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環境管理及跨地區合作激勵機制研究

歷經多年研究、爭論、探討,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品質的指導意見》,標誌著大氣污染防治向區域環境管理轉化,並開始步入跨地區合作的新階段。 歷經多年研究、爭論、探討,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品質的指導意見》,標誌著大氣污染防治向區域環境管理轉化,並開始步入跨地區合作的新階段。 論文針對區域環境管理合作問題背後的學術問題,特別是“影響合作達成與政策實施的激勵因素及相應的激勵機制安排”進行理論探討和分析,並結合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實例對我國區域環境管理與跨地區合作的現實問題進行考察和剖析。

中文摘要

中國區域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以行政地域為界進行各自為政的屬地管理模式已滿足不了污染防治需求,從屬地控制過渡到區域管理是我國環境管理制度發展與變革的方向之一。歷經多年研究、爭論、探討,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品質的指導意見》,標誌著大氣污染防治向區域環境管理轉化,並開始步入跨地區合作的新階段。但這種轉型和轉換的貫徹實施,尚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的支撐。已有的區域環境管理合作實踐所存在的諸多不足和障礙主要源於缺乏不同主體進行有效合作的激勵機制,一方面由於各地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地方環境保護意識等方面存在差...>> 詳細
中國區域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以行政地域為界進行各自為政的屬地管理模式已滿足不了污染防治需求,從屬地控制過渡到區域管理是我國環境管理制度發展與變革的方向之一。歷經多年研究、爭論、探討,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品質的指導意見》,標誌著大氣污染防治向區域環境管理轉化,並開始步入跨地區合作的新階段。但這種轉型和轉換的貫徹實施,尚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的支撐。已有的區域環境管理合作實踐所存在的諸多不足和障礙主要源於缺乏不同主體進行有效合作的激勵機制,一方面由於各地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地方環境保護意識等方面存在差異,往往很難促成真正的整合管理與合作;另一方面體現在相應的責任.利益協調機制缺失,致使跨地區合作難以常規化和長效化。
論文針對區域環境管理合作問題背後的學術問題,特別是“影響合作達成與政策實施的激勵因素及相應的激勵機制安排”進行理論探討和分析,並結合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實例對我國區域環境管理與跨地區合作的現實問題進行考察和剖析。論文將激勵理論引入區域環境管合作問題中,分階段探討跨地區合作中的激勵因素和激勵過程,為解決大氣和水流域的跨界污染、公地污染和“競爭到底”等區域環境問題提供激勵機制構建的思路,著重圍繞京津冀區域空氣品質管理與合作治理進行案例分析並提供政策建議。
首先,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案例研究,論述進行區域環境管理及跨地區合作的必要性,及其在破除行政藩籬、提高區域環境治理投資的經濟效率、提供科學決策支持等方面的優勢。
其次,在總結國外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識別與探討區域環境管理及跨地區合作的關鍵因素與制度安排,結合中國在區域環境管理與合作實踐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將言論分析方法與政府調研訪談結合,研究關鍵利益相關者就環境管理合作關注的問題、態度意願及其利益衝突,分析構建區域環境管理及跨地區合作機制的基礎與障礙。認為我國當前在科學認知基礎和達成共識、權力制衡與利益協調、政策公信力和制度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參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第三,識別和分析影響合作達成的激勵因素,迸一步探討區域環境管理及跨地區合作激勵機制的構建,包括促進合作達成並推動區域環境管理政策有效實施的路徑和方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區域環境治理的公平和效率原則及各地區之間的責任.利益關係的闡釋和分析,提出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基金”,以其作為解決區域環境管理的責任分擔與資金需求的區域環境管理資金制度的構想,並具體討論了該基金設計思路及使用標準等關鍵性問題。特別提出基於區域環境政策收益在地區間的分配進行利益協調,將減排任務與治理成本“分離”,從而在實現區域減排策略費用有效性的同時,通過區域基金對做出額外治理努力而損失發展機會成本的地區進行補償。
最後,基於相關研究結論,圍繞如何促成合作與區域環境政策的有效實施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包括:提高對區域污染問題的認知:形成區域環境管理模式與目標;理順地區之間的權責利關係;增進中央與地方各層級政府的上下聯動與部門協調;加強政績考核、財稅與產業政策的配套;並注重信息公開、鼓勵公眾參與。
關鍵字:區域,環境管理,合作,激勵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