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一念

十方一念

《十方一念》作者林夕,此書收錄了作詞人林夕最新作品10×10首詩寫下“有字天書”10×10幀圖在文與圖最玄妙的張力間,激發出三百二十萬個將生即滅的靈光。從早期內容清新、形式規矩的新詩體,到如今無所不包的內涵和文體上的自由揮灑,這些伴隨林夕人生中研習中文和創作歌詞時光的新詩,30年來首度示人,讀者可從其間窺見“林氏風格”逐漸成形的過程。林夕形容《十方一念》中的詩作“近似詩”,“更像佛偈語”;為配合詩歌富於想像的特點,林夕更親自挑選並設計100張圖片,賦詩歌以新的神韻——成就了林夕的第一本詩集和第一本圖文書。

基本信息

簡介

《十方一念》《十方一念》

2010林夕最特別的作品,第一本新詩集;第一本圖文書;第一本親自設計的書。封面採用半透明牛油紙印刷,製作精美,全國限量發售。

《十方一念》精選林夕就讀香港大學文學院、參與創辦《九分壹》詩刊起,至2010年的100首新詩作品。從早期內容清新、形式規矩的新詩體,到如今無所不包的內涵和文體上的自由揮灑,這些伴隨林夕人生中研習中文和創作歌詞時光的新詩,30年來首度示人,讀者可從其間窺見“林氏風格”逐漸成形的過程。

林夕形容《十方一念》中的詩作“近似詩”,“更像佛偈語”;為配合詩歌富於想像的特點,林夕更親自挑選並設計100張圖片,賦詩歌以新的神韻——成就了林夕的第一本詩集和第一本圖文書。

本書共分三輯,其中有 “寫感悟的、寫愛情的,以及寫社會實況的,都為讀者架起了三面屏風,望之觸之皆柔順如絲,細觀之下卻有林夕對社會十分敏銳的觀察,哪怕他說只是一堆無以名狀的分句。”(香港《文匯報》)

林夕曾表示不同意“靈感”的說法:那些所謂“感”都是日常中點滴體會和思想的累積,看周遭事物時,看到的是除了色相之外,還有默默生出的一念念,於是從一粒沙能看到一世界。《十方一念》中,林夕以10乘10篇“無以名狀的分句”形式記錄下“有字天書”,以10乘10幅圖畫還原被遺忘的霎那感受。當文字的靈魂從流行音樂的鏇律中掙脫,就在文與圖最玄妙的張力間,激發出三百二十萬個將生即滅的靈光。

作者簡介

林夕,原名梁偉文,生於香港。畢業於 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翻譯。曾任港大中文系助教、《快報》編輯、亞洲電視節目部創作主任、節目部副經理、音樂工廠創作總監、總經理、商業電台廣告創作及製作部主管、商業電台創作顧問、商業電台顧問。現全職寫字。

圖書目錄

把露珠還給池塘

青春仁慈物語

能嬰幾乎

新石頭記

黑白灰

不流也不留

圓方

冬眠不覺曉

有生之年

西天潑墨

水墨

風的自由

道德風險

道路

大歷史

小故事小電影

難易菜根譚

披著羊皮的羊

集體神話

環遊世界

笑傲江湖

離開現場

井蛙與雞

本來我想說

路漫漫

分別心

雲上的公平

饑饉幾十

我出命你出名

諸神的苦笑

心經來競

如風

鯨經

莫非梨園

如煙

愛與威尼斯人

姑姑老了

雨的距離

我們沒有富士山

因你之名

秉燭

一個人的事

給我一段仁愛路

生活在他方

長話苦短

有空請回電

左傾的孤獨

當歸獨活

忠誠的狗

電視機壞了

想抽菸的日子

有種

褲子與皮帶

這不是真的

真假疲勞

黑白夢

殊途

什麼什麼

花不痛

起來不再做奴隸的人們

熱島小夜曲

成豐皇帝的金絲楠木棺

十年一覺

天生的一顆星

昨夜小樓

所謂轉型

無依

舌頭與鋤頭

與象偕老

餿主意

口頭禪

歸零

看報

傻孩子

默哀三分鐘

燭光很忙

雪的聯想

動物農莊之紅與黑

當貓頭鷹獰笑

江山如此多嬌

十年三疊

乾坤挪移

金木水火土

翁山蘇姬門

廢料

狗臉的幸福

我願意

懸空寺之懸念

輓歌的鏇律

迷失書叢林

如果再沒有人讀書

蝴蝶效應

佛祖也流淚

色·空

一時感觸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