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東北郊狼

北美東北郊狼

分布於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部的郊狼(叢林狼,草原狼)亞種,是體型最大的叢林狼。是西部郊狼在向北美大陸東部的遷徙過程中與當地灰狼的雜交後代。這種雜交被認為加速了純種灰狼在美國的滅絕。 東部郊狼可捕殺鹿甚至駝鹿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因此,在灰狼絕跡後,東部郊狼在生態系統中承擔了部分的灰狼的作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北美東北郊狼
北美東北郊狼

【中文別名】郊狼北美東北亞種,東北郊狼,東部郊狼,叢林狼,草原狼
【拉丁學名】Canis latrans thamnos
【命名者及時間】Jackson, 1949
【英文名稱】Northeastern Coyote,Eastern Coyote,Brush Wolf,Coywolf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郊狼

形態特徵

北美東北郊狼北美東北郊狼
北美東北郊狼是郊狼的亞種之一。一般體重8~26千克,身長70~97厘米,肩高45~53厘米。某些個體可以更為高大。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髮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不具花紋。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尾下垂多毛,較發達,是身長的一半,尾巴根有臭腺。眼睛虹膜黃色。雄性平均大於雌性。毛色通常是斑白的灰色或褐色和灰色混合的色調,背部毛色深有時呈黑色,喉頭和腹部顏色淺,偏黃的外耳和腿腳,下體為灰色或白色。與其它地區的郊狼相比,美國東部郊狼的體型明顯更加高大,叫聲更加宏亮,長久以來被懷疑是中西部郊狼在向東部遷徙過程中與北美灰狼雜交的後代。基因研究已證實,東北郊狼普遍擁有灰狼的基因,22%的東部郊狼擁有超過一半的東部灰狼的基因,最多的一個標本甚至擁有89%的灰狼基因 。郊狼與灰狼的雜交,被認為是純種灰狼在美國東部絕跡的原因之一 。

生活習性

適應能力極強,森林、沼澤、草原,甚至牧場和種植園都有它們活動的身影。由於郊狼並不很畏懼人類,所以城鎮的郊區也不時有郊狼出沒。主要在夜間出沒。郊狼的行為與其生活的環境十分相關,差別非常大。通常郊狼以群體生活,但卻單獨捕獵,主要以嚙齒類動物、腐肉、昆蟲為食,有時也捕殺羊和魚,由於體型高大,東部郊狼甚至可結群捕殺鹿等大型哺乳動物,部分承擔了生態系統中純種灰狼的角色。郊狼的食性比較雜,除了吃肉類外,有時也會吃水果、草、蔬菜等。郊狼奔跑的時速最高可達65公里,一跳能達到4米遠,會游泳,但不善於攀登。郊狼用嗥叫和氣味傳達信息。

繁殖方式

郊狼在1月末到3月下旬進入繁殖期。孕期平均63天,一胎產2~12仔,平均6仔。4月末或5月初出生。新生兒大約250克,又弱小又盲目。10天大時睜開眼睛,體重增加到600克,開始有了郊狼的外型。雄郊狼和雌郊狼都負責撫養幼仔。三周大的幼仔就能夠離開父母的照看,21~28天大時,它們開始走出洞穴,35天斷奶就能跟隨父母到處漫遊,8到12周時開始學習捕獵。到了秋天,郊狼幼仔便開始出外尋找自己的領地。雄性小郊狼在6~9月大時離開母親,而雌性通常會留下來和母親組成家庭群落。12個月左右完全長大並達到性成熟。郊狼以一雄一雌與其子女為主組成的族群;有時可維持數年的時間。與灰狼類似,在一個狼群內部,只有一隻雄郊狼和一隻雌郊狼會交配繁殖。有時候郊狼會和狼、家犬雜交。這種犬科動物之間雜交現在被認為是普遍現象,並往往給分類造成巨大的困難。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拿大東中部薩斯喀徹溫省馬尼托巴、安大略省東部、魁北克。美國北達科他州東部、明尼蘇達州、愛荷華州、密蘇里州北部、密西根州、威斯康星州、印第安納州北部、佛蒙特州、新罕布夏州、緬因州。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