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娘

拼音

shi ba niang

注音

ㄕㄧˊㄅㄚㄋㄧㄤˊ

解釋

(1).荔枝品種之一。宋曾鞏《荔枝錄》:“十八娘荔枝,色深紅而細長,閩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女冢在福州城東報國院,冢旁猶有此木。或云:謂物之美少者為十八娘,閩人語。”宋蘇轍《乾荔支》詩:“紅消白瘦香猶在,想見當年十八娘。”清洪昇《長生殿·舞盤》:“正逢瑤圃千秋宴,進到炎州十八娘。”
(2).唐代南粵的美女名。開元年間入宮,甚受寵愛。清趙古農《十八娘傳》:“十八娘者,粵之美娘子也,離姓,父名枝。或雲出黃帝時離朱之後,族類繁衍,子孫多散處閩、蜀、南粵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