我要選、填科系的時候,父親就問我:“你要念什麼專業?”我說:“念社會系。”他說:“這以後出來做什麼?”我當時認為畢業後可以去當保育員,救濟更多的孤兒,就說:“當保育員。”父親說:“這份工作可以拿多少錢?”我說:“薪酬大概是6000塊台幣(1500元人民幣)。”我父親一聽馬上表示反對。他是一名社會最基層的工人,當時的工資也就是6000塊台幣,和我預期的念了大學出來之後所得到的工資一樣多,他就覺得不能接受,所以讓我填的都是理工和資訊科學等專業,結果我上了商用數學系。
可是我從小最討厭的,一個是商業,一個是數學。於是大一很辛苦,大二很痛苦,大三考試成績不合格,大四終於被勸退了。之後經過這二十年的時間,我最終還是回來做社會工作。
如果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就了解到自己的志趣,並且父母也能了解我的興趣和專長,我就不會走這么多冤枉路,以致後來過得那么辛苦。所以父母要了解自己的教育模式,要知道如何了解孩子的優點、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我相信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天才,當我們找到了孩子獨有的天分的時候,我相信您的孩子就是這個社會上最重要的人,你們之間也能夠因為彼此的了解而走出一條更好的道路。讓我們一起來幫助孩子、了解孩子吧。
一、培育智慧而不是聰明
有的家長不斷地告訴孩子:“過馬路的時候紅燈不能走,綠燈才可以走。”可是他自己很急,綠燈還沒亮,立刻抓住孩子的手就衝過去了。這種情況下,你跟孩子講再多都沒有用。為什麼?因為你給孩子的親身示範是錯的。
再舉例來說,你告訴孩子:“不要看電視,會壞眼睛,並且對你沒有任何幫助。”孩子去書房了,你自己在客廳里看《大長今》,你非常高興地在看裴勇俊,看很多你自己喜歡的故事。因此你告訴孩子再多,他所看到的是:家長這么說,可是沒有這么做。所以家長需要學習的是:言行一致。因為這是你帶給孩子的最重要的東西。
愛的叮嚀
如果您的脾氣暴躁或常常表現出情緒不穩定,請立刻修正您的行為。因為您的孩子可能會模仿您。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強盛富足的國家,如果只是一直關注經濟建設,而忽視對下一代的栽培,到最後不但繁盛不保,而且整個霸業都會失去,因為孩子才是國家真正的根基。所以除非我們在孩子心裡播撒下卓越的種子,否則孩子沒有機會長大,沒有機會變好;而且最重要的是,整個國家的能力也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微弱,越來越不好。
就我的觀察,好多家長都太寵孩子了,導致每個孩子都像自由工作者一樣,愛去哪裡就去哪裡,愛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這是不對的。為什麼?如果你覺得今天給孩子最大的自由,就是給他最好的未來的話,我必須要說,等孩子長大後,他就會只懂得要自由,而不懂得什麼叫做“責任”。一個只有“自由”沒有“責任”的孩子,我已經可以看得到他的未來,那個未來就是為所欲為,可是沒有成績。
即使你已經幫他紮下了非常紮實的根,還需要陪同他,給他樹立規範。當孩子的壞行為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就必須給他一個指導。如果他的第一次行為沒有獲得指導,第二次就會加強,第三次獲得鞏固,直到有一天這個孩子你再也管不住,再也不能理喻。
許多家長覺得,在成長過程中自己的父母給予自己的太少,所以就希望給孩子很多。可是,可以給孩子很多的不是自由,而是讓他懂得去負更大的責任。你的孩子必須要懂得什麼是團隊,懂得怎么和別人相處。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幾乎每個人都不懂得怎么跟別人互動。如果他在家裡面是小霸王,到了學校裡面也是小霸王,一個班裡面有30個人,就有30個小霸王,到底誰才是霸主呢?如果你在家裡沒有教會他怎么去接受挫敗,怎么去服從,沒有教會他什麼是團隊,那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面,您會是害了他的那個人,而不是幫了他的那個人。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你需要更多的智慧、坦誠和經驗。可是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裡面,只學到了聰明,卻並沒有學到智慧。什麼叫做聰明?什麼叫做智慧?
有一個人在砍木頭,他的班長就站在旁邊看著他說:“你看,我可以當班長,就是因為不用砍木頭。”這個工人就問:“班長,你為什麼就不用砍木頭呢?”班長說:“因為我比你有智慧啊。”工人說:“那你怎么證明比我有智慧?”班長看到工人剛好站在一棵樹的旁邊,就說:“我把手放到這棵樹上,你後退再來打我的手,如果你可以打到,就說明你比我有智慧,否則就是我比你有智慧。”那個工人先後退幾步,再一拳打過來,班長自然會把手移開,那個工人就一拳打在樹上。然後他就恍然大悟地說:“喔,我懂了,這個就叫做智慧。”
接著,這個自以為已經明白的人,就跑去找另外一個工人,興沖沖地對他說:“我比你有智慧。”那個工人說:“你怎么證明這一點啊?”他就開始找樹了,可是沒有找到。他想,平常人家都叫他木頭,所以跟樹也沒什麼兩樣,就說:“看,這是什麼?”
那個工人說:“是你的臉啊。”
他舉起一隻手,說:“這是什麼?”
那個工人說:“是你的手啊。”
他說:“好,我把手放在臉上,你後退來打我的手,打中了,就證明你比我有智慧;否則,就證明我比你有智慧。”
結果那個工人後退了幾步,“哐”地一拳打了過來,他像班長一樣把手移開,結果對方一拳打在他的臉上。他以為這是智慧,其實不是。
你要給孩子的是智慧,而不是聰明。聰明跟智慧有什麼差別?“聰明的人,看別人做什麼;有智慧的人,看別人怎么做。”
所以我們不應只讓孩子看我們做什麼,同時還要跟他講解,他應該怎么做。
二、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在新加坡已經開始銷售一種縮小版的家具,完全按照孩子的高度而設計。這就提醒家長一件事,跟孩子講話的時候,如果你站著,在態度上是以上對下,你看到的景像也與孩子看到的不同。只有站在孩子的高度,才可以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孩子長高了,家長卻沒有跟著提升高度。
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兩三歲的孩子走在人群擁擠的地方,會堅持讓大人抱起他來。有的家長為鍛鍊孩子,堅決不抱;有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哭鬧就抱起來。有一位媽媽很細心,她蹲下身來,順著孩子的眼神看過去——那一刻,她明白了,原來孩子走在路上,所看到的不是行人的臉,不是風景,看到的只是一條條來回移動的腿。
只有站在孩子的高度跟他講話,你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你跟他的溝通才是面對面的溝通。
三、給孩子展現夢想的機會
我曾經在授課現場問兩個孩子,她們長大後願意做什麼。一個孩子說,她想做一名醫生。為什麼想當醫生呢?因為覺得醫生這個工作可以救死扶傷,可以幫助人。孩子說自己會全面發展,會讓患癌症的病人康復;會讓手腳摔折的病人痊癒,如果不能,她寧願把自己的雙手雙腳換給病人。另一個孩子說,她長大後想飛上太空。為什麼想要飛上太空?因為看到費俊龍、聶海勝、楊利偉等人的事跡,她就希望自己能成為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
兩個孩子的願望,就是一粒種子,這個種子如果得到很好的灌溉栽培的話,他們可能真的會成為中國未來非常傑出的人物。
愛的叮嚀
買一個日記本給您的孩子,把本子及一盒新的筆放在他的書桌上,並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勇於夢想。
教導您家的孩子,過去等於未來。每一天都是一個機會,可以使每一個人的生命中,有某件正面的事發生。
告訴孩子您一生想做的事。
不是孩子的每一個夢想都有機會變成現實,但是,每個夢想都要有機會讓它去展現。有一個展現的機會,才有實現的可能。孩子不但要有非常高遠的夢想,還要懂得從實際生活中去參與、做起。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寶貝,每個孩子都有非常不一樣的未來,但是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展現的機會。
一個孩子,就算在6歲那年所決定的事情,都有可能影響到他的未來。我6歲的時候就告訴自己要做對人家有幫助的事,但一直都沒有機會實現。之後過了六年,在除夕夜我拿到了第一個紅包,是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我外祖父的媽媽,五個老人家一起包的,我還記得是100塊台幣(25元人民幣)。大年初一早上,我就做了一件事,實現了我的夢想。
我們家住在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附近有一座木頭吊橋。在我家附近有一個瞎了一隻眼睛的老婆婆,她很辛苦,每天拎著一個籃子,經過我家,走過吊橋,到比較遠的村子裡去買燒餅、油條、包子、饅頭之類的東西,用布包起來放在竹籃子裡面,帶回我們家這邊來賣,來回要走一兩個小時。甚至在除夕夜大家都在家圍爐慶祝團圓的時候,在大年初一所有人都在呼呼大睡的早上,她還會拎著籃子,在我們家附近繼續賣她前一天沒賣完的燒餅、油條。
大年初一我看到老人家的時候,回想起自己6歲時的願望,就拿著好不容易等到的那個紅包跑出來,用100塊台幣把老婆婆籃子裡面所有的燒餅、油條全部都買下來,那些東西不值100塊。家人看到我買的東西的時候,差一點暈倒了。有的說:“大年初一,人家都在吃好吃的東西,怎么你買這些東西回來?”有的說:“你怎么那么笨?”他們罵我浪費,不懂得珍惜自己的錢,但是那一天是我最高興的日子,因為我等了6年,等到一個機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當你有那份心的時候,會給自己創造很多機會,讓自己不斷成長,去做更多想做的事。
四、幫孩子不需要任何理由
因為一份要幫助別人的心,我後來從事了慈善工作。有一次,一群爸爸媽媽帶孩子來找我,當時我心裡一沉,為什麼?因為他們全部都是肌肉萎縮的孩子(得了肌肉萎縮病之後,開始是手腳不靈光,慢慢地喪失自理能力,後來頭也沒辦法動,身體不是越來越胖,就是越來越瘦。孩子不能自己走路,不能自己上廁所,生命至多維持十年)。這些孩子想去迪士尼樂園,因為他們的爸爸工作都很忙,所以只有媽媽陪同。
經辦人不知道我就是帶他們去的人,再三叮囑我一定要派幾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去。結果到了啟程去韓國的那一天,我一到:就跟司機說:“好了,人都到齊了,出發吧。”那些媽媽看著我說:“啊,不會吧,林先生,你們那幾個強壯的人呢?”我說:“我一個就抵五個了。”我們乘車到機場去搭飛機,我一路上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那些媽媽竊竊私語,說這傢伙不可能撐10天的,肯定到不了目的地。
我告訴自己:不行,一定要努9把他們帶到韓國。孩子們上車要背,下車要背;吃飯要背,吃完飯要背;參觀要背,參觀完要背……一天的參觀,再加上三餐,一個人一天要背30趟。從釜山搭船到大阪時,日正當午,因為漲潮船位很高,把孩子們一個一個背下來以後,我完全不知道這兩條腿是誰的,完全沒有感覺了。
可是一下來就有一個金媽媽找我,我趕快跑過去,她說:“哎呀,賢哥,對不起,小金要上廁所。”小金十幾歲,是隊伍裡面最重的,大概有65公斤左右,我說:“沒關係,趕快帶他進去啊。”她說:“可是賢哥,裡面的廁所不是坐式的,是蹲式的。”那時候我沒有第二個念頭,立刻背起那個孩子——當時我體重50公斤左右,對我來講他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可是,如果他是自己的孩子,你會不會覺得這是一個負擔?不會。
當我把他背進洗手間的時候,問題來了,因為馬桶是蹲式的,孩子不能坐。怎么辦?那個廁所很小,後面有一面牆,我就把那個孩子放下來,然後我再慢慢地轉(怕那個孩子跌倒),一直轉到孩子的後面,再抱住他,然後自己蹲坐下來,讓他坐在我的腿上。過了大約20分種再幫他擦淨,幫他把褲子穿好,自己抱著他慢慢直起身來,小心翼翼地轉到他前面。我的腳真的已經不行了,可是我還是必須要背著他。來吧!那個孩子微笑著張開手,我把他送了出去。
送完那個孩子,我就暈倒在地上。眩暈中覺得很舒服,很想就不起來了。可是耳邊恍惚聽到一個聲音在叫:“賢哥,賢哥!”心想不要理他,我不要去了,韓國三天已經結束,日本七天靠你們自己吧。後來聲音慢慢變得清晰:“賢哥,賢哥,還有一個孩子要上廁所。”我,就因為那個呼喚,趕快站起來,忘記什麼叫做暈倒。那個家長說:“請問你剛才怎么了?”我說:“沒事,剛才我在開玩笑。”
我不知道你們在成長的過程裡面,曾經受過什麼樣的協助,但是我知道一件事情,別人的孩子我們都可以這樣幫助,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我們不能幫呢?如果那個孩子只是手腳不靈便,為什麼他不能走進迪士尼?只要你願意幫他,他一樣可以做到。
在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如果有你無私的幫助對他會非常重要。回憶一下,如果當時真的一直追隨著夢想,今天我可能大不一樣,可能已經成為某領域的天才,所以我們要創造機會幫助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好。
愛的叮嚀
花點時間與您的孩子約會,不論您計畫做什麼都可以,但務必確定您不會爽約。這會令您的孩子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記得跟孩子討論外出的趣味與知識,跟孩子定個日子去活動或郊遊。這會令您的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
五、選擇最佳教養風格
我們相信,一個家庭的整體風格或行動模式對於孩子的行為有著絕對的影響。心理學家已經發現,父母的教養風格主要有兩大構成要素:
一是反應性,即你願意給予孩子多大的獨立空間;
二是要求,也就是你很不會讚美,要求子女嚴格服從你的指令。
父母要求孩子多大程度的服從、給予多大程度的自由,以及如何協調這兩項行為,日積月累便成就了父母的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