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山村[午山村]

午山村為一鄉村名稱,在我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市南泉鎮均有同名鄉村,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村存在差別。

青島市午山村

地理位置

午山村位於中韓街道辦事處東南部, 距街道駐地4公里,東與午山相接,北與張村河南交界,西與朱家窪山接壤,南與鍾家溝、朱家窪村相連。
午山村地處山區,周邊環境是“三坡兩河九條溝,六個山頂八個丘”。東西最大距離3.5公里, 南北最大距離3.5公里,全村占地面積2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公頃。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地瓜、玉米、芋頭、蘿蔔、白菜、蜜桃。

村名由來

現位於嶗山區松嶺路的午山村,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明朝永樂年間,一名叫王福政的帶家人從山西大槐樹里老鴰窩來到山東萊州府即墨鄭化疃文峰社居住。清光緒十三年立一碑在村西崖,可惜此碑文革時代被毀,墊了大橋馬路。
王福政一家來到一山前時正好是正午,他打量著此山南北方向,憑著掌握的天文知識,看到日影恰在子午線,南北向,所以給此山起名為子午山。後省去“子”字,簡稱午山。午山村因山而得名。

名村由來

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午山村早先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開山採石,雕龍琢獅,所以先祖雕鑿石刻的技藝高超,並一代代流傳下來。明、清時即墨城官宦士紳的門樓牌坊、店堂裝飾多是午山石匠所刻;建國後,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的橫楹立柱也是午山人技藝的結晶。午山村地處城市近郊,始靠燒磚、打石子支援城市建設,以此帶動了運輸業的發展。現全村人人有活乾,是嶗山區的經濟強村,村民銀行存款總額為全區第一名。
午山栽培蜜桃已有100餘年的歷史,有關仙桃的傳說令人神往。這裡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和富含各種微量元素的水土,孕育出的蜜桃有“果大、皮薄、肉嫩、味甜”的特點。許多國內外知名人士曾來午山品嘗蜜桃,認為佳味難得,稱讚不已。午山蜜桃是北京人民大會堂宴客的常備果品。
午山村自1958年建奶牛場, 向青島市民供應牛奶。至2000年有黑、白、花奶牛150餘頭,是青島市惟一的村辦奶牛基地,牛奶年產量居全市第一位。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初,糧食平均畝產100公斤,農業總產值為5萬元。1978年糧食平均畝產400公斤。 後午山村把土地果園化,僅有少數幾畝土地種地瓜。2000年全村經濟作物總收入27萬元,比1999年增加了7萬元;林業收入1萬元;畜牧業收入30萬元。
第二產業 建國初,全村第二產業從業人員500人,實現產值5萬元。1978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600人, 實現產值20萬元, 實現利稅1萬元。2000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00 0人,實現產值800萬元,利稅40萬元。建築業從業人員200人,實現總產值200萬元,實現利稅10萬元。
第三產業 建國初, 第三產業從業人員50人,產值3萬元,利稅1000元。1978年從業人員50人,產值5萬元,利稅1000元。2000年從業人員100人,產值50萬元,利稅1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20年代午山村有3名私塾先生, 20餘名學生。1927年沈鴻烈任青島市市長,發展嶗山教育,建立午山國小,有學生100餘人,大多數為國小畢業,只有6名中學生。 建國後,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90年代,午山村重視教育投資, 花500萬元改建午山國小,配備了一流的設施和師資力量。至2000年為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246名, 其中本科31名,大專49名。1958年開展掃盲運動,舉辦了婦女識字班、冬學、夜校、速成識字班等各種形式的培訓班,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質,多數村民摘掉了文盲帽子。
人民生活
建國前,年人均收入100元,年人均糧食100公斤。1978年人均純收入5 00元。2000年人均純收入5000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1000元。全村有電話1015部,電視機1249台,機動車輛300輛,其中個人擁有280輛。
建國後,村民在村東北圍山截流,建起了一個貯水63萬立方米的水庫,全村很早就吃上了自來水,敢抗連續三年的大旱。改山造地,使糧有盈餘,在70年代初成為山東省農業學大寨先進單位。村民堅持不懈地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連續10餘年被評為市、區綠化先進典型。
村莊建設
建國前,人均住房6平方米,1978年人均12平方米,2000年人均40平方米。至2000年,午山村通過合理規劃和建設,村莊大變,街成行,屋成排,一個小組成一方,去掉舊草屋,換成紅瓦房,全部玻璃門和窗,有的村民住上了大樓房。全村道路硬化,環村一圈。午山村做到了看山山青,看路路平,庫庫有水,花開滿園。
集體福利
午山村落實江澤民總書記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村民辦了許多實事。老人每月發320元補助;學生考上中專獎勵2600元,考上大專院校獎勵4000元;村民生病住院享受合作醫療。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朱德亭是全村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村民。午山村第一個黨支部於1961年4月10日成立。 黨支部自成立以來,領導午山村民發家致富,多次獲得市、區“先進黨支部”稱號。2000年全村共有黨員90餘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第一個村組織是1949年6月10日成立的李村區午山辦事處。19 51年6月改為浮山區午山鄉。1956年1月改為農業合作社。1958年9月改為中韓人民公社,當時稱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9月稱午山大隊。1967年1月稱午山革命委員會。1 980年5月稱管理委員會。1984年4月改為午山村民委員會至今。

即墨市午山村

村莊由來 村史由來已久,並無確鑿考證和相關文字記載。據村民王立春講,他曾記得村南有一墓碑是清朝雍正年間所立,由此推斷,該村是嶗山午山社區搬遷而來,當時取名西北窪午山屯,後改為午山村,迄今已有280年歷史。
政區人口 該村位於南泉鎮西部,坐落在膠濟鐵路以南500米,北距濟青高速公路1600米,南靠城陽棘洪灘。村總面積1000畝,2005年有居民240戶,總人口744人。
經濟狀況 該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多元化經濟發展模式,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重點,截止到2005年,全村共擁有私營企業10餘家,其中包括印刷、食品加工、針織服裝、交通運輸等,規劃養殖小區1處。2005年人均收入5450元。全村經濟總收入1001萬元。
優勢產業 村兩委根據土地肥沃的具體情況,發動民眾,調動富餘勞動力,大力發展種植業,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高粱、蔬菜等為主。
社會事業 2005 年村莊投入資金30萬元用於村莊建設,修理街道2條、街邊排水溝2條,總長2500餘米,居民戶戶用上自來水。村建幼稚園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處,街道均配備垃圾池並成立了保潔隊伍。村莊80%村民擁有彩電、冰櫃等家用電器,有線電視入戶210戶,擁有轎車、微型小客車50餘輛,機車成為青年人的代步工具。電話、手機等通訊工具基本普及。村委認真做好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險工作,廣泛宣傳全民投保,參保率達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