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郎·素天際水

《十二郎·素天際水》,雙調,一百零五字,上片十句四仄韻,下片十二句五仄韻

作品原文

十二郎·垂虹橋⑴素天際水,浪拍碎、凍雲不凝。記曉葉題霜,秋燈吟雨,曾系長橋過艇。又是賓鴻重來後,猛賦得、歸期才定。嗟繡鴨解言,香鱸堪釣,尚廬人境。幽興。爭如共載,越娥妝鏡⑵。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蒼茫,倚歌平遠,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⑶,暮雪飛花,幾點黛愁山暝。[1]

作品注釋 

 ⑴原題下有小字註:上有垂虹亭,屬吳江。⑵越:一本作“月”。 ⑶迎醉面:一本無“醉”字。[2]

作品鑑賞 

 《十二郎》,雙調,一百零五字,上片十句四仄韻,下片十二句五仄韻。此詞與《二郎神》,又名《十二郎》詞者,句式、字數、押韻等均不同。 “垂虹橋”,在江蘇吳江縣東,本名利住橋;宋慶曆(宋仁宗年號,公元1041—1048年)間構亭其上,名曰垂虹亭,因亦名橋曰垂虹橋。凡七十二洞,俗稱長橋。 “素天”兩句,繪橋四周景色。言橋四周灰濛濛一片,天水相連,濁浪拍岸,凍雲翻飛。“凍雲”,點出時在寒冬季節。“記曉葉”三句,憶舊。詞人說:記得在一個秋天的清晨,岸上還有霜露沾連在樹葉上,我曾經行經這兒,並將船停靠在垂虹橋傍。在燈影幢幢中,我還乘興吟喔過這兒的秋雨景色。“又是”兩句,言今。“賓鴻”,指賓雀鳥與大雁。《呂氏春秋·季秋》:“鴻雁來,賓爵入水大為蛤。”註:“賓爵者,老爵也。棲宿於人堂宇之間,有似賓客,故謂之賓爵。”此處是說:又到了鴻雁南飛,賓雀入室而居的季節,我這才決定了回歸的日期。“嗟繡鴨”三句,據《南禺書》:陸龜蒙有鬥鴨一欄,頗極馴養。一旦,驛使過,挾彈斃其尤者。龜蒙曰:“此鴨善人言,欲附蘇州上進,奈何斃之?”使人懼,盡與囊中金,以窒其口。徐,使人問人語之狀。曰:“能自呼其名耳。”夏承燾箋《吳郡圖經續記》:吳江舊有如歸亭,熙寧中林郎肇出宰,又於“如歸”之側作鱸香亭,因陳文惠有“秋風斜日鱸魚香”之句。陶潛有詩“結廬在人境”。此三句贊橋畔環境,足可幽居。“繡鴨”,指繪彩的鬥鴨。《宋書·王僧達傳》:“為太子舍人,坐屬疾,而於楊列橋觀鬥鴨,為有司所糾。”據此,可見宋時也盛行鬥鴨之戲。詞人說:垂虹橋畔的環境優美,足夠促使我決定在此結廬隱居。如果真有這么一天,那我就可以在這兒或是觀看善解人意的鬥鴨遊戲;或是垂釣河邊,釣上幾尾鮮美的鱸魚嘗新。“幽興”三句,憶舊。詞人到了垂虹橋,想起有一次曾與伊人同船來過這兒,並觀賞過她臨水梳洗的難忘鏡頭。“念倦客”三句,承前,記目前。詞人說:今天我卻是孤身獨游重返垂虹橋,時至寒冬,我雖是穿著裘衣,頭戴貂帽,但卻孤孤零零地站在橋上,臨水顧影自憐。這三句既承接上三句的憶舊日共游,又是遙向呼應上片“凍雲不凝”的嚴寒天氣。“酹酒”三句,倒裝也。言詞人孤身在橋上亭內眺望,越感淒冷難忍,於是就酹酒祭蒼天,高歌飄四遠,以此抒發自己胸中的鬱結。“迎醉面”三句,寫雪下。此言漸漸地遠方的山色開始昏暗不清,暮色中的天空飄下來幾片雪花,沾在詞人熱辣辣的醉面上。從“凍雲”始,至“雪花”飛,首尾銜接,敘事完整,脈絡分明。[2]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3]

擴展閱讀

最強棄少http://www.7kwx.com/0/198/
妙手天師http://www.7kwx.com/0/210/
將夜http://www.7kwx.com/0/5/
天才相師http://www.7kwx.com/0/196/
求魔http://www.7kwx.com/0/170/
聖堂http://www.7kwx.com/0/99/
神煌http://www.7kwx.com/0/203/
楚漢爭鼎http://www.7kwx.com/0/19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