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人面魚紋陶盆

半坡人面魚紋陶盆

半坡人面魚紋陶盆,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物,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1955年在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

簡介

人面魚紋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物,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1955年在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紅黑赭白等色作畫後燒成,永不褪色。此件陶器人魚合一,人面呈圓形,嘴角兩邊各銜1條小魚,兩側耳部則簇擁著兩條小魚。高高束起的髮髻用魚紋裝飾。半坡人何以創造出人魚合一的圖紋成了千古之謎。人面魚紋陶盆是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盆內壁用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它被譽為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藝術的結晶。

含義

彩陶人面魚紋盆,圖案神秘莫測令人回味無窮。據統計,有關論文不下數十篇,含義有近30種觀點,主要有圖騰說、神話說、祖先形象說、原始信仰說、面具說、摸魚圖像說、權力象徵說、外星人形象說等。

半坡人面魚紋陶盆半坡人面魚紋陶盆

這裡僅介紹幾種代表性說法:發掘半坡遺址的石興邦先生主圖騰說,半坡遺址坐落在滻河東岸的二級台地上,在半坡遺址以魚作為紋樣繪製的彩陶數量極多,可以說魚紋是半坡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圖案,另外在遺址中還採集到鯉魚的骨骼,出有魚叉、魚鰾等漁獵工具,魚在半坡居民的生活中占有極大比重,自然也就成為其圖騰,人魚結合則寓意著魚生人,半坡人的祖先是魚;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張光直認為,人面魚紋盆上的人面是史前時期的巫師形象,《山海經》中的巫師形象常作“珥兩青蛇”狀,人面魚紋盆的人像作“以魚貫耳”狀,應是半坡社會巫師的形象;美學家朱狄認為,人面形象是人面具,其與魚結合,表現半坡巫師佩戴面具舞蹈,祈求捕魚豐收;陝西的一些考古學家則認為,人面魚紋盆是扣在下葬小孩的瓮棺上的,它作為葬具反映了一種宗教信仰和儀式,把它放在小孩的棺上,以人和魚結合,兩兩相對,循環往復,反映的是生殖崇拜內容。最為奇特的外星人形象說的主張者認為,人面魚紋的形象十分奇特,在原始社會的人群中無法找到與之相同的形象。因此,是半坡居民將外星人畫在了彩陶上,人面魚紋是外星太空人戴的帽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