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八橋

在北京西部的群山之中有一條歷經千年的古道,這就是京西古道,沿古道過王平口一路向西為過山總路,從王平口到大寒嶺一段古道蜿蜒曲折穿行於深山溝壑之間,群山之中散落著八座古石橋,因這八座古橋連線了約十華里的古道又稱做“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之遺址

在北京西部的群山之中有一條歷經千年的古道,這就是京西古道,沿古道過王平口一路向西為過山總路,從王平口到大寒嶺一段古道蜿蜒曲折穿行於深山溝壑之間,群山之中散落著八座古石橋,因這八座古橋連線了約十華里的古道又稱做“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之瑰麗

京西古道是一條在群山之中經歷千年的古道,在群山之中散落著八座古石橋,而且它們形態各異,有的象醉臥的羅漢;有的象傲立的將軍;有的象穩坐山中的老翁;有的象張開雙臂好客的君子。可惜的是,很多橋現在已經看不到了,我們只能通過文字來想像它們原本模樣…

古橋各具特色,它們在古道上迎來送往歷盡歲月滄桑,而今雖然古道失去了曾經商賈輻輳,駝隊馬幫絡繹不絕的繁華,有些古橋也已蕩然無存杳無蹤影,但那些倖存下來的古石橋仍默默聳立在古道上述說往事興衰。古石橋形態各異,有的象醉臥的羅漢;有的象傲立的將軍;有的象穩坐山中的老翁;有的象張開雙臂好客的君子,迎接八方來客。

十里八橋之八橋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的第一座橋玉成橋。出王平口經口西到達潘澗子村,村子早已不符存在,村東現存斷橋便是玉成橋。此橋曾在清乾隆年間重修,民國初年被洪水衝垮再未修復,現在只留半個橋墩聳立在山崖旁,透過斷壁殘橋仿佛可以感受到當年它高大挺拔的身軀。

“十里八橋”的第二座橋黑虎橋。此橋在民國初年修建門齋鐵路支線時被埋在路基下面,可惜現在看不到它“虎虎聲威”了,黑虎橋已為鐵路讓道完成使命,但橋去英名挽在,橋原址旁的石壁上還保留著一塊已不完整,刻於清乾隆年間《繼序修補道路功德碑》,記錄了當年黑虎橋的威名。

提起門齋路,它連線的京門線那可是赫赫有名,京門線從西直門到達門頭溝,清末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京門線是它的一條支線,這條鐵路就是為了運送門頭溝的煤炭,為京張鐵路上的火車提供燃料而修。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的第三座橋金鎖橋。古時山里建村多選依山傍水,風水極佳的地段,村建於平台之上因此村口或村間多有古橋連線。板橋村得名於那座古橋已說不清楚,現而今村子裡卻幸運的保留了三座完整的古橋。重修於清乾隆年間的金鎖橋矗立在板橋村的東口,論歲數金鎖橋在現存古橋中應該排老大,民國十八年的大洪水只衝壞了它的橋欄護牆,當下身子骨還很硬朗,它象一條彩虹橫跨山谷之間,又如好客君子張開雙臂,笑迎八方來客。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的第四座橋福隆橋。板橋村被北港溝分為東西板橋,溝內有座福隆山,福隆橋因山得名,古橋重修於清道光年間它跨立山谷之間,如同傲立鎮山的將軍,寒來暑往人們踏過它堅實的臂膀,古橋盡職盡責造福一方。

“十里八橋”的第五座橋鰲魚橋。板橋村的村西頭有個小山溝,名鰲魚溝,石橋跨溝而過,因此稱鰲魚橋。早年溝內流水不斷,相傳古時候一條鰲魚在此成仙升天,雨夜閃電中落到潭柘寺化做石魚。古橋有如一個飽經滄桑的老叟,穩座山中靜觀世間變遷。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的第六座橋落陽橋。因橫跨東墳西面黑牛溝溝口,又名黑牛橋,沿溝內山路崎嶇而上可到達黑牛寺,這裡早已沒了寺廟的蹤影,早年有幾戶人家,此處有一眼清泉常年湧出,水由清澈,不但供居民飲用還可灌溉田園,清泉使這裡變的山村野趣生機盎然,有如世外桃源。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

從洛陽橋向西是莊戶村,山村沿山谷兩側而建歷史悠久,清水河順溝谷流淌不惜。莊戶村曾有座小橋現在已找不到蹤影,“十里八橋”的第七座橋莊戶小橋,只能留給我們無限遐想,它定是小橋、流水、人家別有一番景致。

在莊戶村與千軍台村交界的清水河上有座古橋,這就是“十里八橋”的第八座橋千水橋,也稱千軍台老橋,橋身深埋河道里,修建自何時沒有記載,古橋如臥,它完成了迎來送往的使命現在靜臥山谷間,等待有心人發現,喚醒它塵封的往事說不盡古道滄桑。

十里八橋 十里八橋

過去古橋曾經使千年古道天塹變為通途,而今腳下的古橋仍舊傳承著歷史,還將通向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