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進分數

第一個十進分數是法國數學家韋達(1540-1603)寫的。 十進分數的小數點是天文學家克普萊(1571-1630)所建議的。 其實世界上首先使用十進分數的還是我們中國。

概述

十進分數是根據十進制的位值原則,把十進分數仿照整數的寫法寫成不帶分母的形式,即:分母是10^n的(n為自然數)分數叫做“十進分數”。由於任何一個“十進分數”都能寫成小數的形式,例如:7/10=0.7,7/10^2=0.07等等. 如:0.567=5/10+6/100+7/1000

歷史

十進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就是小數。它的普遍使用在歐洲是很晚的。從國外研究十進分數的情況看,比較早的還是在亞洲,有記載的十進分數的線索是在印度人那裡發現的;在做開方時,當一個根不能準確地求出來時,他們就在被開方數下面寫幾對零,來表示要多求的根的符號數,想在除法中增大結果的準確性,印度人也對被除數補寫一些零,但所得的十進分數仍然是寫成有分母的普通分數的樣子。
第一個十進分數是法國數學家韋達(1540-1603)寫的。可是,第一個全面而又詳細地解釋十進分數的制度的,還是比利時學者斯本文(1563-1625)。他用括弧內的零來區別整數,又在等分數內作些對應的小括弧,例
如,13.56就寫作13(0)5(1)6(2),而0.048寫作4(2)8(3).
十進分數的小數點是天文學家克普萊(1571-1630)所建議的。到了18世紀,隨著標準制的引用,十進分數才終於得到了廣泛的套用。但是小數點這個符號各國不統一,直到19世紀末還有種種寫法,如2.5寫成2|5、2’5、2°5、2,5、2,5、2‘5、2▲5等等。現在世界上有兩派:一派是大陸派(德、法、俄等),為了避免乘號“×”與字母X相混淆,用“·”表示乘號,因而用“,”表示小數點。另一派是英、美派,用逗點“,”表示分節號,因而用小圓點“·”表示小數點。
其實世界上首先使用十進分數的還是我們中國。早在3世紀劉徽注《九章算術》里,在少廣章開方術下面說:“微數無名者以為分子,其一退以十為母,其再退以百為母,退之彌下,其分彌細…”,即開方開不盡時,用十進分數(小數)表示,個位以下,退一位為十分之一,退兩位為百分之一…。這比歐洲人早1300多年。中國古代貨幣以錢一文為最低單位,6世紀《五曹算經》創用了“分、厘”為一文以下兩位十進小數的名稱,8世紀唐代宗時韓延算術一文以下的十進小數推廣到“分、厘、毫、絲、忽”五位,18世紀南宋秦九韶《數書九章》(1947年)計算複利息的答案是:“末後一月錢,二萬四千七百六貫二百七十九文,三分四厘八毫四絲六忽七微(無塵)七沙(無渺)三莽一輕二清五煙”,用現在小數記數法寫出來是24706279.3484670703125文。元朝劉瑾(公元1300年左右)著《律呂成書》
把小數部分降低一格寫是世界最早的小數表示法。所以中國是世界上使用小數最早的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