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間危機

午間危機

午間危機(mid-day crisis),指下午特別疲憊急需午睡來恢復精神的情況,這個時候咖啡什麼的已經不管用了。另外,午間危機也可以指到了中午才意識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夠用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大腦就會自動鎖定,無法繼續工作,只能坐在那裡顧影自憐。

基本信息

簡介

午間危機午間危機

午間危機。指上班族到了下午特別疲憊的情況,畢竟經歷了在捷運上擠了個半死,到辦公室打開關掉信箱十幾遍也不知道怎么回郵件,摸魚半天結果挑了半個小時午飯點什麼外賣,吃完乏善可陳的外賣終於要開始做不得不做的工作了!這個時候咖啡什麼的也不太管用,大腦處於僵死狀態,午睡也無法將疲憊的靈魂喚醒,於是只能陷入另一波因為焦慮和顧影自憐而引發的摸魚。

原因 .

一項涉及1300名英國成年人的調查發現,人們吃午飯的時間平均為28分鐘,有12%的人幾乎抽不出時間吃午飯,66%的人午飯在辦公室解決,只有17%的人能獲得充足的午餐時間。

午飯湊合吃的現象在國內同樣普遍。因為沒時間,年輕人常常是一碗米粉、一碗麵;因為工作忙不完,午餐時間被推到下午一兩點已屬常態。

與吃飯時間一起被“剝奪”的還有午休時間。沒時間睡、沒條件睡,是絕大部分上班族必須面對的事實。即使在提倡午睡的中國小,因為缺少專門的午休室,每到中午,孩子們也只能趴在課桌上小睡。

人們在中午時間的分配上存在很多問題,尤其體現在對吃飯、睡覺、活動的安排上。比如,有人為運動,犧牲了吃飯和午睡的時間;有人把玩手機、看視頻當休息換腦子。這些做法都是有問題的。研究發現,與中午玩手機的人相比,出門活動或與同事聊天的人下午工作效率更高,精神狀態也更好。

緩解方法

如果說中午是一天工作生活的加油站,午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在一上午的高強度工作後,人的胃會進入排空狀態,血糖下降,此時吃一頓營養豐富的午餐,既能補充上午的消耗,又能為下午的工作提供能量。“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強調的就是這個道理。”

吃好午餐要做到以下幾點

1.按時按點

在一些年輕人習慣了不吃或晚吃早飯,致使午飯時間跟著變動。在歐美,甚至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早午餐”,指的是將早飯和午飯合併成上午的一餐。來自印度孟買的營養學家曼西·貝蘭認為,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人們在吃早午餐時,通常會由於早上餓得太久而吃進更多東西,造成過飽飲食,並由此導致睏倦、頭痛、頭暈、反酸等不適。

2.吃夠時間

吃飯時間與營養攝入有著明確的相關性。研究發現,與獲得25分鐘吃飯時間的孩子相比,午餐時間更短的學生攝入蔬菜量少了12%,牛奶少了10%。這提醒我們,中午必須留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就餐。中午吃飯應該留出30~40分鐘,以保證咀嚼充足,消化吸收充分。

3.“硬菜”得有

午飯需要為下午的學習工作提供能量,所以必須有點油水。葷菜是必須的,諸如醬牛肉、肘子這樣的“硬菜”,最適合中午吃。

午間規劃抓好三個點

午間危機午間危機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中午休息的時間不會超過2小時。如何合理規劃、安排這段時間,並堅持規律執行,對化解午間危機尤為重要。

首先,保證吃飯時間點,通常以不超過下午1點為限。如果午餐吃得太晚,會因胃部排空出現不適,或因血糖下降導致頭暈等表現。

其次,飯後用30~60分鐘進行散步等柔緩活動,飯後就坐著或躺下都不是好的選擇,但也不建議進行劇烈運動。利用休息時間看手機、玩遊戲更應避免,任何需要待在螢幕前的活動都需要同時調動腦、眼、手,玩遊戲跟對著電腦的工作並無本質差異。真正放鬆大腦的方法是實現“腦—體”轉換,從用腦變成身體活動。

最後,留半小時給午睡。中醫自古提倡的“子午覺”強調了午睡的重要性,西方歷史上也不乏推崇午休的名人。邱吉爾曾說:“我們都應該在午飯後到晚餐前睡一會兒。”柴契爾夫人也明確表示過,不希望別人在下午3點打擾她的午休。近年來的無數研究進一步證實,保證規律的午睡有助於緩解疲勞、提高大腦靈敏度、降低血壓、減少心臟病風險。高質量的午睡有三個關鍵:躺平、保暖、安靜氛圍。顯然,這需要各單位、學校都作出努力,為良好的午睡環境創造條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