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門

十二道門

十二道門位於距靖西縣城42公里的龍邦圩南1公里的七星山頂,是建在山頂土層下的一個圓盤狀軍事大堡壘。 共有12道拱門,由12條1米左右寬的通道與內堡連線,因名“十二道門”。 拱門後面連結的暗道縱橫交錯,組成梅花形的堡壘平面,其中有五條石級通道通頂。

二道
十二道門
十二道門位於距靖西縣城42公里的龍邦圩南1公里的七星山頂,是建在山頂土層下的一個圓盤狀軍事大堡壘。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用大塊料石砌造。
由法國侵略引起的中法戰爭(1884年~1885年)結束後,廣西邊防督辦蘇元春為加強我邊防建設,在中越邊線我方一側建設了一批軍事設施,包括、炮台、地堡,防禦性的連城以及軍事指揮機構等,在靖西邊線就有炮台等軍事構築就有12處,十二道門便是其中之一。
這個堡壘,長31.5米,寬22.5米,高11.4米,占地708.3平方米,頂上覆蓋著一兩米厚的土層。共有12道拱門,由12條1米左右寬的通道與內堡連線,因名“十二道門”。向北的正門,門額刻“邊民永賴”四字,另有門額刻“十二道門”或“堅守十二道門”。拱門後面連結的暗道縱橫交錯,組成梅花形的堡壘平面,其中有五條石級通道通頂。不明其中結構者入內,很容易走錯路。堡內設糧倉、水池、彈藥庫、觀察所、隱蔽部等,可屯兵五六十人,頂部設多個炮位。堡壘外沿山邊,有一道半環形的戰壕,是為前沿防禦陣地。
十二道門所在的七星山海拔853米,於此可腑視龍邦口岸.口岸通龍邦圩、通靖西縣城的公路即從山下經過,堡壘正扼守此咽喉之地,同時與東南方不遠處的金龜山炮台遙相呼應,共同組成這一帶的邊境防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