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木構造建築

半木構造建築

半木構造建築(maison à colombages,亦作maison à pans de bois,即木框架建築之意,若該房屋超過2層),是 一座半木構造建築通常由兩大主要部分構成,一樓多採用磚石構造,二樓以上則完全採用木構造。其特色主要突顯在二樓以上的木構造,柱樑系統會外露或者轉變為木造線條作為立面裝飾。

歷史

用來形容木構造的詞語“colombage”詞源於“colombe”,(n.f),由1334年創建,詞義為“門框”、“牆上的梁”、“被框架支撐的梁”。該詞是更早的辭彙“colonne”(在1080年被創造)的變體,而後者來源於古典拉丁語中的“columna”。

最早在羅馬時代就已經出現使用“Opus Craticium”技術建造的半木構造建築。該樣式的建築物從前中世紀直到十九世紀在法國被大量建造,17世紀以後,人們用石膏塗抹建築物的外牆和木邊以便讓它們看起來更加豪華、現代化。18、19世紀的木樑從房屋外部是看不到的,這樣防止了他們受潮、腐蝕。現代歐洲的幾乎每一個地方都仍然分布有大量半木構造建築,並且對古代建築的修復和保護工作已經開始在實施,以便於保留此種曾經在歷史上普遍分布,並被認為是典型的建築文化遺產的建築樣式。

現狀

現代木材塗層技術始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這種塗層技術會使木樑腐蝕。因為塗層封閉了木樑的表面,這樣水或雨就從裂縫或其他地方流進去,但卻無法散發掉,所以使用了這種塗層技術的木材有很多腐蝕現象。在這以前,塗層的原料是天然材料,進去的水可以散發掉。所以木材的腐爛現象,不是很嚴重。

塗層雖然很漂亮,但對木樑不好。二戰以後,採用了當時的一些新技術來保護半木結構建築,例如:使用塗層技術,但卻使它們遭到了更多的破壞,所以由於二戰後的重建,使半木結構建築狀況有所惡化。

現代對這些古建築進行修復,但並不是重新建造,而是保護它的現有狀狀,防止它們受潮、腐蝕。20世紀末通過不斷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新技術來保護這些建築,這些半木結構建築的狀況好了許多。到零九年,德國有二百萬半木結構建築完好無損,並收到許多公眾捐款,用於對這些半木結構建築的保護。

大多數半木結構房屋用於居住。個別非常漂亮、寬敞和古老的建築用於當地的博物館,展覽或展示過去如何建造此建築的歷史。

產生原因

在過去,森林資源不是很豐富,所以在那時,如果全部用木材建造房屋,木材是不夠用的。而半木結構房屋很好的結合了石頭與木材,從而有效保持了室內的溫度和濕度。

過去的有錢人大多用石頭建造大型建築的牆體,用木材作為房頂橫樑的材料。半木結構建築主要用於小型建築,如農屋。用木材做牆體,易於節省建築面積,也更便宜。所以主要分布在小城鎮和小型建築中。

結構

一座半木構造建築通常由兩大主要部分構成:

木頭骨架,由長木板或整塊自然的木柱組成的木框架,構成了房屋的天花格柵、支柱、坡屋頂和骨柱,並且鑲嵌在主立面和外牆之上。

石牆,在建築底部填充了沿街的牆壁,並且起到加固建築的作用。通常是由磚堆砌而成,並且使用了碎石、泥漿、石膏等輕質材料。

1.

木頭骨架,由長木板或整塊自然的木柱組成的木框架,構成了房屋的天花格柵、支柱、坡屋頂和骨柱,並且鑲嵌在主立面和外牆之上。

2.

石牆,在建築底部填充了沿街的牆壁,並且起到加固建築的作用。通常是由磚堆砌而成,並且使用了碎石、泥漿、石膏等輕質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