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南橋

千年南橋

千年南橋位於福建省仙遊縣古城迎薰門(今南橋街)外,古名仙溪橋,升仙橋,俗稱千年南橋。

千年南橋千年南橋

地理位置
在翠綠的大蜚山下,位於福建仙遊縣古城迎薰門(今南橋街)外,有一座石質結構的千年古橋橫臥在木蘭溪中游虎嘯潭之上,它就是“迎薰門溪光四面”的南門橋,古名仙溪橋升仙橋,俗稱千年南橋
 南橋長170多米,高18米,寬4米多,共19個橋孔。據悉:橋水底具鋪長松巨石為中流砥柱,以防洪水沖毀,各橋墩之間,全用幾十噸的巨石鋪架成橋樑。當時,條條的巨石是從南門外數里山石窩裡艱難地運到虎嘯潭,並架到18米高的橋墩上,足見古人的勤勞和智慧。橋墩為船形,可以削弱洪水衝擊力。橋面橫鋪條石,兩旁有石砌扶攔以護行人。橋南扶欄旁有二尊披甲戴盔,手執長劍的石雕衛士,俗稱“橋頭將軍”。橋南立有“可大祠”的石碑,以紀念宋中大夫可大公建橋功德。明御史林蘭友在詩里說:“誰造南橋渡,常懸半天虹,往來無病涉,童叟頌豐功。”
歷史淵源

《邑志》載:千年南橋的創建者為飛錢陳氏廣東肇慶府太守陳可大(今仙遊縣城內街人),於南宋紹興幾年解甲歸里後倡建的。清朝乾隆《飛錢陳氏族譜》中也記載:“可大祖父宋珍善士,始積功累仁,廣置祭田,備修南橋,因工程浩大,未能動工興建。可大父親奉直大夫,樂善好施,廣結善緣,仍未酬其志,直至可大公‘始酬雙闡’之素志”。
城關大橋蘭溪大橋(新建)建造之前,南橋一直是仙遊縣城與外界交通的樞紐。宋、元、明、清幾百年間的歷朝官道都經過這裡。
據說,南橋興建之前,南北交通全靠渡船過溪,幾多風險。國朝內閣中書雲亭《南橋紀事》中載:“……無有造是橋者,往來幾病,跋履轉艱,隔岸望洋興嘆,自崖而返……”真是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過去,南橋下溪船揚帆,龍舟競渡,溪灘上,蘆葦叢叢,牛羊歡跳;溪岸上垂柳依依,遊人成群,風光旖旎,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勝地。
南橋史上曾被暴洪衝垮三個橋墩,後經可大裔孫修復。1929年,因橋面磨損塌陷,由仙遊鄉人倡導籌資整修,橋面改灌水泥混凝土,並建有葫蘆護欄。1981年被仙遊縣府立碑列為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仙遊縣府又對磨損的橋基下面灌鋼筋水泥以加固橋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